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要培养哪些良好学习习惯?

如题所述

我们知道,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定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好习惯是将“语文知识”转化成“语文能力”的桥梁。

那么,高中生学习语文应该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呢?主要包括诵读、阅读、积累三部分。

诵读

学习语文要重视诵读。诵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上尤为重要,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诵读首先要求读,大声朗读,然后熟读成诵。

当然,要能背诵还需要下苦功夫,也需要讲究技巧。比如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也可以先抓要点然后再连贯地背诵。能背诵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阅读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当然是读书。但是要学好语文,仅读几册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并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不过,对于读什么书更有效,往往很多同学都把握不准。

很多学生喜欢读一些通俗杂志,里面的一些温馨小故事确实写得好,很感人,这些杂志的发行量也很大,大多数家长也喜欢读。但是看这类老少皆宜的通俗杂志以休闲尚可,企望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如果同学们紧紧把目光集中在这些浅显温馨的小故事上,反而会削弱自己思考的力量,降低自己的语言表现力。

语文能力的本质还是思维能力,语言是人们对生活思考的外化,语言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只有对生活深入思考的人,才有灵活的、动人的语言。所以,读书其实就是感受生活、认识生活。

那么,中学生课外该读什么书呢?我觉得首先要泛读《语文读本》上的文章,其次是读几部名著,按照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高中阶段至少要读20部以上的名著。

和其他的文体相比,我认为散文更适合高中生阅读,也最有利于高中生迅速提升语文素养。我建议多读一些散文,适当读一点杂文。读散文有利于我们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形成对生活的敏感性,而读杂文则有利于挖掘事物的本质,直面生活的深度。

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涵盖的内容广,知识点多而杂。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平时的积累。我们应该常备一个“积累本”,在老师课堂讲解时或是在自我学习中,遇到自己不熟悉或是自己觉得比较重要但可能容易忘记的知识点,就随时记录下来。

尤其是那些易混字音、字形或同义近义的词语、成语,当然也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以及相关资料中列举的字、词,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等。这个“积累本”能把每个人在语言上的疑难点、易错点完整保留下来,这绝对是个性成长的记录本,书店里各式各样的词典和学长们各式各样的参考资料都不如你自己的这个个性“积累本”有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1.每一天都要阅读一部分新鲜书籍,保持阅读兴趣和爱好。2.随后将这些优美句子集中整理到同一个本子上。3.每天复习每个字的读音和拼写方法。
第2个回答  2020-10-05
高中语文一定要多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就是要多写作、多做题,去巩固好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3个回答  2020-10-05
每天看成语故事,而且每周记录。
还有每天看一个小时的书,摘抄好的句子,这样可以培养中文的语感。
最重要的是写日记,很有用。
第4个回答  2020-10-05
第一,扎实基础,语文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要掌握牢固;第二,多阅读名著报纸等,拓展课外知识,提高作文的书写能力;第三,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