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课例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皇帝的新装》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体裁是童话,篇幅较长,特别适合快速阅读练习,教学时应在这一课切实掌握这一能力点。

    长课短教,对其主旨的理解和认识是有多种可能的,不必追求所谓“标准答案”,应当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辩,言之成理即可。

    徐瑞婵老师娓娓道来,亲切自然,给我们带来了视听盛宴。

    第一环节:课前热身,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的童话故事有哪些?

    切合作者,自然得体。

    第二环节:作者简介,教师自己简单介绍。一带而过,分清主次。

    出示学习目标:

1  能感知内容,梳理情节脉络。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目标贴合单元目标,重点突出;目标设置精当明确。

第三环节  检查字词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设置了抢答的答题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理。可谓一举两得。

第四环节:抢答问题:

1皇帝多久换一次衣服?

2皇帝派谁去看新装?他们人品如何?

3骗子向皇帝索要了什么财物?皇帝对做新装是什么态度?

    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抢答。难度不大,学生积极性高,一下子使学生进入了文本之中。而且在其中引出了夸张,童话最主要的特点。

    第五环节  学生自学,时间要求8分钟。

                  学生群学,时间要求5分钟。

1课文以新装为线索,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哪些故事情节?填一个能体现本文结构的动词。

()新装——()新装——()新装——

()新装——()新装

2新装有哪些特点?使得故事情节能够展开。

3本文的人物中,谁是最昏庸的?谁是最虚伪的?谁是最可恨?谁是最可爱的?谁是最愚昧的?从哪里看出来?请在文中圈点批注,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分析人物。

4在这个并不高明的骗局面前,说真话很难呢?为什么一个孩子能说出,那些身居要职的人难于说出,他们在怕什么?故事呼吁了什么?

    几个问题的设置从易到难,从情节到人物形象,再到主旨的探讨。浅入深出,环环相扣,紧扣目标。 结合本校“五步三查”的学习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地位。

      学生群学是讨论热烈,训练有素。教师能够走进学生队伍中,及时指导,了解学情。

    第六环节  学生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字词精确,能言善道,参与度较高。

      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到位,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指导学生关于老大臣的心里,语言朗读。可见老师的基本功扎实,善于研读文本。教师评价语丰富,让人赏“耳”悦目,及时追问,引出下一环节关于主旨的探究。

  第七环节    挖掘主旨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件皇帝的新装,你们身上有么?有哪些?

      徐老师这一环节的设置切近生活,把社会性和人性的悲哀淡化,有一种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出彩,出奇,出人意料!

    但是老师举的例子过多,应让学生自己说说。这样才能更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徐老师的课堂,是目标明确的课堂;是高效自学的课堂,是真实合作的课堂,是动静结合的课堂,是师生体验的课堂,是举一反三的课堂,是充满智慧的课堂,是学以致用的课堂,是展示表达的课堂,是注重生成的课堂,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