蛆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6

1. 结绳而治古文翻译

结绳而治 【拼音】:jié shéng ér zhì 【释义】: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

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出处】:《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示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原始管理方法 【引用】: 昆山归庄先生,狂士①也。

家贫甚,扉破至不可合,椅败至不可坐,则俱以纬萧②缚之,遂书其匾③曰“结绳而治”④。然常与妻饮酒赋诗于其中。

又除夕尝署其门云:“一枪戳出穷鬼去,双钩搭进富神来。”其不经⑤多此类,众人呼为“归痴”云。

(选自清·王应奎《柳南随笔》) 【注释】:①狂士:行为举止不合常情的人。②纬萧:用蒿草编成的绳子。

③匾:此指门楣。④结绳而治:用绳子打结来记事。

在文字产生前,相传古人用绳子打结来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

⑤不经:不合常情。 【翻译】:昆山有一位叫归庄的,是一位行为举止不合常情的人。

他家非常贫困,房门破到无法关闭,椅子烂到不可坐人,只好用蒿草绳将它们都捆绑牢固,因此在自家的匾额上书写“结绳而治”四个大字。又曾有一年除夕,他在自家的门上书写下“一枪戳出穷鬼去,双钩搭进富神来”的联句。

因为他有很多像这样不合常情的言行,大家都称他为“归痴”。

2. 冤狱蒲松龄古文翻译

(有一位)朱姓书生,(是)阳谷人,年轻而性格轻佻豁达,喜欢开玩笑。

因为死了妻子而去求媒婆(做媒),(路上)遇到媒婆邻居的妻子,从眼角偷看到她很美,(就)开玩笑地对媒婆说:“刚刚看到了您的邻居,很年轻美貌,您为我求配偶的话,她就可以。”媒婆也开玩笑说:“请您杀了她的丈夫,我就为您谋求这件事。”

朱生笑着说:“好。” 过了一个多月,邻居出门讨债,在野外被人杀了。

县令让人拘禁了(死者的)邻居,为取证词而(刑讯)使人肌肤染血,(然而)终究没有头绪;只有媒婆说过(和朱生)有相互开玩笑的话,(县令)为此而怀疑朱生。捕快到了(朱生家),(朱生)极力不承认。

县令又怀疑邻 *** 子与(朱生)私通,用刑拷问她,各种毒刑都用上了。妇人忍受不了,被逼承认了(这桩诬陷)。

(县令)又审讯朱生,朱生说:“(妇人)身体柔弱,受不住苦刑,说得话都是假的。(她)已经是冤枉的了,又被强加上不贞洁的名声,纵然鬼神(对这件惨事)无知无觉,我又怎能忍心呢?我说实话好啦:(我)想要杀了那个丈夫,娶那个妇人做妻子,(这些事)都是我做的,妇人不知道。”

(县令)问:“有什么凭据?”(朱生)回答说:“(有一件)染血的衣服可以证明。”于是(县令)让人到朱生家搜索(那件衣服),最终没有搜出。

又拷问朱生,(朱生)几次都死去活来。于是朱生说:“这是(因为)母亲不忍心出示证据让我死罢了,等我自己去把它取来吧。”

于是被押回家中,(朱生)对母亲说:“给我那件衣服,我要死;就算不给,我也要死:(既然)都要死,故意拖延还不如加速这件事。”朱母哭泣,进入屋中一会儿,取出衣服交给他。

县令细看了那些血迹是真的,准备(将朱生)处斩。过了一年多,判决就要到了。

县令正在考虑囚徒,忽然有一个人直接奔上公堂,怒气冲冲地瞪着县令大骂道:“如此糊涂,哪能足以统治百姓!”官隶仆役数十人,要共同抓住他。那个人举起手臂一挥,(隶役)都跌倒扑在地上。

县令恐惧,想要逃走。那个人大声说:“我是关帝座前的周将军!昏官要是敢动,(我)立刻杀了你!”县令害怕发抖地听着。

那个人说:“杀人的人是宫标,与朱某有什么关系?”说完,倒在地上,呼吸像停止了。过了一会儿醒过来,面无人色。

等到问那个人(是谁),(原来)就是宫标。拷问他,(宫标)全部招供了罪状。

原来宫标向来不富裕,知道(那个邻居)某讨债回来,猜想他身上钱财一定很多,等到杀了他,居然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听说朱生被逼承认了诬陷,(宫标)心中暗自庆幸。

这一天(他)进入衙门,自己根本不知道。县令问朱生血衣的来处,朱生也不知道这件事。

(县令)叫朱生的母亲来审问她,(原来这)是(母亲)割破手臂用血染成的;检验她的左臂,刀痕还没有平复。(这件事)使县令也愕然了。

后来(县令)因为这件事被参奏揭发,免去官职,受罚赎罪,牵连致死。过了一年多,那个被杀邻人的母亲想要把儿媳嫁出去;儿媳感激朱生的义气,于是嫁给了他。

(故事内容结束,以下为蒲松龄对此文的附笔感想。原文多用对偶,翻译自然无法追及原文的水准,请见谅。)

异史氏(蒲松龄的自称)说:“诉讼折狱乃是当官的第一件要务,培养(自身的)阴德,(或者)泯灭天理,都在这些事上,(因此)不能不慎重啊。急躁、贪污、粗暴,原本违背了与上天的气数;(使犯人被)等待、拘禁、连带(卷入他人),也是损害了百姓的生活。

一个人兴诉讼,那要有几户农家违背农时;一桩案件成立,那要有十家百姓倾家荡产:难道事故还小么!我曾经对当官的人说,不过度地接受诉讼,就是很盛大的德行了。况且不是重大的案情,不必要(将犯人)拘禁羁留;如果没有疑难的事情,哪里用徘徊犹豫?就算是乡间的愚顽百姓,山村的无知村民,偶尔因为鹅鸭争执,致使出现口角争吵,这不过是要借当官的一句话,以此平定(事端)而已,不需用到全部人手,只须做到两件事情,鞭笞刑杖立刻用上,瓜葛牵缠尽数断绝。

所谓神明的断决不就是这样么?经常见到如今的听讼者:一张拘票发出,像故意忘记似的。拿着官碟的人手上没拿满(钱财),不让消除逮捕见官的拘票;负责量刑的人润笔之资不够,不肯悬起听审评断的牌子。

(百姓)受到蒙蔽和牵连,动辄要等待很长时间,没等到登上县令的公堂,皮骨都要被抽尽了!而庄严居于百姓之上的人,躺在床上休息,漠然仿佛无事。哪里知道(地狱中的)水火狱里(比喻官府的牢狱),有无数的冤魂,伸着脖颈喘息,期望有人拔救呢!这在奸险凶顽的百姓身上,也没有什么好可惜;但在无辜牵连的百姓身上,又怎么能忍受呢?况且无辜的牵连(之中),总是奸恶的人少而无辜的人多;但无辜百姓遭受得损害,甚至比奸恶的人加倍。

为什么呢?奸恶的人难以惩治,而良善之辈易受欺侮。皂衣官隶的殴打辱骂,公差侍从的需求索要(贿赂),都是看中良善的人而施以暴行。

(百姓)自从进入公门,像踏进开水烈火里一样。早一天结束案子,就早一天得到安生,有什么大事,(让当官的人)看着公堂上奄奄预死的人,像恐怕溪流谷壑无法立刻填满似。

3. 文言文翻译

除蝗 徐光启《除蝗疏》 国家不务畜积,不备凶饥人事之失也。

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髙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者也。

虽然水旱二灾有重有轻,欲求恒稔,虽唐尧之世,犹不可得此,殆由天之所设。惟蝗不然,先事修备,既事修救,人力苟尽固可殄灭之无遗育。

此其与水旱异者也。虽然水而得一丘一垤,旱而得一井一池,即单寒孤子聊足自救。

惟蝗又不然,必藉国家之功令,必须羣邑之协心,必頼千万人之同力一身一家,无戮力自免之理。此又与水旱异者也,总而论之,蝗灾甚重,除之则易,必合众力共除之,然后易此其大指矣。

谨条列如左。 ◎ 蝗灾之时 谨按:春秋至于胜国其间蝗灾,书月者一百一十有一,书二月者二、书三月者三、书四月者十九、书五月者二十、书六月者三十一、书七月者二十、书八月者十二、书九月者一、书十二月者三。

是最盛于夏秋之间,与百糓长养成熟之时正相值也,故为害最广。小民遇此乏绝最甚。

若二三月蝗者,按《宋史》言:二月,开封府等百三十州县蝗蝻复生,多去岁蛰者,《汉书》安帝永和四年五年比岁书:夏蝗而六月三月,书:去岁蝗处复蝗子生,曰;蝗蝻。蝗子则是去岁之种。

蝗非蛰蝗也。闻之老农言:蝗初生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能跳跃羣行,是名为蝻。

又数日即羣飞,是名为蝗。所止之处喙不停啮,故《易林》名为饥虫也,又数日孕子于地矣。

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蝗,如是传生害之,所以广也。秋月下子者则依附草木,枵然枯朽非能蛰蔵过冬也。

然秋月下子者十有八九而灾,于冬春者百止一二,则三冬之候,雨雪所摧损灭者多矣。其自四月以后而书灾者,皆本岁之初蝗,非遗种也。

故详其所自生与其所自灭,可得殄绝之法矣。 ◎ 蝗生之地 谨按: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区之旁,终古无蝗也,必也骤盈骤涸之处,如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湖漅广衍,暵隘无常,谓之涸泽,蝗则生之。

歴稽前代及耳目所覩记,大都若此。若地方被灾,皆有延及与其传生者耳。

《略摭往牍》如元史百年之间所载:灾伤路郡、州县几及四百,而西至秦晋称平阳。解州、华州各二称陇陕。

河中称绛耀,同陕、鳯翔、岐山、武功、灵寳者各一。大江以南称江浙、龙兴、南康、镇江、丹徒各一,合之二十有二,于四百为二十之一耳。

自万厯三十三年,北上至天启元年,南还七年之间,见蝗灾者六,而莫盛于丁巳,是秋奉使夏,州则闗、陕、邠、岐之间徧地皆蝗。而土人云:百年来所无也。

江南人不识蝗为何物,而是年亦南至常州,有司士民尽力扑灭乃尽。故涸泽者,蝗之本原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 蝗生之縁 必于大泽之旁,者职所见。万厯庚戌,滕邹之间皆言起于昭阳吕孟湖。

任邱之人言:蝗起于赵堡口,或言来从苇地,苇之所生,亦水涯也。则蝗为水种,无足疑矣。

或言:是鱼子所化。而职独断以为鰕子何也。

凡倮虫、介虫与羽虫,则能相变,如螟蛉为蜾蠃、蛣蜣为蝉、水蛆为蚊是也。若鳞虫能变为异类,未之见矣,此一证也。

《尔雅》翼言:鰕善游而好跃,蝻亦善跃,此二证也,物虽相变,大都蜕壳即成。故多相肖。

若蝗之形酷类鰕,其身、其首、其纹脉、肉味、其子之形味无非鰕者。此三证也。

又蚕变为蛾蛾之,子复为蚕。《太平御览言》丰年,蝗变为鰕,知鰕之亦变为蝗也,此四证也。

鰕有诸种,白色而壳柔者散子于夏初,赤色而壳坚者散子于夏末,故蝗蝻之生亦早晚不一也。江以南多大水而无蝗,盖湖漅积潴水草生之,南方水草农家多取以壅田,就不其然,而湖水常盈,草恒在水,鰕子附之则复为鰕而已。

北方之湖盈则四溢,草随水上,迨其既涸,草流涯际,鰕子附于草间,既不得水,春夏郁蒸,乘湿热之气变为蝗蝻,其势然也。故知蝗生于鰕,鰕子之为蝗,则因于水草之积也。

◎ 考昔人治蝗之法 载籍所记颇多,其最著者则唐之姚崇,最严者则宋之淳熙勅也。《崇传》曰: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

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此除蝗诏也。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

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徳。

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谓之曰:聪伪主徳,不胜妖,今妖不胜徳。

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徳,可免彼,将无徳致然乎。今坐视食苖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徳何。

若水惧乃縦,捕得蝗十四万石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

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噉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

且讨蝗縦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帝然之。黄门监 卢懐慎曰: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蝗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

崇曰:昔,楚王吞蛭而疾瘳,。

4. 《疲龙》的古文翻译

胶州王和侍从出使台湾。他们的船行到半途中,忽然从云朵之间掉下来一条巨

龙,激起了数丈高的水花。这条龙半浮半沉,抬着它的头,用船来靠着它的下

巴;眼睛半闭着,发出“嗒嗒”的声音,好像有什么丧失了一样。整只船上的人

都感到非常恐惧,停止划桨,不敢动弹。划船的人说:“这是天上主管降雨的疲

龙。”胶州王把敕令悬挂在疲龙的身上,和众人一起焚香祈求它,不一会儿它便

慢悠悠地离开了。船刚开始继续走,又有一条龙跟前面一样掉下来。这天一共遇

到三四次。又过了一天,划船的人命令准备多一点白米,告诫其他人说:“这里

离清水潭不远了。如果有遇到疲龙,只要把白米扔到水里,疲龙就销声匿迹

了。”不一会儿到了一处地方,水清澈见底。水下有很多龙,五彩缤纷,有的像

盆,有的像瓮,每一条都趴着。但其中有蜿蜒着身躯的,它的鳞鬣爪牙,都历历

可数。众人都吓得魂飞魄散,屏住呼吸,闭着眼睛,不仅不敢看,也不敢动。只

有划船的人握着白米撒入水中。过了很久看见海浪变成深黑色,开始听见龙的呻

吟声。胶州王于是问划船的人撒米入水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龙害怕蛆虫进入

它的鳞甲中。白米长得像蛆,所以龙一看见就伏倒,船走在它上面,可以无祸患

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