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背诵课文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背诵课文有《论语》十二则、《春》——朱自清、《秋天》——何其芳、《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河中石兽》。

1、《论语》十二则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春》——朱自清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3、《秋天》——何其芳

《秋天》现代诗人何其芳于1932年9月创作的诗歌。此诗是以季节为题,虽朴实平常却充笑耐明满诗情画意,抒发了诗人向往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与美好秋天的感情。全诗以整齐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4、《虽有嘉肴》——选自《亩搏礼记·学记》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5、《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碰告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背诵好语文课文的技巧

1、分段背诵:将一篇课文分成若干个小段落,逐段逐段进行背诵。先从第一段开始背,背熟后再进行下一段的背诵,逐渐递增。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记忆过多的内容。

2、理解内容: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地背诵文字,还要理解每个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或请教老师来帮助理解。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背诵起来会更加有条理。

3、重复多次:重复背诵是记忆的关键。多次重复背诵可以巩固记忆,使课文的内容深深地印在大脑中。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比如早晨起床前或晚上睡觉前,反复背诵。

4、创造联想:将课文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进行联想。比如将课文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形象,或者将课文中的句子与自己生活中的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增加记忆的深度和联结性。

5、声音表达: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大声地朗读课文,将声音表达出来。声音的表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内容,同时也增强了记忆的印象。注意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着重强化记忆。可以将这些重点内容整理出来,形成一张课文提纲,用于复习和回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