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概括陶渊明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几个原因?

如题所述

陶渊明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个性孤傲:陶渊明是一个性格内向、孤傲的人,他不喜欢与人交际,更喜欢独自沉浸在自然风光和文学创作中。他对于自己的才能和理念有着非常坚定的自信,不屑于迎合世俗的审美和价值观念。
2. 对当时社会的不满: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陶渊明对于这种社会现状非常不满,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民疾苦和社会不公的愤慨。他选择远离世俗,也是为了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3. 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陶渊明非常热爱自然和自由,他喜欢在田野上采菊、赏花,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和美好。他对城市的喧嚣和繁忙感到厌烦,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精神,他选择远离世俗,也是为了追求自由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4. 对人生真谛的追求:陶渊明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淡泊和自然。他通过自己的诗作传达出对于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这也是他选择远离世俗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陶渊明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原因既有性格孤傲、对社会不满等主观因素,也有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真谛的追求等客观因素。这些原因共同促使他选择远离世俗,专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和生活方式的追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7
世俗的眼光趋炎附势,阿谀逢迎,不是他这样率真的人所能适应的,他也看不惯官场勾结!
当时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不是他个人能力所能解决!民生凋敝,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个场面作为地方官他也不愿意看见,所以返回田园,自给自足,远离是非纷繁之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自在逍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27
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一些文人士大夫多选择归隐。陶渊明在经历了宦海浮浮沉沉后也厌倦了官场,选择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以及“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展现了一个追求自由、生性淡然、潇洒飘逸的人。
第3个回答  2020-04-01
我一个是他自身的本性。好读书,不求甚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