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傲慢?

如题所述

傲慢属于烦恼心。
所谓傲慢,是指通过对比自他而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汉语中的骄傲,按照佛教解释是两种概念,骄是指不需要通过自他对比而产生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得心态,而傲则是通过自他对比所产生,有这样一点差别。
通常来说,傲慢在对法(即阿毗达摩)中被分为七种或九种,七种傲慢分别为: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
慢:虽然明知他人不如自己,或者自己跟他人相同,但内心还是产生洋洋自得的心态,称为“慢”;
过慢:比前面的慢更加过分了,因为前面的慢毕竟还是实际情况。过慢是本来他人比自己强,但自己认为跟他人同等;本来自己跟他人同等,却认为自己比他人强,这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更超过慢,所以称为“过慢”;
慢过慢:这个慢就更离谱了,本来他人比自己强,却傲慢以为自己比他人强;
我慢: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产生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譬如认为自己比他人漂亮、帅气、有气质、有钱等等。
增上慢:对于自己不具备的超常特质,误以为自己具备和拥有,称为增上慢。譬如自己本来没有证悟觉得自己证悟;自己本来没有看到本尊觉得自己看到;自己本来没有神通觉得自己有等等。这和大妄语的区别在于,增上慢是误以为自己有,无欺人之心;而大妄语则是认定自己没有而刻意行骗。
卑慢:这种傲慢很有趣,极为类似我们常说的自卑。对比他人强过自己的地方,虽然知道自己比不上他人,但是内心还是产生一种“有什么?我也差不到哪去”的心态,称为“卑慢”。也有的论师说就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自卑是卑慢,但大多数论师同意前者观点。
邪慢: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功德,却认为自己有功德;本来没有什么才华,却以为自己有。诸如此类自己本无却认为有的自得心态,就是“邪慢”。
九种慢是指: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三我劣慢类。四有胜我慢类。五有等我慢类。六有劣我慢类。七无胜我慢类。八无等我慢类。九无劣我慢类。这九种慢不过是从七种傲慢中的慢、过慢和卑慢三种傲慢细分出来的,所以了解了七种傲慢就会了知九种傲慢,这里就不详细诠释了。
从正宗佛教观点来说,傲慢这种烦恼心主要是证悟以后的圣者才能断除的,哪怕是刚证悟空性的见道圣者都对它无能为力,即使见道圣者会控制住七种傲慢中的我慢,但对其他六种傲慢仍然无法完全根除,只有在究竟的果位罗汉(依小乘观点而言)才能完全铲除。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断除傲慢,只能尽力遏止傲慢的现起,可见其顽固度之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傲慢其实是一种及其自私,目中无人的心态。

傲慢的心态透着一种粗俗。让人感觉到一副哗众取宠,盛气凌人,扯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俗态。

傲慢的心态透着一种无知。让人感觉到一副庸俗浅薄,狭隘偏见,矫揉造作,夜郎自大的怪物样。

傲慢的心态透着一种自负。让人感觉到一副难于接近,敬而远之,避而躲之的凌弱态势。

傲慢的人之所以傲慢,要么自以为有知识而清高,要么自以为有本事而自大,要么自以为有钱财而不可一世,要么自以为有权势而压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人们的骨子里历来都鄙视傲慢,崇尚平等待人。一般讲,知识渊博的人懂得谦虚和谦恭。反而是那些没文化素养的人、气量小的人、半桶水响得很的人,才会偏执傲慢。

医治傲慢有三剂良方:一是要真正认识自己;二是要平等待人;三是要修养品质。

不傲慢的人,自知者明,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因为虚心既使人进步,也使人亲和,绝不会“忘了我是谁?”。

不傲慢的人,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因为虚心才能尊重自己,也才会尊重他人,绝不做“势利眼”。

不傲慢的人,有本事也不夸耀,不独享荣耀,不得意忘形,不妄自尊大,低调做人,藏巧于拙,绝不会目中无人。
第2个回答  2020-11-24
在佛教中,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若干类,譬如从性质来分,有烦恼心、善心等;从认识结果来分,有正确认识(量)、错误认识(非量)以及犹豫不定心等。傲慢则属于烦恼心。所谓傲慢,是指通过对比自他而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

有些人没有功德,没有成就,却自认为有功德,有成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傲气冲天,目中无人。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有傲慢的人不会产生真实的功德。傲慢有以下几种:

  一、种姓骄。

  二、相貌骄。

  三、广闻骄。

  有点所谓的学识也挺骄傲,傲慢心特别重,谁都看不上,互相瞧不起。有些人明白了一点道理,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就觉得自己很精通了,很多都夸他“老居士,大菩萨”,自己几十年了,也觉得自己是老菩萨。学佛的人里都有这样的人,人就更不用说了。

  四、韶华骄。

  因自己青春少年而骄傲。年轻人跟老年人肯定不一样,仗着自己年轻,身体比较,就不把老年人放在眼里,看不起老年人。老年人也年轻过啊!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也会变得跟他们一样老。

  五、权势骄。

  有的人有显赫的权势,更是骄傲自满,趾高气扬,想到拥有这些就自我陶醉,这些也是傲慢。

  这些都是因傲慢而产生的。若是你的相续中有这些烦恼,甚至很严重,就不会有的,戒律和功德也不会圆满。
第3个回答  2020-11-21
傲慢,汉语词汇,拼音是ào màn,意思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于形容人的态度、表情、举止;亦也指看不起别人,对人不敬重,骄傲无礼[1],主要用于描述人的态度;也指七宗罪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