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国凯旋门上的浮雕是《马赛曲》

如题所述

吕德浮雕作品《马赛曲》,雕于法国巴黎凯旋门上,是一座歌颂法国大革命的作品。《马赛曲》这个题目,原来是1792年奥国军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时,马赛人民威武雄壮地开赴巴黎去战斗时所唱的那支爱国歌曲。法兰西共和国建立后,立即被决定用作法国国歌。吕德借用这一曲名作为浮雕的题名,这尊《马赛曲》所具有的深刻意义在于它的主题:法国人民奋起抵抗奥国的侵略。从它的表现内容及其风格看,可与德拉克洛瓦的画作《自由引导著人民》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尊《马赛曲》使吕德荣获万国博览会的雕刻金牌奖,并享受终身的荣誉。


浮雕《马赛曲》分为两个部分:上部是一位象征自由、正义、胜利的自由女神,她右手持剑,左手高举,在号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冲去。她那张开的羽翼,飞舞飘动的衣裙,和召唤性的内在激情,表现出急速的运动和奔放的革命热情。她大步向前迈进,更加强了浮雕形象的前进感。女神占据整个浮雕的上半部,正从人们头顶上疾驰而过。下半部是一群志愿军战士,在女神的热情号召下蜂拥前进。 其中心人物是一个有著大胡子的战士,他带领自己年轻的儿子一起参加战斗,少年依傍著父亲,走得更加坚定有力。和这个跃跃欲试的激动少年相对应的,是走在其 后的沉著刚强的老人,他仿佛多次为自由而战,又要从容奔赴疆场。行列的最前面,号手正在吹响进军号,其余人物有持盾牌和宝剑的战士,有弯腰系结 兵器的弓箭手,这些细节预示著战斗即将开始。


雕塑家在这座高浮雕的处理手法上也是巧妙的,他运用了联想和照应的处理手法,通过一面向前迈进,一面伸手向后召唤的自由女神与蓄髯男子的动 势,人们自然地会感觉到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汹涌澎湃的进军人流。


由于雕刻家运用照应的手法把人群分为上下两层,女神 向前飞跃的形象加强了人群的动势,下面人群中勇敢坚定的英雄形象则回答著女神的热情呼唤。艺术家在这里广泛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象征手 法,显示了人民气势磅礴的反抗力量。为了保卫祖国,这股战斗的洪流将从墙上冲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2
凯旋门正面有四幅浮雕——《马赛曲》、《胜利》、《抵抗》、《和平》。这其中最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凯旋门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建立,《马赛曲》是国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12
马赛曲是国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