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寻梦环游记》:欢乐绚烂背后的梦想、生死、爱

如题所述

生动绚烂、另开脑洞、毋庸置疑是皮克斯作品标配的一部分。

它们的历史作品包括《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no)、《机器人总动员》(WALL..E)在内的各种“总动员”系列。还有《虫虫危机》(A Bug’s Life)、《怪物电力公司》(Monsters.Inc)……还有,乔布斯是皮克斯创始人之一。

这片除却让人惊叹的对死亡后世界的丰富想象描画、声光视觉效果外,更另它口碑爆裂的,应该是关于“梦想、感情、死亡”的探讨。

在之前,影视作品从未从这种角度,刻画过梦想与死亡,还是动画片。

影片的前小半段讲的是梦想。

墨西哥鞋匠世家出身的男孩米格,热爱音乐。大部分享受生活的墨西哥人都奔放地热爱着音乐。但他只敢把对音乐的热爱,偷偷地隐蔽在家里废弃的阁楼上。

他在破阁楼张贴他的偶像,已故歌神德拉库斯的海报。他沉醉于用老旧录像机,一遍遍播放着歌神生前的作品,熟悉得倒背如流。

因为米格的曾曾祖父当年为了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离家后不负责任地音讯全无。留下被抛弃的曾曾祖母艰难养家。

但因为曾曾祖母始终无法原谅丈夫。从那时起就订立家规:家族中的成员,世代禁止接触音乐。

满心崇拜歌神成功演艺事业的米格,偶然间根据吉他上相似的一点线索,脑子一热,认为歌神就是自己曾曾祖父,更坚定了要参加盛大的亡灵节音乐会的决心。

于是在理想和家规的激烈冲突,愤怒伤心的误打误撞之下,米格来到了亡灵世界。

在亡灵世界,他还是努力找机会想亲自见到歌神,并想得到歌神的祝福。

在天真纯粹的米格看来,歌神那句鼓舞人心的名言“抓住一切机会”,是对坚持追求理想的理解与鞭策,是所有年轻驿动,对平庸安静的反抗。

这样的向往,我们很容易会心一笑:怕被埋没在被设定好的庸常中,天真而急切地想展示所有才华,渴望被认可;想不断遵从内心的光亮,寻找人生更广阔的意义更大的价值感……

如果只是至此,这是一部华丽的、背景稍显另类的、有一部追梦类型的动画片。

别出心裁地选择一个珍视家庭感情的地区民族、选择生死两界的另类题材,只是拉来当个普通背景吗?

皮克斯花了十年时间筹备这部动画,当然不想仅仅做到如此。

影片的英文名叫Coco,也是男孩米格曾曾祖母的名字。这位在片中已经丧失了大部分记忆,大部分时间都呆坐着,等着耗尽最后一点生命的老太太,是串起全片感情线的人物。

当老太太coco油尽灯枯之际,眼神和意识都越来越浑浊黯淡时,但却可以清晰地回忆起幼年和父亲有关的温情回忆,准确无误地拉开抽屉,拿出童年珍藏的父亲的来信,唱起父亲写给自己的爱和思念时……

在黑暗中,我知道,绝对不仅我一个人,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周围此起彼伏小心翼翼的窸窣声:有人翻包找纸巾、有人止不住抽鼻子、有人借换个姿势掩饰尴尬。

另一个世界,曾曾祖父埃克托,因为几代家人的误会怨恨,被故意长久地遗忘。

作为一个没有人惦记,没有人供奉的鬼魂,他在亡灵世界的最底层过得落魄孤独。

如果人世间再没一个人记得,那么鬼魂最终也会变成尘埃,随一阵风消失殆尽。

几十年以来,埃克托一直挣扎努力着,用尽各种方式,只想在每年的亡灵节这天,能回家看自己牵挂深爱的女儿Coco。

如果唯一记得他的女儿也死了,那么他就会变成一阵风,再也没机会相见,也再没人记得。

生与死是第一道隔离,死亡与忘却是更一道更厚重的隔离。

看到这样的“规则”,会不会禁不住想到:如果自己死了,谁会把我收藏在心里?

这样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女孩的名字,和一个风烛残年,满脸褶子的老太太,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最后COCO去世,和父母在亡灵世界团聚。蜷缩着的小小个子的老太太,还如孩童一般,活泼地扑喊着叫爸爸妈妈,也是很有喜感的画面。

影片中会时不时有类似的出戏画面,调和生死间话题的凝重。

比如,惊掉了下巴系列:

比如,吓掉了眼珠子系列:

据说,这部豆瓣评分9.3,比《疯狂动物城》还高出0.1的动画电影,最失败的就是这个中文译名。

老实说,网上买票后,和看完电影回家路上,我捋不清它的中文名,《寻梦环游记》、《幻梦巡游记》,还是《追梦环游记》?

反而只记得简洁的英文名CoCo。哪种共通的大喜大悲大爱,不是个体感受延续汇集?小即是大。

在虚拟故事的思考和一时伤感之后,我们中的大多数,还会奔忙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不知道光亮在哪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停止不动。

我们还会接着理所当然地享有并挥霍着那些无条件的爱,再去追寻内心固执的认定。

不管明天是不是依旧,今天有空去看片流一场眼泪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