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红蜘蛛发生规律是什么?

如题所述

柑橘红蜘蛛每年发生的代数,与气温关系很大。年平均温度为15℃时,1年发生12~15代;年平均温度在18℃以上时,1年发生16~17代;年均温在20℃左右时,1年可发生20代左右。多数以卵在叶片背面的主脉两侧及枝条裂缝中越冬,也有部分以成螨或幼螨越冬。一般在3月上旬开始为害,4~5月份春梢嫩叶展开时为为害盛期。6~7月份,若旬平均气温超过25℃,虫口即明显下降。7~8月份为虫口的低谷期。9~11月份气温已下降,虫口又回升。若秋季长期干旱,也可有较大虫口密度出现,但比春季要少。冬季红蜘蛛常产下许多滞育卵,可积累大量虫源,如果基数较大,又遇上冬、春季干旱,常能造成红蜘蛛严重为害。雄螨寿命短,交尾后即很快死亡。雌成螨的寿命,夏季平均为10天左右,冬季平均为50天。卵期在夏季为45天,冬季可达2个月以上。柑橘红蜘蛛能进行两性生殖,产生的后代雌螨占绝对多数;也能进行孤雌生殖,但后代均为雄螨。红蜘蛛还有越夏习性,尤以7月份最多。越夏场所主要在枝干裂缝、上翘的树皮下及树冠内部的夏梢基部等处。越夏的螨体较小,体色鲜红。湿度对柑橘红蜘蛛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相对湿度70%~90%时,卵的孵化率在90%以上,幼螨成活率高,雌螨产卵期长,种群数量增加快;相对湿度大于90%或小于60%,都不利于红蜘蛛的生长发育。已发现红蜘蛛的天敌有近百种,其中有效天敌有尼氏钝绥螨、江原钝绥螨、长刺钝绥螨、具瘤长须螨、圆果大赤螨、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晋草蛉、中华草蛉、六点蓟马、食螨瓢虫、虫生藻菌、芽枝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5

红蜘蛛一年发生的代数随地区和气候而不同。东北1年发生约12代,华北地区约15代,长江中下游地区18~20代,华南可发生20代以上。在华北地区以滞育态雌成螨在枯枝、落叶、土缝或树皮中越冬;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成螨、部分若螨群集潜伏于向阳处的枯叶内、杂草根际及土块、树皮裂缝内过冬;在华南冬季气温高时则继续繁殖活动。早春温度上升到10℃时,红蜘蛛的成螨开始大量繁殖。该螨主要为两性生殖,也可营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繁殖的后代全为雄螨。卵多散产于叶背面,日产卵量5~10粒,平均一生可产卵50~100粒,最多可达300粒。幼螨孵化后,先静伏于叶背上,蜕皮后为第一若螨;雄若螨再蜕一次皮即为雄成螨。雌若螨第二次蜕皮后为第二若螨;再经一次蜕皮才变成雌成螨。红蜘蛛有爬行迁移习性,成螨在1小时内能爬行3米。该螨一般先为害植株的下部叶片,然后向上蔓延。当繁殖数量过多、食料不足和温度过高时,即迁移扩散,一是靠爬行,一是随风雨远距离扩散。

温、湿度是影响红蜘蛛田间种群消长的重要因子。高温低湿有利于其繁殖。温度超过34℃,停止繁殖。平均温度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不利其繁殖。早春温度回升快,红蜘蛛活动早,繁殖快,蔬菜受害就重。保护地栽培,由于温度高,发生早,为害比露地蔬菜早而重。雨水是影响田间种群数量消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雨水多,对红蜘蛛的卵和成、若螨发育均不利。该螨的发生与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密切相关。如前茬作物为该螨喜食植物,后茬往往较重。如前茬是豆类、油菜、绿肥等,或者间套作茄子、瓜类、辣椒等蔬菜,往往受害较重。如果瓜类、茄子、辣椒等菜地靠近棉田、豆田或玉米田,发生较重。凡靠近沟渠、道路、房舍和灌木丛的菜地,由于杂草多、虫源多,红蜘蛛往往发生早,为害重。茶黄螨的主要天敌有钝绥螨、瓢虫类、蝽类、蓟马以及草蛉、蜘蛛等。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