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的七倍加3-12×3=57,这个数是多少?

如题所述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和方向
一、填空。
1、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2、小敏在茵苗的东面,那么茵苗在小敏的(西 )面。
3、小青同学放学回家往西南方向走,学校在他家的(东北)。
4、与东北相对的方向是(西南),与西北相对的方向是(东南)。
5、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早晨,当你背对太阳,面向的是(西)方,这时你的后面是(东)方,左面是(南)方,右面是(北)方。
6、“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说长江之水是由(西)方流向(东)方的。
7、学校在小明家的东北方向,小明放学回家应该向(西南)方向走。
8、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2 正对着北方,正对着南方的是数字(6),数字3 正对着 (东)方。
9、茵苗面向西站立,向右转动两周半,面向(东);向左转动l周半,面向(东)。
二、选择题。
1、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利用(C)来辨别方向。
A.星星 B.月亮 C.北斗星
2、太阳下茵苗的影子在她的东面,太阳在(B)面。
A.东 B.西 C.南
3、小明向西走了10米,再向右转,现在他面向(B)方。
A.东 B.北 C.南
4、刮风时,学校的国旗向西北方向飘,刮的是(C)风。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5、与北极星相对的方向是(B) 。
A.东 B.南 C.西
6、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小青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小青的(C )方向。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7、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A)面。
A.东 B.南 C.西
8、茵苗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B),右面是(A)。
A.东 B.西 C.北
三、画一画。
1、在❤的东南面画一个△,在❤的西南面画一个○,在❤的东北面画一个£。
2、☆在❤的(西北)面,❤在☆的(东南)面。
3、□的西南方向有(❤)和(○)
四、看图填空。
小青家的南面是(超市),小青家的东面是(时代广场),小青家的西面是(区政府),小青家的北面是(学校)。
七、根据动物园的场馆位置示意图填空。
1.周末,茵苗和爸爸去动物园玩。如果他们从大门进入,他们先向(西北)方向走到狮子馆,然后向(北)方走到孔雀园,再向(东北)方向走到熊猫馆。
2.如果他们从大门进入,先向(北)方走到熊猫馆,然后向(东南)方向走到鳄鱼池,再向(南)方走到狼山。
八、应用题。
1、小明和小青背对背站立,小明向北走150米,小青向南走120米,两人相距多远?
150+120=270(米)
2、小明面向东向前走5步,左转向前走4步,再左转向前走5步,现在小明面向什么方向?如果想尽快回到原地,可以怎样走?
小明现在面向西方,如果想尽快回到原地,可以向前走1步,再左转向前走5步。
一、填空。
1、63是(7)的9倍,(32)的4倍是128,90是3的(30)倍,60是(20)的3倍。
2、一个数的3倍是300,这个数是(100)。
3、一个数的6倍是78,这个数的8倍是(104)。
4、0除以6等于(0)。
5、54里面最多有(8)个6,64里面最多有(8)个8。
6、从245里连续减去8,最多能减(30)次。
7、从770里面连续减去7,要得到结果0,需要减(110)次。
8、一个数除以9,有余数,余数最大是(8),最小是(0)。
9、 一个数除以9,商是17,余数最大是(8),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161 )。
10、600÷6,商的末尾有(2)个0。
11、计算376÷2,商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
12、16□÷7=23……6。这道算式中,□里应填(7)。
13、6□3÷3,要使商的中间有0,□里可以填(0、1、2)
14、在除法算式里,642÷□,当□填(1、2、3、4、5、6),商是三位数;当□填(7、8、9),商是两位数。
15、21□÷5,要使计算结果没有余数,□可以填(0、5)。
16、一个数除以8,商是146,余数是3,这个数是(1171)。
17、估算356÷9,可以将356看成(360),再用(360)除以9得(40),所以356÷9≈(40)。
18、估算558÷7时,可以把558看成(560)计算,结果约是(80)。
19、一道除法算式,除数是7,小明错把除数看成是8,计算结果是36余5,正确的结果是(41余4)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0×8=0÷8 (× )
2、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不一定是三位数。 (√)
3、8410÷7,商的末尾一定有一个0。 (×)
4、任何不是0的除数除0,都得0。 (√)
5、在除法算式里,余数有时比除数小。 (×)
6、390除以3,商是13。 (×)
7、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最小的三位数。(×)
8、把832个苹果分成4份,每份都一定是208个。 (×)
9、一个三位数除以2,商一定是三位数。 (×)
10、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一定也有0。 (×)
1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
12、 5□3÷6的商一定是两位数 。 (√)
13、除以任何数都得0 。 (×)
三、选择,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4800÷6,商的末尾有(B)个0.
A.1 B .2 C.3
2、下面各数被2除,余数都为0的一组是(C)。
A.98,45,301 B.39,48,52 C.42,980,66
3、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C)
A.两位数 B.三位数 C.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4、茵苗做了36朵花,是小敏所做的花的3倍,小敏做了(B)朵花。
A.9 B.12 C.108
5、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C)
A.一定有0 B.没有0 C.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
6、423÷5的商是(A)。
A.两位数 B.三位数 C.四位数
7、一个数除以1,都得(C)。
A.0 B.1 C.原数
8、在除法算式中,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C)。
A.等于除数 B.大于除数 C.小于除数
9、480里面有(C)个3。
A.16 B.106 C.160
10、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A)。
A.0 B.1 C.原数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68÷4=17 840÷4=210 220×4=880 180÷3=60 480÷3=160
9000÷3=3000 3×500=1500 1800÷3=600 70÷5=14 360÷5=72
360×0=0 4500÷5=900 91÷7=13 280÷2=140 200×9=180
0÷180=0 240÷8=30 6300÷7=900 120÷3=40 450÷9=50
2、估算。
71÷8≈9 323÷4≈80 359÷6≈60 103÷2≈50 802÷9≈90
119÷3≈40500÷7≈70 235÷6≈40 89÷3≈30 493÷7≈70
3、列竖式计算。
306÷3=102 517÷5=103……2 783÷6=130……3
420÷3=140 209÷3=69……2 676÷4=169
320÷5=64 476÷4=119 212÷3=70……2
4、脱式计算。
(390+30)÷7 2340÷5÷3 2065+4675÷5
=420÷7 =468÷3 =2065+935
=60 =156 =3000
(254+236)÷7 160×6÷8 642÷6+208
=490÷7 =960÷8 =107+208
=70 =120 =315
五、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89-9)÷9=20 (549+81)÷7=90
45÷5+11=20 280×2-60=500
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公园运来180盆花,准备摆在3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
180÷3=60(盆)
2、希望小学三年级共有49人,平均分成8组,每组多少人?还剩下几人?
49÷8=6(组)……1(人)
3、我校喜欢看故事书的小学生有756人,是喜欢看科技书的人数的4倍。喜欢看科技书的小学生有多少人?
756÷4=189(人)
4、一本书224页,我每天看7页。这本书30天能看完吗?
224÷7=32(天) 32>30,不能
5、405个苹果装在8个箱子里,平均每个箱子大约装多少个苹果?
405÷8≈50(个)
6、一年有365天,一个星期有7天,一年有多少个星期?还剩几天?
356÷7=50(个)……6(天)
7、三年级学生去农场劳动,女生去了156人,男生去了124人,4人分一组,一共可以分多少组?
(156+124)÷4
=280÷4
=70(组)
8、学校买回6捆书,每捆40本,把这些平均分给8个班,每个班可分图书多少本?
6×40÷8
=240÷8
=30(本)
9、学校有一批图书,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分到43本,还剩2本,这批书一共有多少本?
43×5+2
=215+2
=217(本)
10、小军读一本故事书,已经读了84页。剩下的页数是已经读了的两倍,如果要把剩下的页数在8天内读完,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84×2÷8
=168÷8
=21(页)
11、猴妈妈买回23个桃,尽量的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得几个桃?剩下的留给自己吃,猴妈妈吃了几个桃?
23÷4=5(个)……3(个)
12、下面是三个小朋友跳绳的记录。哪个小朋友跳得最快?
姓名
时间
个数
茵苗
3分钟
218
小青
4分钟
336
小明
5分钟
451
茵苗:218÷3≈70(个)
小青:336÷4≈80(个)
小明:451÷5≈90(个)
13、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准备用“2瓶洗手液,3块肥皂”进行包装,制成礼盒进行销售。超市中的存货最多可制成多少个礼盒?
超市存货单
商品名称
数量
洗手液
180瓶
肥皂
280块
180÷2=90(个)
280÷3=93(个)……1(块)
答:超市中的存货最多可制成90个礼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4
一个一个数的七倍加3-12×3,我认为这个数当然是x乘3-12×3=32。
第2个回答  2022-03-24
遵循先乘除后加减=
X*7+3-12*3=57
X*7+3-36=57
X*7-33=57
X*7=57+33=90
X=90/7≈12.85≈13
第3个回答  2022-03-24
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方程7x+3-12×3=57,移项就是7x=57+36-3=90,解得x=90/7。
第4个回答  2022-03-24
虽然知道需求曲线自然产生于消费者选择理论得到了证实,但需求曲线的推导本身并不是提出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仅仅确定人们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并不需要一个严格的分析框架。但是,消费者选择理论是极其有用的。正如我们在下一节要说明的,我们可以用这种理论更深人地探讨决定家庭行为的因素。
即问即答 画出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说明当比萨饼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与消费者最优会发生什么变动。用你的图形把这种变动分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四种应用
我们已经建立了消费者选择的基本理论,现在可以用它说明四个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问题。但是,由于每个问题都涉及家庭决策,所以,我们可以用我们刚刚提出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解决这些问题。
所有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吗?
一般来说,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人们购买量减少。第四章把这种正常行为称为需求规律。这个规律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但是,就经济理论而言,需求曲线有时也会向右上方倾斜。换句话说,消费者有时会违背需求规律,并在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购买更多。为了说明这种情况可以发生,请看图21-12。在这个例子中,消费者购买两种物品——肉和土豆。最初消费者预算约束线是从A到B的直线。最优点是C。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向内移动,现在是从A到D的一条直线。现在最优点是E。要注意的是,土豆价格上升使消费者购买了更多的土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