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启人际关系之锁?

如题所述

善于处理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对于一个职场中的人来说,说来很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极难的。处理人际关系根本就不像做一本练习题,也不像制作一个仓库的录像带,这里面极其复杂,所谓百人有百性,与不同的人交往必须要用不同的方法才可以,这就自然会给人际关系的处理带来许多:有时想也想不到的意外之事。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一方面卷起了浪花,同时也带起了很多沙砾,所谓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你很难说别人是怎样一个想法,实际上现代人更加封闭、更加隐秘。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陷人泥沼中难以自拔。前几年,据某电台广播报道,有一人在抽烟时,香烟突然间爆炸,造成此人面部烫伤,手指成为开放性骨折,这可谓是怪事。人际关系有时候真是像这支会爆炸的香烟,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炸呢。

如此说来,似乎是人心险恶,步步艰难了。当然事实也并非如此,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说只要是锁就有钥匙能打开它,有锋利的矛也就必然有坚硬的盾。同样的道理,人际关系处理虽不是易事,却也可以处理得好。只是法无定法,而这“法无定法”本身便是一种绝妙的“法”,在职者正应遵循着法无定法的有“法”之路,以不变应万变,巧妙施法,才能立足于社会。

职场中人要顺应社会、适应环境,就必须注意调整自身,真正做到谨言慎行。相对于普通人来说,职场中人就更需谨言慎行,注意自我形象。为职者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代表着某个组织或者某个集体的形象,同时亦有榜样示范的性质。你的举手投足,言谈话语,无不向周围的人群展示着某种不确定的信息,而其他的人也往往会注意这些细节,以便察言观色,所以,职场中人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上司一般都很赏识聪明、机灵、有头脑、有创造性的下属,这样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能力做好本职的工作是使上司满意的前提,你若被人认为是无能之辈,就很危险了。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学会把功劳归于上司。

常有人会说这种客套话:我能获得好成绩,完全是上司和同事们协助的成果。这种客套话虽然很乏味,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嫉恨。好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吃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有远大的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让给你的上司。当上司脸上有光彩,以后自然少不了给你更多的建立功绩的机会。反之,如果你凡事精打细算,急功近利,则很容易得罪身边的人,日后一定会吃亏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千人就有千面孔,而且各有不同。有平原的平坦开阔就有高山的巍峨挺拔,有陆地就有大海,我们不应该求全责备,谁也找不到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短处的话,也就必然没有了长处,这不是无稽之谈,是符合辩证法规律的,正如没有乌云遮住太阳,也就不会产生降水现象一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明智的人,应当正视人的长处,而宽容人的短处,应当重视别人,多多听取别人的建议。

三国时期,刘备就是一个谦恭爱人、为人仁义的君主,他对待自己手下的将士总是倍加关爱,善于发现他们每个人的长处并加以利用而不过多计较他们的短处,这才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夫人,才有赵子龙在千军万马中救出阿斗。刘备比较自谦,他很少去指斥别人的缺点,常常是量才所用,因材施职。这样就能够使手下的将领们紧紧地团结起来,英勇作战。

在佬刊中有一句名言是:“知不知,尚矣。”意思就是说,明明你知道,却又装作不知,这是很高明的做法。记得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曾说过“难得糊涂”的警句,尽管这句话的本意与我们现在人所理解的有一些出入,但是“难得糊涂”确实应该是我们做事铭记于心并且付诸实践的座右铭。

必须记住,再愚钝的人也可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再聪慧机智的人,也难免有失误之处,也总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去讥笑智者百思之后仍然不能避免的“一失”,最重要的是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了愚者那珍贵的“一得”,不能随随便便地认为某某人蠢笨就一定不会想出什么妙招来,并因此而瞧不起别人。因为智者的观点和建议常常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而愚者的观点和建议却常常会被忽略。

无论你自己本身多么伟大,多么不寻常,也应该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人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常常忽略别人的观点。其实,越是伟大的人越应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不正是很好的体现吗?

如果你总是闭目塞听,常常自以为是,就无异于闭门造车。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由此可见,善于听的人常常可以通过听别人的议论,拓宽视野,增加知识,获取经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是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古代时,名相子产不毁乡校便是广泛听取乡校中的议论,采纳雅言,见证得失,以乡野的议论作为镜子,及时发现失误和长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人不管多么聪明,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可能精准全面,即使对问题的看法正确,实现的过程也未必就能做到无懈可击,而他人的意见恰能弥补这些不足。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其实,任何人都有自己思维的独到之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笔财富,它能使我们集思广益,抛弃带有局限性的想法,不断矫正自己前进的方向,避免因意气用事而走弯路,正可谓“兼听则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表明对他人的尊重,有利于维护同志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使自己获得一个好人缘。

其次是,还要善于听,而不能乱听,听了以后还要想一想。如果听了以后便当是耳旁风不加理睬,这样的听就无异于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你在听了之后全都牢牢记在心里,但是不加区分,也不加选择,听一句就记一句,就可能又会使自己的思路出现“十”字形的岔口,最后,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很多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笼络人心为己所用。为职者如果善于倾听别人的议论和观点,就会使别人心中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对你产生好感,尤其在某些比较复杂难办的事情的处理上,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你总是善于从别人的建议中找到金子一般的东西,你很快就会变成一颗钻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