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哪些民俗节日

如题所述

1.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这一天亦称作“灯节”。早晨要将前一天蒸出的“刺猬老鼠”供于神像前、窗台、门墩上,上午头向外,下午转向里,意为驮宝还家。晚饭时即食汤元,并把汤元供奉在神佛祖先的像前。大街上则处处张灯结彩,燃放烟火,热闹非凡。

2.龙抬头
时间:农历二月初二
民间称此日为龙抬头,意为这一天龙要出来活动了。家家户户均食烙饼、煎焖子、炒鸡蛋、炒绿豆菜(又称“龙须菜”)。这一天还忌做针线,恐伤龙目。 这一天,人们都会包饺子(龙耳朵)、煮元宵(龙眼)、吃面条(龙须)。大多数人在这一天剪头发,据说是会有福(有点迷信)。
3.腊八节
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
这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各种米豆、小料煮成的粥,在自己食用之外还要供奉于佛像前。有的人家还在这天把大蒜浸入醋里,称为“腊八醋”,春节吃饺子时食用。
4.天后宫皇会
时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为纪念天后娘娘诞辰而举行的活动,由来以久,后因清康熙帝亲临天津欣赏天后宫花会,并钦赐了会旗,此后遂改名为“皇会”。 由于天津地处海边,世代多有靠海吃饭的人家,而航海又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所以在命运叵测的海上,人们只得祈求神灵的保佑。天后娘娘即南方所称的“妈祖”,是海神,在天津香火很盛,并多有祭祀的花会活动。每到传说中的天后娘娘诞辰日,在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这些地方到处都有法鼓、狮子、中幡、花鼓等各种表演,有时会通宵达旦。
5.太平花鼓会
相传最早出现于清咸丰年间,由凤阳人传到西沽,所以沾了“凤阳花鼓”的名儿。
行会时由8名十三四岁的少年依据水浒故事表演,台上4人为一班,轮流托唱,调子以凤阳花鼓调或昆曲为主,有时也唱新编的曲词,词意新奇有趣。台后是伴奏的二锣、三锣、笛师和保护少年会众的武会众。行会时的四对乐器分别为霸王鞭、小太平鼓、小锣和花鼓。
6.法鼓会
原为佛教音乐,乐器由鼓、钹、铙、铬子、铛子组成。演奏时,鼓在中央,两旁是钹和铙,铬子、铛子都在鼓后,开始时,先击鼓数声,继之头钹连敲四声,之后各乐器按谱齐奏。法鼓曲牌大约有十几套,常用的有《老西河》、《摇通鼓》等。天津市较著名的法鼓会还有龙亭的井音法鼓、芥园的花音法鼓、侯家的永音法鼓等。
7.五虎杠箱会
剧情、人物装扮都以京剧“巴家五虎”为样本,五虎为护杠箱,与前来劫杠箱者捉对厮杀。行会时表现最精彩的是前头的抬箱者,在艰难的行进过程中,他既要作出翻滚跳跃等高难度动作,又要顾及到肩头的杠箱竹竿,在每一次落地时,竹竿都必须落在肩头,而且须保证箱上的灯、旗原封不动,难度之高,不啻为一场武技表演。
8.重阁老会
相传创于清道光年间,又名“节节高”。形式类似于叠罗汉,只不过没有叠得那么高,只有两层而已。表演时,一个成年男性角色站在下面,上而立着一个男童扮成的旦角,如此二人一组,共有八组,共同表演一出戏曲内容。难得的是,在表演中,上下二人须边走边舞,配合一致,不能稍有差池,所以表演者不仅要能舞会唱,还得掌握一定的杂技技能。
9.天津月季花节
天津月季花节创办于1984年,天津市政府当年将月季花定为市花,月季花的种植和栽培在天津得到了很大发展,每年5月月季花盛开的季节,观花、赏花便成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如今,已经演变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旅游节。
10.天津啤酒节
天津啤酒节于每年7月举办,场地一般在南市食品街或水上公园,届时会有多家知名啤酒企业到会参展。节日期间,各种活动丰富多彩,既有新颖别致的开幕式、传 统的饮酒比赛、啤酒展卖、幸运大抽奖、群众摄影大赛、书法笔会,还有现代歌舞、摇滚、曲艺、啤酒菜肴大赛,以及啤酒文化研讨会和各种形式的啤酒商贸交易 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2
民俗我是知道不少,节日的话没几个,基本上全国主要的几个节天津都有。比较特殊的可能是二月二,我的同学们说他们基本不过这个节。剩下的话,就是中秋,春节,元宵,清明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28
Giaooooooooo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