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礼仪的感受

如题所述

学会礼仪知识能让我们大家的到一个更好的沟通方式,也可以继承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
学习礼仪也可以说是为了形象、为了效能、为了服务等等,但如果概括成一个字,学礼仪就是为了“美”,为了个人拥有一种美好的形象,为了组织享有一种美好的声誉。对任何组织来说,不管它是营利,还是非营利,形象是最根本的。形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也是赢得他人了解、理解、支持、信任的基础和条件。仅对个人而言,形象也是我们获取职业成功的一件法宝。
女性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必须非常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而不是女性的性感形象。当然男性也同样要注重自己的形象。
有一本书的名称叫“美的力量”。“美”至少有三个力量:第一个力量是能吸引眼球。有人把当代经济称之为“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美”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使自己得到更好的评价。
一个具有良好形象、修饰得体的人,会更令人感到可亲、可敬、有魅力、有能力。说到底,我们学礼仪就是为了从某些方面提升我们的形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13
我只是学了几种,发现在生活中不是太重要,只有在正式的场合才能体现的出来.我觉得要看个人的生活需要。经常出席大场合就应该学学,但一般百姓只要懂礼貌就行了,没必要学礼仪。
第2个回答  2012-09-06
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对人进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一种重要手段。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一个人只有学习礼仪 ,才可使其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业。礼仪,也是 中国五千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有道是“礼尚往来”,只有礼仪周到,才能往来频繁。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对人进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一种重要手段。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一个人只有学习礼仪 ,才可使其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业。礼仪,也是 中国五千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有道是“礼尚往来”,只有礼仪周到,才能往来频繁。
但近年来,学生中传统的礼仪观念越来越淡薄,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许多人只顾 争取个人利益,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规范、责任和义务,人的礼仪素质与经济发展 不同步。然而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足,必然引起人们对礼仪的重视。春秋名相管子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可分为低级的物质的需要及高级的精神需 要两个方面,而精神需要中自尊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很大程度要通过礼仪来满足。至今,教 育界不少人对十七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颇有共鸣,究其原因无非是洛 克培养的绅士是有“道德、智慧、礼仪与学问”的人。因此是否可以说,真正要实 施素质教育,礼仪教育是一门十分需要的必修课。今天,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 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礼仪,对于全面发展21世纪德、智、体、美的一代新人,提高民族的素 质,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礼仪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的一 种艺术方式,它通过特有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来显示人的素养,以一种特殊的感受来撞击 人的心灵。它也可以通过特殊的环境布置、特殊的活动、特殊的氛围,来体现人们对长辈、 领导、贵宾、朋友乃至素不相识的客人的尊重,来适应社会规范及道德规范,促进交往和友 谊。无论国家贵宾的接待还是常人的待人接物莫不如此。礼仪还体现在人们人格的平等,以 及对他人劳动与付出的肯定与赞许,并使他人获得愉悦。有这么一件小事对我感触很深:一 次课后,行走中我的粉笔盒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我便弯腰捡粉笔,一个同学过来帮我捡,我 望了他一眼,脱口而出:“谢谢你,好同学!”事后我发现,以后的交往中这个同学对我特 别热情,上课认真,作业写得比以前清楚,我颇觉奇怪。后来在他的日记中看到:“我是一 个后进生,平时老师和学生总是难看我,我自卑、孤独、很少有乐趣。然后,这件小事中, 老师的一声谢谢,使我整整高兴了好几天,饭比往日香,腰比往日直……”这说明,孩子与 周围人的互动关系,需要礼仪作媒介,而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哪怕是一种寒暄,都会影响他 的人格成长。唯有让孩子体验到受人尊重,受人关心,充满愉悦,他才会觉得在这个社会中 ,自己的存在是举足轻重的,进而能肯定自我,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怎样用古今中外的优秀礼仪文化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 道德素养,从而实现其人格的完善?我们的做法如下。
首先是增设礼仪课,教会学生去欣 赏、感受礼仪,这是至关重要的。在欣赏中首先要激发学生欣赏礼仪的兴趣,这种兴趣实际 上就是一种对礼仪体验的期待感。例如,我们在课堂上播放共和国国庆五十周年天空门阅兵 的录像,那精神抖擞、整齐划一的仪仗队升旗仪式,检阅时官兵整齐方队的英武雄姿,都给 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在审美的过程中感受祖国的强盛,激发爱国的热情。江主席乘敞 篷车检阅时向全体官兵一声声“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和全体官兵齐声回以“首长好! 首 长辛苦了”那一幕场景,使同学们领略共和国主席对指战员的关切之情以及部队官兵对主席 的 深深敬意,激动、自豪等多少丰富的思想感情则蕴含在二句简单的礼仪问候语中。又如,我 们号召教师使用校园文化礼貌用语,在礼仪交往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我们对幼儿常以抚头表示关切,中学生拍肩表示鼓励,事实证明效果是理想的。
其次是 不可忽视礼仪基本技能的训练。礼仪的基本训练,我们以“四美”为内容。一是“心灵美” ,学习礼仪,首先要净化人的心灵,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使学生对美的感受的 同时表现和创造出美的言行,摒弃粗鲁、野蛮、自高、自大等意念。只有“克己”,才能“ 复礼”。二是“语言美”。学习礼仪,强化文明礼貌语言,要把“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您好……”等言语强化成为一种校园用语,生活用语。教学生学会合适称呼用语,常用礼貌 的待人 接物表情、体态、行为等。三是“环境美”。以美的周围环境,来体现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还可以将礼仪培养的技能技巧的训练题材与教育目的结合起来。例如,升国旗的礼仪 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尊重人格的礼仪训练,可以使学生唤醒自尊、自爱;对 新生知识的礼仪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尊重人才的礼仪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勇于 开 拓,勇于创新,勇于成才。
第三是坚持礼仪训练的社会实践。我们要领着学生走向社会, 使学生的礼仪学习、礼仪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在家庭中待人接物,社会上尊老爱幼,学校 中和睦相处,锻炼学生的胆识,丰富他们的体验,开拓他们的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 趣和道德情操,使他们在自我成功的欣赏中,他人愉悦接纳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以取得 良好的德育效果。
人不能成为物质的富翁而沦为精神的赤贫。礼仪能唤 醒人的自尊,产生一种精神的愉悦,进而深化对人生意义的体会和感悟,最后在品德、情操 和性格上发生变化,达到“丰富生活、净化心灵、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人格完美境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