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跪了太久的民族,有什么出处?

如题所述

一个跪了太久的民族 出处是鲁迅的《灯下漫笔》。

全句是:“一个跪久了的民族,连站起来都有恐高症。一说钱权,立刻放大瞳孔。一说男女性事,马上就兴奋。说到道德、民生、人性、良知,个个噤若寒蝉,不关我事,不感兴趣。一个个精到骨头的个体组成了一个奇葩的族群,所有的屈辱和灾难都是自酿的。”

但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里提及奴隶之事。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是指在乱世中,在老百姓看来,连做奴隶都是一种奢望。有时连牛马都不如。二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在太平盛世中,老百姓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渴望",作成了奴隶,体现了老百姓安于现状,麻木不仁的思想。

《灯下漫笔》共分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各有侧重,相对独立,体现了“漫笔”“任意而谈”的特性,但又互相衬托和照应,共同服从于全文统一的主旨:对封建的“奴隶规则”、“固有文明”和国民的奴化思想进行深入的批判。

第一部分作者一上来讲了一个“钞票换银元”的例子,那还是在十年以前,袁世凯称帝,蔡锷发兵声讨,北京的军阀当局乱成一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北京的市民忙着换银元,自然不失为对北洋军阀统治表示怀疑和不满的一种表现。

为了加强文章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还广泛地采用了对照和比较的手法。一方面,帝国主义者赞颂中国固有文明,明明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侵略和掠夺,另方面,某些满脑袋传统观念的中国人却“欣然色喜”,错误地以为中国的“固有文明”真有“同化”外国人的威力。

通过这番对照,作者既揭露了侵略者的贪婪和狡猾,也鞭挞了一部分中国人的愚昧和无知。而这,不用说又是和第一部分揭示的“奴隶心态”相反相成,互为因果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