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悲 鸿 群 马 图 的 历 史 价 值 是 什 么 ?

快 一 点 啊 。急 死 我 了 。
群 马 图 的 历 史 价 值 是 什 么 ?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厂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此幅《群马图》作于一九四O年,徐悲鸿当时正旅居印度,他从报上得知中国军队在鄂北痛击了日本侵略者,喜不自禁,乘兴挥毫,写下这幅逸兴遄飞的佳作.在图中左上侧,他自题曰:"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古人莫之加".借这幅奔马图,他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对民族的明天满怀的希望以反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托物言志是他绘画的一大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6
奔马图》徐悲鸿1945年作奔马图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群马》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第2个回答  2010-12-15
为中国人长了脸。。。。

发扬传统画的特色 又有所创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