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的养殖技巧

如题所述

1.温度、湿度、气压对截头堆砂白蚁原始繁殖蚁分飞的影响
2.白蚁的生活习性及防治办法
3.截头堆砂白蚁新群体的形成及发展
4.不同树种木材对截头堆砂白蚁初建群体的影响
5.松材线虫染病松树上钻蛀性昆虫生态位的研究
6.泰兴市出现白蚁分飞高峰
7.截头堆砂白蚁原始繁殖蚁行为特点研究
8.黄胸散白蚁和台湾家白蚁不同品级虫体内纤维素酶的活性
9.弯颚散白蚁的分离饲养及研究
10.变害为宝话白蚁
11.从进境原木中首次发现大家白蚁有翅繁殖蚁
12.白蚁种间及种内群体的相容性初步研究
13.浅谈年代和环境的变化与白蚁繁殖发展
14.白蚁的药用价值和养殖技术
15.家白蚁跟踪信息素类似物及其利用研究
16.截头堆砂白蚁补充型繁殖蚁形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群体中的作用
17.白蚁多型行为的研究现状
18.温湿度对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 domestious(Haviland)生存与发展…
19.黑胸散白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
20.不同数量截头堆砂白蚁对补充型形成的影响
21.温度对截头堆砂白蚁补充型形成及繁殖的影响
22.特殊环境下生存的台湾白蚁
23.种白蚁生态位宽度与资源竞争分析
24.白蚁群族监测灭杀系统的开发研制
25.吡虫啉防治家白蚁的试验研究
26.城市白蚁种群生态控制的理论和途径
27.喜白蚁生物的生物学
28.白蚁防卫化合物的形成
29.中国房屋建筑白蚁防治 IPM策略研究及应用现状
30.白蚁活动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1.档案库房白蚁的生态与生物防治技术
32.我国白蚁研究文献分析
33.蚁巢伞生态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34.黑胸散白蚁的分飞成熟年龄有生殖蚁对子代个体分化的抑制作用
35.仓储白蚁生态学及防治对策
36.白蚁的生态防治方法与技术
37.白蚁和白蚁防治
38.白蚁,功大于过的害虫
39.世界最小生物反应器-白蚁肠道
40.白蚁探秘
41.家白蚁主巢群体品级的数量和比例分析
42.白蚁危害光缆接头原因的进一步分析
43.白蚁化石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
44.广西地区等翅目昆虫的生态地理分布
45.黑胸散白蚁新群体的建立和发展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46.家白蚁在马来西亚林业中的经济意义
47.广西林木白蚁种类调查及防治研究
48.黑翅土白蚁新群体的饲养和其存活十四年的地表活动及蚁巢解剖
49.海南岛尖峰岭白蚁的区系与生态分布
51.黑胸散白蚁补充生殖蚁群体的发展与发育规律
52.食用菌白蚁危害防治的研究
50.家白蚁初建群体的生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53.白蚁的室内饲养和室内试验方法
54.白蚁排泄甲烷的生态环境效应
55.白蚁菌圃上小白球菌和炭角菌的生态关系...
56.土栖白蚁巢菌圃上两种优势真菌的生态
57.黑翅土白蚁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
58.白蚁资源的药用研究与开发
59.白蚁对人类有哪些益处
60.重庆的药用昆虫名录
61.白蚁的药用价值
62.土白蚁菌圃药用的初步研究
63.白蚁菌圃药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64.黑翅土白蚁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65.变害为宝 造福人类:黑翅土白蚁的综合利用研究
66.黄翅大白蚁兵蚁外分泌化合物治疗中风的探讨
67.白蚁综合繁殖技术与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1
白蚁成虫应在成虫成熟并分飞时采集。木白蚁科的白蚁,其成虫腹部明显收缩就表面已成熟,并将分飞,可是,白蚁科的白蚁并非如此。

成虫必须保持在饱和温度下,但也应避免水分在内壁上凝积,否则白蚁成虫在翅会粘贴在容器壁上。损伤蚁翅会影响白蚁脱翅。白蚁一般在脱翅前分飞。白蚁分飞的容器不应太小。斜放的木块和悬挂着的滤纸能为白蚁提供起飞的可能性。白蚁大多在相对湿度增大的傍晚或晚上分飞。提高相对湿度可诱发分飞。我们将白蚁成虫的一只翅用镊子固定,而让另一只翅呼呼地飞,这样轮流操作也可以达到与分飞同样的效果。如果翅不能脱落,就用钢制弹性镊子将翅快速地向前拉掉。不同白蚁科的好多种类的成虫进行这样的人工脱翅则没有损害,并能产生正常的繁殖蚁。而不进行人工脱翅的成虫,尽管有很强飞行能力并进行飞行,但通常在有翅阶段就死亡。
第2个回答  2016-01-13
1营巢与取食习性:
每群白蚁都筑有较大的主巢,作为蚁后与蚁王的王宫,也是群体活动的中心,另外,还要有好多个副巢,各巢以隧道相连通。家白蚁常在村舍附近的树根下 (特别是松、杉木),树干中以及居室中各种木质建筑和用具中营巢。这些木质中的纤维就成为白蚁的天然饲料,特别对生长势衰弱的树木或纤维组织较新鲜的干木材,尤为喜食,过于腐朽的木材则不贪食。白蚁还有取食同伴脱下的老皮、排泄物或初死蚁尸的习性。因此,饲养容器中要放置足够的作为白蚁食料或筑巢材料的贪食木材(以树墩、较粗的树干、有一定厚度的木板为好),供其需求。
2地栖与嗜水性:
白蚁多在地下筑巢,因而称为土栖习性昆虫,一般深可达0.5~2米,即使是在地上木质中筑巢的,也要通过修筑的隧道与地下沟通,以便衔来土粒与排泄物及吐出的口液混合,修筑蚁道。白蚁生活中离不开水,无论筑巢在何方,总要先修筑一条与主巢相连贯的水道(吸水线),与巢穴附近或与地下水源连接。一旦水源断绝,全巢白蚁在10余天内便自行死亡。因此,饲养容器中要有一定厚度的土层和供给水源的装置。
3群居与畏光性:
白蚁的群居性很强,从不单独活动,尤其低温阶段,便集中在巢中。白蚁还有互相舐吮和侍卫饲喂的特性。白蚁通常怕光,只在木材及泥土筑成的巢中或蚁道中活动,遇光即遁逃,并合力堵塞蚁道上偶然出现的漏洞,但有翅成虫出巢婚飞时,有强烈的向光性,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只要完成婚配,脱去双翅后,便失去向光习性,迅速钻入土中或木材下筑巢育儿。因此,饲养容器要有遮光设备,以及为其创造群栖的条件。   
4群飞性:
群飞是白蚁分群的前期形式,成长的白蚁群,同巢虫口密度过大,便产生大批的有翅成虫(繁殖蚁)。每年春末夏初,在雨后闷热天气,气压明显下降的傍晚时节,出巢婚飞,然后再建新巢群。由于白蚁有婚飞分群的习性,因此,饲养容器不但要有平面面积空间,还要有高度空间,才能供婚飞活动。 根据白蚁的以上5种特性,饲养容器最好设置在室外,用砖砌长,宽、高数米的饲养池,池上装设较细的纱网,用杉篙竹帘搭上防雨棚;池内装土及木材,一端设有常年储水池,池的外围要设防护水槽,防止天敌偷袭。一池中可分数个小格,饲养几个群体。
5采种及人工饲养   
1)采种:是将蚁群引入饲养池中的过程。其方法有:一是自野外筑有蚁巢处,挖掘带有蚁王、蚁后的巢室及菌圃移入饲养池中。挖掘时间最好在日光最强时进行,因此时大部分蚁群都集中在巢中,装入布袋中带回。遗留在隧道或副巢中的部分白蚁,只要有补充生殖蚁,还会在原处结群筑巢。二是在每年春末夏初的婚飞时期,在有蚁巢附近利用灯光诱集脱翅后的新生殖蚁(尽量多收集些,防止其不适应环境而有部分死亡),移入池中,使其自择配偶,并选址筑巢。 后者的采种比较方便,免去寻找、挖掘主巢之劳,但因初生生殖蚁繁衍能力差,蚁群小,收获也少。
2)人工饲养:在饲养白蚁的过程中,除给以适宜的自然饲料外,还应给以人工饲料,作为自然饲料的补充,可提高繁衍能力,扩大种群数量,增加药源。 现已试验成功的,饲养家白蚁及黄胸散白蚁的人工饲料配方有; 配方1:(湿重的百分比) 麦角醇0.06,蛋白质0.05,蒸馏水65.82,纤维素34.06,尼泊金0.01。 配方2:β-谷甾醇0.06,干酪素0.05,蒸馏水65.82,纤维素34.06,尼泊金0.01。 配方3:麦角醇0.06,维生素B混合液3.23[维生素B混合液是在Vanderzant(1957)液中加入氯化胆碱及肌醇],韦氏盐0.4,蒸馏水62.04,纤维素34.26,尼泊金0.01。 人工饲料的配制,是将各配方的原料按比例放置于玻皿内(韦氏盐有无均可),经搅拌后呈稠浆,但不成汤。放在饲养池角落处,用木板遮盖,隔5~7日后检查,吃光后再予以补充。时间过长会污染发霉。 从目前野外白蚁的分布及巢群数量看,靠野外采集已能满足药用需要,何况白蚁是木质材料及堤坝的大敌,野外采集可变害为益。从保存物种及生态平衡的角度着眼,应有计划地采收与饲养相结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9-24
要用纤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