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如题所述

表达了作者离开京城的忧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是仍然想要为国家出力,想要效忠于国家的爱国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有着非常丰富的寓意,成为千古名句。”

原文: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扩展资料: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3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集成的组诗,共三百一十五首,占他现存诗文的一半以上。这个诗集只有一种七绝体裁,四句二十八字。就是在这些短小精悍的诗里,反映了龚自珍异常广阔的生活面,书写了十分复杂的思想情感。诗集写作的时间共九个多月。但从牵涉时间看,长达四十多年。论人物,有名有姓的就达一百二十多人,从朝廷大学士到家中老保姆。论学术,涉及经学、史学、佛学、小学、地理、典制、金石、食货、礼仪。写行踪,则由京到杭,又由昆山到固安,再回昆山,往返九千余里。抒情怀,则有去官出都、沿路见闻、应接亲友、别墅闲居、风雪长途、妻儿聚会、杭州追悼。述身世,则有师友相会、科场遭际、冷署生涯、著作删存、典籍存佚。其余触景生情、因事记忆的更不在少数。

如此繁多复杂的内容,都被龚自珍收入短短的七言四句之中,无不充分展现了龚氏卓越的才华和学抱。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龚自珍用锋利的笔端触及整个封建官僚制度的著名诗篇。这里他运用了借喻的手法,对当时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人才横遭摧残,一片死寂的政治局面给予了无情的谴责和抨击。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同样,龚自珍借题发挥,托事抒怀,对旧式的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龚自珍处于欧美资本主义的魔爪伸向东方、伸向中国并迅速发展的时代。龚自珍就是当时能敏锐洞悉英美等国侵略企图的人,他坚定的禁烟思想,在他南归途中写的几首诗里反映得极为突出。

津梁条约边南东,谁遣藏春深坞逢。

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

这首诗指出了清政府颁布的禁烟条款已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但是鸦片烟馆里吸食鸦片的人却照样门庭若市。近代反对殖民侵略的政治家林则徐就曾气愤地说过:“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清政府内部实际已经形成了一支吸毒、贩毒的卖国势力,这些人利用职权,包庇纵容外国侵略者的鸦片走私活动,致使鸦片走私已成公开和半公开的状态。龚氏以憎恨嘲讽的笔触,揭示了鸦片能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的根源。

勿须多引,龚自珍以尖锐、犀利、变幻的妙笔,囊括展示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丰富内容,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他读万卷书、用万卷书、志于革新的意象和过人的胆识。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写下《己亥杂诗》中令众人瞠目的诗篇。

清代嘉庆、道光两朝数十年间,从诗坛上看,人才是十分寥落的。仅有诗可查的,绝大多数亦陈陈相因,创新之才极少。龚自珍在这一时期出现,实在是起了扶衰救弊的作用,其实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己亥杂诗》就其艺术特性来说,处在十九世纪中叶的龚自珍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他是在继承,也是在创新。他的继承,反映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接受这一面;他的创新,则反映了他敢于揭露腐朽,抨击现实,勇于革新的这一面;所以说正是“艺高人胆大”。龚氏曾评价自己的诗说:“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恃。”

《己亥杂诗》极为全面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的思想意识和思想动态,他强烈的革新思想,又必然影响他的诗和诗风。在龚氏的身后,中国社会的变革猛然以跳跃的形式向前发展,这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从另一方面说,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风格,雄伟的境界,瑰丽的形象,深沉的思想,新奇的观念,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整个诗坛。晚清以来,爱好龚诗的人很多。曾经一度,学龚诗、集龚句蔚然成风,不乏龚自珍忠实的崇拜者,这不能不说是龚自珍及其诗文的造诣和魅力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09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究竟愁什么呢?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0
表达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之情
又表达了他不为困难所吓倒,立志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5-13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