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方式中的瀹饮法出现于中国的朝代是

如题所述

明朝
最早提倡饮茶方式从简,并且在实际操作上改革传统的茶具和茶艺的是明朝的宁王朱权。朱权的"崇新改易"主要体现在渝饮法,即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的方法。瀹饮已无须经过以往的炙茶、碾茶、罗茶三道工序,只要有干燥的茶叶即可。其法要点如下:
一是要用上品泉水洗涤茶具,务鲜务洁。然后以热水洗涤茶叶,水不可滚,滚则一洗无余味矣。以竹筋夹茶于涤器中,反复涤荡,去尘土、黄叶、老梗,以手溺干置涤器内,少倾开视,色清香例,急取沸水泼之。
二是候汤,这仍是重点。首先,汤要纯熟,即水开到没有响声或气直冲贯方是纯熟。三是投茶,投茶要有序,有下投、中投和上投。春秋季宜中投,夏季宜上投,冬季宜下投。投茶多寡宜酌,茶多则味苦香沉,水多则色清气寡。
四是强调茶汤应香、色、味俱全并保持真味。味以甘润为上,苦涩为下。茶自有真香,有真色,有真味,一经点染,便失其真,如在水中加盐,加作料或果子之类,都会使茶汤失其真味'、
五是茶壶以宜兴紫砂陶壶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壶小则不涣散,味不耽搁。同时由于渝饮对茶汤色、
香、味的追求,刺激了白瓷以及青花瓷的发展。瀹饮法只要懂得茶中趣理,具体程序不必如煎茶、点茶那样严格,以给人留下自我发挥的空间。明清以来,这种品饮方式广泛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植根于广大平民百姓之中,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艺术。这种沸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法还促进了我国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散茶的品种迅速增多,除绿茶外,红茶、乌龙茶、花茶、黑茶等茶类也出现并发展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4
泡茶法大约始中唐,南宋末至明朝初年,泡茶多用于末茶。明初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十六世纪末的明朝后期,张源著《茶录》,其书有藏茶、火候、汤辨、泡法、投茶、饮茶、品泉、贮水、茶具、茶道等篇;许次纾著《茶疏》,其书有择水、贮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点、汤候、瓯注、荡涤、饮啜、论客、茶所、洗茶、饮时、宜辍、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权宜、宜节等篇。《茶录》和《茶疏》,共同奠定了泡茶道的基础。十七世纪初,程用宾撰《茶录》,罗廪撰《茶解》。十七世纪中期,冯可宾撰《岕茶笺》。十七世纪后期,清人冒襄撰《岕茶汇钞》。这些茶书进一步补充、发展、完善了泡茶法。
第2个回答  2019-01-14
唐朝
第3个回答  2019-01-14
张源著《茶录》,其书有藏茶、火候、汤辨、泡法、投茶、饮茶、品泉、贮水、茶具、茶道等篇;许次纾著《茶疏》,其书有择水、贮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点、汤候、瓯注、荡涤、饮啜、论客、茶所、洗茶、饮时、宜辍、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权宜、宜节等篇。《茶录》和《茶疏》,共同奠定了泡茶道的基础。十七世纪初,程用宾撰《茶录》,罗廪撰《茶解》。十七世纪中期,冯可宾撰《岕茶笺》。十七世纪后期,清人冒襄撰《岕茶汇钞》。这些茶书进一步补充、发展、完善了泡茶法。
第4个回答  2019-01-14
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散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