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的传说

如题所述

1、阏伯台(火神台)

阏伯原来是天上的“火神”,因偷着向人间投放火种而违犯了天规,天帝要把他贬到凡间为民。

阏伯将要从天上下来的时候,又偷偷将火种藏在身上,带到了人间。时隔不久,阏伯盗火的事让天帝知道了,于是,天帝震怒,发了一场大洪水,要淹没人间的火种,惩罚阏伯。

大地上的洪水像猛兽一样扑向商丘,人们吓得四处逃散。而为了保存火种,阏伯筑起了高台,搭起了遮雨的棚子,独自一人留在高台上看守。

洪水退后,当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时候,高台上的火种还在燃烧,而阏伯已饿死在火种旁边。

2、普罗米修斯盗火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走火种送给人类,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是一位让人敬仰的神。他因此而受到宙斯的处罚,被绑在高加索山,每日忍受风吹日晒和鹫鹰啄食,后被赫拉克勒斯救出。

3、祝融火神

祝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火神,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发生战斗,共工失败后,他就一头撞向不周山,支撑天穹的不周山被撞倒,天就破了个大洞,天火从九天之外倾泻到凡间,仁慈的女娲不忍看到人类受苦,就在九州找七彩石炼石补天。

在古代,禅让制社会中,祝融和共工都是官职,又称火正和水正,司职与火神和水神一样。

4、祝融火神故事2

祝融原名叫黎,传说他诞生在氏族社会,是氏族首领的儿子。黎从小就特别喜欢火,那时,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人们对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识很缺乏。有一次,他随父亲进行氏族长途迁徙,因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他只带了钻木取火的石头。

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却取不出火来,顿时气得他将取火的石头向山上扔去,不料石头落下来溅起了几颗火星。

聪明的黎见了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办法。他采来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连敲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再轻轻一吹就冒起了火苗。这就是后来的击石取火方法。因此,当时黄帝封他为火正官,并赐名祝融。

5、燧人取火

在遂明国,有一棵大树,名叫“遂木”。这棵树真是异常之大,它的树枝很高很长,仅仅光树冠的面积竟达一万顷,伸展到了几十里以外的地方,而且整个大树看起来,就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人们发现火能帮助人们御寒,抵御野兽的伤害和烧熟食物,让人们可免于挨饿及受冻,所以火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为了火种不能久存而困苦,因此保护火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为了保存火种,大家就轮流值日看守火种,长年累月,没有尽头。可是保存火种非常之难,有许许多多的不利因素,常常使得他们的生活处于没有火的状态。有个聪明智慧(燧人氏)的人一想到自己国家的人民的痛苦状态,就发誓要把这个谜团解开。

有一日,这个聪明智慧的人周游天下,走得很远很远了,远到连日月星辰都不见了,终于来到遂明国。他见到此地的奇异景象,感到十分奇怪,决心把火光的来源弄个明白。

想到了取得火种的力、法。他于是捡了一根硬木枝,在遂木上钻起来,结果真的也发出火光。可惜的用这种树木钻出来的火,只发光,没有火头

他回到自己的国家后,继续用别的树木作试验,虽然钻起来很费劲,但终于钻出火来。他并且无私地把这个钻木取火的力、法教给人民,从此人类就不再靠天然的雷电来点燃的火种,也不必小心翼翼地天天看守着已点燃的火堆、惟恐熄灭了。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敲敲打打,敲出火来。如此这般,人们最终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3

中国民间传说中发现火的燧人氏有被列为三皇之一,古称火为“阳之精”。《后汉书》志第十四:“火者,阳之精也。”。明朝思想家顾炎武反对用石取火,他认为用火石取火都会影响寿命。

他说:“古人用火必取之木,而复有四时五行之变。《素问》黄帝言: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季春出火,贵其新者少火之义也。今日一切取之于石,其性猛烈而不宜人,病痰之多,年寿自减,有之来矣。”。

此外,火作为一种象征物常常出现在文学及宗教领域中。《圣经·使徒行传》中,圣灵被喻为舌头如火焰显现并降临;《圣经·创世记》提到,上帝将亚当夏娃赶离伊甸园时,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了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


扩展资料:

火的意义

火和水都代表洁净、消毒,比方说在没有消毒药水的情况下,用来挑刺的针必须先过火以免伤口感染;《圣经·以赛亚书》中,撒拉弗在异象中用火剪从坛上取下红炭来洁净以赛亚嘴唇不洁之罪。

燃烧代表将东西寄往灵界,比方说中国民间信仰常常为祖先烧冥钱(或称纸钱或金银纸,广东称之为阴司纸)、纸车子、纸房子等,希望死者在阴间不致缺乏;道教的疏文在仪式近末尾时会被焚烧,以上达天庭;佛教的密宗有火供(或称护摩法),通过燃烧供品来供养佛菩萨、火神等。

阿塞拜疆的国名的含义是“火之国”。2012年在阿塞拜疆举办的《2012年欧洲歌唱大赛》也采用绽放的火焰作为主题元素。

琐罗亚斯德教认为,火是阿胡拉·马自达最早创造出来的儿子,象征神的绝对和至善,其庙中都有祭台点燃神火,也被称为“拜火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起初,原始人吃够了火的苦头。大火烧毁了他们生活的森林,害得他们四处奔逃。有不少人甚至葬身火海。但是,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一场大火过后,原始人找到许多烧死的野兽。他们毫不费力地填饱了肚子,还有了一个重大发现:烤熟的肉比生肉好吃得多。火的余烬使人感到暖烘烘的,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它。火能取暖,这是人们对火的又一个认识。这样,年纪大的人试着把火种引进山洞。他们慢慢懂得,把火种放到枯枝败叶上,会燃起更大的火。丢进去的柴越多,火烧得越旺。火堆使阴冷的洞穴又暖又亮。更使原始人惊喜的是,有了火,和人类抢洞穴的野兽也不敢闯进来了。

人类就这样逐渐学会了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和驱赶野兽。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人,是生活在大约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猿人。1965年,几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北部元谋县,发现了这种猿人的化石和他们烧剩下的大量的炭屑。原始人在使用火的时候,也逐渐学会了保存火种。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经具有管理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

人类制造火,大约是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的。在打制石器的时候,石头相互撞击,经常会发出火花。一次、两次、千百次,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偶然,有人用黄铁矿或赤铁矿打击燧石,迸出的火花落在干燥的树叶堆上竟然点着了它。人们受到了启发,找来同样的石块,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终于学会了用撞击法取火。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末期,人们又发现了摩擦取火,用两块木头相互摩擦,发出火来。这就使火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了。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把神话变成了现实,他们不必再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历尽艰辛、舍身盗火了。
火的制造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恩格斯把这看做是“人类历史的开端”。

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古希腊语:∏ρομηθεύς),在希腊神话中,是泰坦神族的神明之一,名字的意思是“先见之明”(forethought)。是地母盖亚与天父乌拉诺斯的女儿忒弥斯与伊阿佩托斯的儿子。普罗米修斯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宙斯禁止人类用火,他就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偷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宙斯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几千年后,赫剌克勒斯为寻找金苹果来到悬崖边,把恶鹰射死,并让半人马喀戎来代替普罗米修斯。但他必须永远戴一只铁环,环上镶上一块高加索山上的石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21

关于火的神话故事: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