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棺材南抬,绳断便葬”,到底有何意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05

历史上,诸葛亮可以说是最聪明的人之一,尽管有着演义小说美化的成分在,但他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纵观诸葛亮一生,施展过许多计谋,而据说他临死之前还留下了“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的嘱托,这被认为是他最后的一个计谋。那么,诸葛亮施展此计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吗?为何要这样做呢?


首先,要探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我们当然是要打开官修史书《三国志》了,在其中白纸黑字地记载道:“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也就是说,诸葛亮死后,蜀汉将士们按照他的遗命将其葬在了汉中的定军山,并且是依山开凿墓穴,挖开的坑洞只是刚好够放下棺椁。另外,诸葛亮入殓时也没有穿什么华丽的服装,只是穿着和平时一样的衣服,也没有陪葬什么金银珠宝。


按照史书的记载,诸葛亮的下葬是很符合他“淡泊以明志”的勤俭美德的,这一点在他临终写给后主刘禅的书信中也有所体现。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后,诸葛亮上书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后来刘禅派人清点诸葛亮的家财,发现他果然是说到做到了。

史书里记载,诸葛亮是葬在了定军山,那么虚构了许多内容的小说《三国演义》会不会是“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的出处呢?我们打开小说,会发现其中对于诸葛亮下葬的记载也是:“费祎奏曰:‘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后主从之。择本年十月吉日,后主自送灵柩至定军山安葬。”


可见,《三国演义》中也没有对此事的记载,所以所谓的“棺材南抬,绳断便葬”大概率只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传说故事,在历史上是完全不存在的。弄清了第一点,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为何诸葛亮会这么要求。在解释原因前,我们不妨先看看民间流传比较广泛的这一故事的版本。

话说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重,但当时战事紧张,蜀汉兵马正伺机撤退,于是这位蜀汉丞相嘱咐道,等自己去世之后,要派四个壮汉抬着自己的棺材向南一直走,什么时候绳子断掉,就在断绳处就地下葬。后来,蜀汉后主刘禅知道这一遗命后,便叫来四人,让他们依言行事。然而,粗粗的草绳并没有那么容易断,四个壮汉抬了两三天草绳都没有丝毫的变化,因此,四人索性直接将诸葛亮就地埋葬,然后前去复命。


刘禅虽然治国愚钝,但也知道那么粗的绳子不会两三天就断掉,当时就起了疑心,在其逼问之下,壮汉们这才交代了实情。一向把诸葛亮视为父亲尊敬的刘禅见这四人违背相父的遗命,一怒之下便将他们拉去斩首,但是,他却忘记了询问诸葛亮的确切埋葬地点。从此以后,就再也没人知道诸葛亮的确切葬身之地了。


对于诸葛亮的这条临终遗命,一种最流行的观点认为他早就猜到了为其抬棺的人不会老老实实照办,所以一开始就抱着会被随便找个地方草草安葬的准备。智商过人的诸葛亮正是因为“壮汉们忍受不了”这个条件有很大的随机性,才会使用这一计策,唯有这样,他才能真正做到不被外人知晓自己的埋葬地。

之所以要搞得如此神秘,诸葛亮或许是在防止两件事:其一,尽管盗墓自古就被视为恶行,但三国乱世中,董卓、曹操、孙权等人都曾经干过这样的事情,诸葛亮不敢确实是否会有人打自己墓穴和尸体的主意,只好选择了尽量低调和隐忍;其二,作为蜀汉丞相,不管是朝廷内部的政敌还是来自别国的敌人都可能对自己抱有恨意,如果自己的葬身地暴露在人们面前,可能会被报复性发掘。


像诸葛亮这样谨慎的,其实还有他的老对手曹操和司马懿。传说中,曹操因为一生树敌太多,便在死后设置了七十二座疑冢,让人难以找到自己的墓穴所在地;与之类似,据《晋书》记载,司马懿死前曾则下令“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以此保持自己陵墓不被外人发现。可见,古人为了死后的清净实在很不容易,还活着的时候就要算计好自己的身后事。

第2个回答  2020-09-19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的意思是诸葛亮在逝世之前,命令将士们在他死后,将他的棺材一直往南边抬送,直到抬棺材的绳子断落,就把棺材埋在那个地方,然后他们就可以回去了。其实这就是诸葛亮为了自己死后不被人打扰,想出的一个办法,所以至今都没有人直到诸葛亮真正的棺材被埋葬在那个地方。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知道,诸葛亮可以说是整部《三国演义》小说中最受作者青睐的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说在这部小说里,诸葛亮被罗贯中描写的跟一个神人似的。羽扇纶巾,运筹帷幄,洞晓天象,智慧简直不要太高了,所以正是因为这部小说,诸葛亮也是家喻户晓,深受百姓们的羡慕跟爱戴。但是诸葛亮的死确实一个谜,至今都没人知道他的被葬在什么地方,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智慧,那么他为什么要吩咐士兵“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这样的命令呢,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原因:

1.诸葛亮不想被敌军发现

因为诸葛亮在逝世的时候,正在跟司马懿对战,所以如果自己逝世的消息被对方知道,对方一定就会大举进攻,那么到时候蜀国就会灭亡的很快,所以诸葛亮为了不让自己逝世的事情让司马懿知道,只能命令军队慢慢撤退,但是自己的棺材不能跟着军队走,不然撤退速度太慢,容易被发现,所以安排了四个人抬棺材,一路的往南边走,绳子在上面地方断了,就把他安葬在上面地方。

2.诸葛亮不希望自己被打扰

作为战争时代的谋士,必定会有很多的仇人,所以诸葛亮不希望自己在逝世后,还不能安心的入土,所以安排了这么一出,只让四个人抬着棺材,绳断之后,就地埋葬,四个人回到蜀国,刘禅知道诸葛亮的用意,所以故意怪罪他们不知道把他的亚父的埋葬地,所以杀了他们,因此也就没人知道诸葛亮究竟被埋在哪里,他也就能安心了。

这就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一个小小的计谋,就能够让自己安心的躺在地里,不被打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