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中文“上帝”一词来自于昊天上帝,太平天国的传教士翻译圣经时被广泛使用。上帝是儒教信仰的核心教义之一,《通典·礼典》:“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由于圣经的翻译者,认为GOD与中国儒教中的上帝,意义相同,因而把GOD翻译成了“上帝”。最早把GOD翻译成上帝的是利玛窦,他在1595年编写的《交友论》中,开始使用“上帝”这个概念来指称造物主。

利玛窦以基督教的目光阅读和研究中国典籍时,他在中国经典中发现了““上帝”概念,利玛窦认为这个概念完全可以与拉丁文的“Deus”对应,可以用“上帝”这个中国概念来直接翻译拉丁概念“Deus”。

“上帝”本是中国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及二十四史中至上神的概念。古代中国人与古代犹太人一样,认识到宇宙万物和人类命运之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创造和主宰的力量,中国人用“上帝”这个概念来指称这个至高神圣的力量。

扩展资料

上帝既是六天合一,又是五位一体,即五方、五行之神。“孔子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 天本来只有一个,“五帝,天之别名也”。但是到了汉代谶纬之书风行以后,便出现了“六天”之说。

在太微宫中,则有五个星位,即为五方天帝。云「上帝,大微五帝」者,按《周礼·司服》云「昊天上帝」,郑以为昊天上帝祇是一神,北极耀魄宝也。

知此皇天上帝不祗是耀魄宝之上帝,为大微者,以《周礼·司服》云「祀昊天上帝,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既别云五帝,故知昊天上帝亦唯一神。此《月令》皇天上帝之下,更无别五帝之文,故分为二。 

又《元命包》云:「夏,白帝之子。殷,黑帝之子。周,苍帝之子。」是其王者,皆感大微五帝之精而生。五帝犹仁、义、礼、智、信之心,随感而应者也。 

五帝是“五行精气之神”,人间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帝轮流所感应而生的,因此也称为“感生帝”,如尧是赤帝所感生,舜是黄帝所感生,禹是白帝所感生,汤是黑帝所感生,周文王是苍帝所感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9

没有统一的解释上帝的来源,各个国家和宗教看法不一。

中文“上帝”一词来自于昊天上帝,太平天国的传教士翻译圣经时被广泛使用。上帝是儒教信仰的核心教义之一,《通典·礼典》:“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由于圣经的翻译者,认为GOD与中国儒教中的上帝,意义相同,因而把GOD翻译成了“上帝”。最早把GOD翻译成上帝的是利玛窦,他在1595年编写的《交友论》中,开始使用“上帝”这个概念来指称造物主。

利玛窦以基督教的目光阅读和研究中国典籍时,他在中国经典中发现了““上帝”概念,利玛窦认为这个概念完全可以与拉丁文的“Deus”对应,可以用“上帝”这个中国概念来直接翻译拉丁概念“Deus”。

“上帝”本是中国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及二十四史中至上神的概念。古代中国人与古代犹太人一样,认识到宇宙万物和人类命运之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创造和主宰的力量,中国人用“上帝”这个概念来指称这个至高神圣的力量。

基督教相信上帝既超然(完全独立、天谴、存在于宇宙)又内在(存在于世界)。上帝是宇宙的支撑和创造者。自然神论说,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泛神论则认为,上帝是宇宙的本身。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有。

扩展资料:

甲骨卜辞中,“帝”或者“上帝”是天神。有两个方面的权能:

1、上帝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令风令雨,支配自然界。如武丁时期的卜辞说:“上帝……降……旱”。祖庚祖甲时的卜辞说:“……兄……上帝……出……”“唯五鼓……上帝若王……有佑。

”如“贞,今三月帝令多雨”(《甲骨文合集》14136)“贞,帝其及今十三月令雷。”(《合集》14127正)“翌癸卯,帝不令风,夕雾。”(《合集》672正)帝可以命令下雨、刮风、打雷。卜辞中的"上帝" ,神力很大,日、月、星、风、雨、雷、电等诸神,俱听其指挥。

甲骨文的雨祭山川之辞,是由山川之神转请上帝的,山川之神没有降雨止雨的神权。云雷雨都是上帝的意志,因此帝决定着农业收成的有无。帝能令雨水调勾,获得好年成前如此等等。

天上下雨也是上帝所命,所以甲骨文里有不少"帝令雨"的记载;其次,风不仅如此,天上的上帝并不仅仅是一个人,而且还有朝廷,有史、臣之类供其役使。

甲骨文里有帝史、帝臣、帝五臣、帝五工臣等。自然神是上帝的臣侍, 如“帝史风” ( 《通纂》398)。如“燎帝史风,一牛”。(《合集》14226)这里是说用一头牛向上帝的使臣风进行燎祭。“熮祭”则指焚人祈雨之祭。

卜辞中有焚女巫求雨的记载“贞,今丙戍烄奵,有从雨”“……卜,其烄咏母,有大雨。大吉”。《左传》中鲁国大旱,鲁僖公欲焚巫求雨。卜辞中常见奏舞祈雨的记载。

如“与翌日丙舞,有大雨,吉”。“丙辰卜,贞,今日奏舞,有从雨。”“贞,王其舞,若。贞,王勿舞。”“辛巳卜,宾贞,呼舞,有从雨。”

2、上帝可以控制人类社会,为害或福佑人间。如“戊申卜,争贞,帝其降我黑,一月。”(《合集》10171正)“帝降其摧(摧,原指鸟害,引申为灾害之义)。”(《合集》14173正)“帝唯其终兹邑(终绝此城邑)。”(《合集》14209正)

“贞,帝其作我孳。”(《合集》14184)以上为制造灾难或为害。“贞,唯帝肇王疾。”(《合集》14222正丙)“王作邑,帝若(佑)我。”(《合集》14200正)

“来岁帝降其永(美善之义),在祖乙宗,十月卜。”(《小屯南地甲骨》723)“帝受(授)我佑。”(《合集》14671)殷王毎有军事行动,必先贞问上帝授佑与否,因为上帝主宰着对外征伐的胜败;而且上帝能保佑与作祟于殷王,掌握着殷王的吉凶福祸;

上帝可以发号施令,指挥人间的一切,还可以传呼命令,干涉人间的一切。天子是上帝之子、是受天命,即奉天命治理天下。人间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方上帝轮流所感应而生的,因此也称为“感生帝”。

参考资料来源:上帝——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0

1.中文“上帝”一词来自于昊天上帝,太平天国的传教士翻译圣经时被广泛使用。上帝是儒教信仰的核心教义之一,《通典·礼典》:“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2.由于圣经的翻译者,认为GOD与中国儒教中的上帝,意义相同,因而把GOD翻译成了“上帝”。最早把GOD翻译成上帝的是利玛窦,他在1595年编写的《交友论》中,开始使用“上帝”这个概念来指称造物主。

3.利玛窦以基督教的目光阅读和研究中国典籍时,他在中国经典中发现了““上帝”概念,利玛窦认为这个概念完全可以与拉丁文的“Deus”对应,可以用“上帝”这个中国概念来直接翻译拉丁概念“Deus”。

4.“上帝”本是中国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及二十四史中至上神的概念。古代中国人与古代犹太人一样,认识到宇宙万物和人类命运之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创造和主宰的力量,中国人用“上帝”这个概念来指称这个至高神圣的力量。

扩展资料:

1.上帝,本身是指至高无上统治者,在基督教等引入中国后,作为同义词,将其用作犹太教、基督教信仰的创造宇宙的神。被视为宗教信徒至高无上的信仰,在基督教中,上帝是永恒的存在,创造和治理世界。

2.上帝是宇宙的支撑和创造者。自然神论说,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泛神论则认为,上帝是宇宙的本身。

3.基督教相信上帝既超然(完全独立、天谴、存在于宇宙)又内在(存在于世界)。

4.目前世界人口约70亿,其中基督徒高达30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42.8%

参考资料:

上帝-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2

上帝的来源没有统一的解释,因为各个国家和宗教的定义、看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基督教的上帝被主要认为是西方宗教中上帝的代表,因为基督教中的上帝较比其他宗教中的上帝要更为完美。

但是中国的“上帝”本是中国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及二十四史中至上神的概念。古代中国人与古代犹太人一样,认识到宇宙万物和人类命运之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创造和主宰的力量,中国人用“上帝”这个概念来指称这个至高神圣的力量。

扩展资料:

上帝不同的记载:

1、唐朝景教的唯一神译为真主阿罗诃。天主教利玛窦把唯一神翻译成“天主”。基督教(新教)在清朝末年将“雅威”由"天主"改译为“上帝”。

2、根据《创世记》中的典故,上帝先在黑暗和混沌中创造了光,接着创造了天地、生物和人。《圣经》说上帝是独一无二的和全能以及世间万物的唯一创造者。

3、《古兰经》简明概述是:真主是最高的实在,唯一的真宰,最高的养育者、盟誓和契约的监督者、万物的创造主,他自有自在,无始无终,永恒,无形无相,至仁至慈,赏善罚恶,本然自立,无所不能,超绝时空而又无所不在 ,绝对彻底独一,无偶,全知全能,同时又威严无比,善恶必报,清算神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2-02

上帝的来源没有统一的解释,因为各个国家和宗教的定义、看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基督教的上帝被主要认为是西方宗教中上帝的代表,因为基督教中的上帝较比其他宗教中的上帝要更为完美。

但是中国的“上帝”本是中国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及二十四史中至上神的概念。古代中国人与古代犹太人一样,认识到宇宙万物和人类命运之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创造和主宰的力量,中国人用“上帝”这个概念来指称这个至高神圣的力量。

扩展资料:

上帝是不用证明的,他是本来存在的,一切宇宙万物,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都证明了他的创造,我们称之为自然。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然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1、自然的“上帝”:即有人说的“斯宾诺莎的上帝”;其实其源头应该是犹太教,即人们常说的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古代希伯来人的祖先生活在古巴比伦地区。

当地盛行“多神崇拜”其中有一个富裕的家庭的儿子,名叫“亚伯拉罕”他是最早脑子里出现一个奇怪的理论,即 ,信很多神,那为什么不只信仰一个最大的呢。

于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开始萌芽了,到了后来的“摩西时代”,犹太教正式形成,犹太教的“上帝”,其实就是“自然”、或许指“自然”背后的“造物主”;虽然犹太教的“上帝”是没有形象的,但犹太教的“上帝”更接近自然的“上帝”、物质的“上帝”。

2、哲学的“上帝”:此理论来源于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其理论中有一个观点:即世界、宇宙,以及人内心中,存在一个“最高的”、“形而上”的“最高理念”;即哲学的“上帝”,这是哲学上的“真理”。

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类似观点,即“形而上者为之道(真理),形而下者为之器(科学)”;这里的“形而上的道”被犹太人理解为“上帝”了(太初有道,道为上帝)。

中国老子还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观点;而这里的“天”、“自然”等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就是“上帝”的原意(上帝者,天之别名也!)。

即:科学是不能证明“上帝”存在的!因为“上帝”超出了“科学”的范围;他的内涵不仅包括科学以外的一切物质世界、更包括人类的情感、理想、和理念的全部精神世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