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风急浪险暗礁丛生,中国汽车出海如何远航国际市场?

如题所述

主要观点: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创新高,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市场。但前路并不平坦,贸易保护主义,产品质量隐忧,都是拦路之虎。车企需未雨绸缪,中国汽车方能行稳致远。


蓄势待发,展翅翱翔


技术积累引领质变,燃油车出海战略升级。凭借中国汽车工业半个世纪以来的积累,自主品牌的产品力在近 5~10 年里迎来“质变”,出现了一批质量出色、性能良好、在智能化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品牌车型。目前如吉利博越、哈弗 H6、奇瑞翼虎等已输出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中东、非洲、南美洲等海外目的地市场。中国当前不仅仅是输出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打造如“智能”、“新潮”的差异化标签,并通过营销创新,来实现品牌的打造。中国品牌也可以向低势能国家输出燃油车产品。

电动化的技术革命,助力中国车企征服高势能市场。中国政府由于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启动较早,促使中国车企较早开始做第一代电动汽车研发,并且在 2018 年新能源车补贴逐步退坡后,中国车企推出“第二代”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广市场化导向、纯电平台、正向研发,近年大批具备市场化竞争力的产品上市,带来需求爆发。

深挖低势能市场,拓展发展中国家纯电市场。发展中国家新能源汽车进口关税相对较低,如泰国、巴西、厄瓜多尔对纯电动车实行0关税。新能源汽车处在“导入阶段”早期,发展纯电市场潜力大,中国车企可以通过市场教育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标准制定方面的优势。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欧盟的体系内,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对东方崛起感到畏惧。一直以来,匈牙利都是华商聚集,华人圈最多的欧洲国家之一。匈牙利是第一个和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欧洲国家,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中欧人民币清算体系的国家,更是一个时常在国际交流间以正确的态度衡量东西文化差异的西方国家。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匈牙利政府积极和中国建起贸易纽带,主动投身“一带一路”落地项目建设。

宁德时代、亿纬动力、蔚来汽车、比亚迪纷纷宣布在匈牙利建厂,希望以那里为突破口铺开进阶之路。匈牙利不是欧盟大国,但鉴于从中匈文化的历史渊源到如今的贸易交流,从产业经验的积累到转型效率的把握,匈牙利在欧洲都走在了最前面,相信中国汽车总能以此地为前沿阵地,在与欧洲汽车巨头的鏖战中夺得一些优势。



破茧成蝶,引领潮流


塑造中国品牌,点亮国际市场。中国汽车企业应该增强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国际品牌认知度,增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要加强产品质量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价格低、有质量保证的新能源汽车,实现全面普及,为走向国际提供更强劲、更稳定的动力。避免低价竞争、劣币驱逐良币,创造良好的国际市场秩序。

技术领先,研发核心;创造价值,引领未来。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中国汽车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家已经出台大力支持技术创新,推动汽车行业向高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增强企业技术实力。必须加大科研投入,继续研发氢能制取、控制芯片、电池燃料等核心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技术突破,稳固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头羊地位。

跨越障碍,破冰前行,无畏国际贸易壁垒。中国汽车企业应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政策障碍,寻找政策间的利益共振点,主动寻求与国际竞争对手合作,推动成熟市场的开拓,降低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风险。企业要积极加强风险管理建设,推行全球化战略规划和体系建设,提高全球化的风险管理能力。

出口市场不是“闪婚”,而是“马拉松”。出口市场需要深入调研,了解当地消费需求、竞争对手、法律法规和文化差异;需要与当地消费者建立品牌认知和信任度;需要持续进行营销推广和提供优质客户服务,维护市场份额和提高客户满意度;需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应对各种贸易壁垒和风险。如在俄罗斯市场,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路况,有针对性的推出产品,应对超低温气候和复杂路况对车辆的不同要求,了解当地人的驾车习惯,建立售后服务网络,让当地消费者买着放心,用着舒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与神明画押,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