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导入

如题所述

1、语言导入法:

语言导入法是音乐欣赏活动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即:老师用一段富于引导的抒情性语言或编一个具有引导意义的故事,用来引起幼儿对音乐欣赏内容的兴趣。老师设计的故事的角色,与情节中音乐作品的形象,结构相对应,讲故事后,使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个印象很重要,有这个印象基础,再欣赏音乐,就很容易进入情景之中。

2、视听结合法:

视听结合法是指在引导幼儿听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视、听觉方面的教具,如CD、画、玩具、工艺品、其他多媒体课件、小动物造型等。采用视听觉的辅助,目的是使抽象的作品形象化。给幼儿展示一个生动而具体的音乐形象。

3、主题提示法:

这种方式适用于音乐结构比较简单或音乐形象十分鲜明的音乐作品,例如《小羊与老狼》的音乐欣赏小羊羔的音乐形象是欢乐的、和谐的;老狼的音乐形象是阴险的、不和谐的。这些都要提示幼儿,根据情节体会旋律。

4、对比欣赏法:

在幼儿音乐欣赏中,引导幼儿通过对不同作品的辨别(辨别情感类型、风格不同形象)来发展幼儿的听辩力和审美能力。如《摇篮曲》温柔、恬静(舒伯特)《小步舞曲》欢快、热情奔放(巴赫)《进行曲》整齐、雄壮、有力(齐步行进)

5、游戏串联的方式:

将欣赏活动的过程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每一个游戏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当全部游戏完成之后,幼儿便自然地掌握了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有益经验。例如:在欣赏《口哨与小狗》时教师设计了一连串的游戏,主人带着小狗出去玩,碰见了——,干了什么——,幼儿自由想象,可以根据音乐设计几个幼儿,幼儿在边玩边学中欣赏音乐。

快乐音符音乐教育公众号是儿童音乐教育、音乐启蒙的自媒体,主要方向包括乐器学习、音基训练、集体音乐教学、儿歌童谣、绘本音乐剧、幼儿园音乐课程等。编辑与运营团队大部分来自快乐音符课题组,原创文章是基于快乐音符课题组十年在音乐启蒙教育的研究以及实践经验,尤其是吸取了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铃木镇一等世界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