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登月和中国对比

如题所述

印度登月和中国对比:从登月工程的系统性和成功率来说,中国远超印度;从探测器和月球车的数据对比来看,中国完胜印度。

1、从登月工程的系统性和成功率来说,中国远超印度。

印度这次月船3号的成功只是中国庞大月球计划中的一个环节,中国预计从2024年-2030年开始,陆续发射嫦娥6,7,8号,分别登陆月球南极,月球背面,月球北极,最后在8号任务结束后,会在月球表面进行载人登月任务,最终会在2050年左右在月球南极建立第一个月球基地。

2、从探测器和月球车的数据对比来看,中国完胜印度。

印度月船3号,全重约3.9吨,嫦娥三号,全重3.64吨,对比之下,印度的更重一些,但是要知道,探测器最重要的就是月球车,这才是探索月球的工具。

相比之下,嫦娥三号的玉兔1号重136公斤,而这次的印度“普拉岗”月球车的重量只有26公斤,印度的月球车重量不到中国的一个零头,可想它上面无法携带更多的探测设备,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探测器完胜。

首次载人登月的时间

首次载人登月是由“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的。当时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当飞船与“土星5”火箭第三级分离,且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便开始接近月球,此时飞船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

接着,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并驾驶登月舱与飞船分离,这时飞船指挥舱内的一名航天员继续驾驶飞船绕月球轨道飞行,而另两名航天员则乘登月舱在月面着陆。

登月后航天员采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开了太阳电池阵,安装了月震仪等。任务完成后,他们乘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月球轨道,与飞船对接,最后返回地球。

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又陆续发射了“阿波罗”12至17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故没有登月(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另五艘飞船均登月成功,“阿波罗”15至17飞船的航天员还驾月球车在月面活动,采集岩石。

航天员在月球上钻取了三米的月球岩芯,发现多达57层,每层代表一次陨石冲击,还测量了月球内部发出的热流。“阿波罗”工程极为壮观,它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使载人登月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6
1、登月时间差10年。
需要指出的是,两国的绕月时间只差1年。而他们的采样返回计划,暨月船6号已经排到2030年以后,也就是说将要比嫦娥5号落后10年以上。再考虑到目前他们的下一代运载火箭(最大型号ULV运力大约相当于长征7号)的研制进度目前比长征9号还要慢一些。所以2030年采样返回基本上不可能。
总体上按照绕落回三步走来说,印度和我们的差距是在不断拉大的。而且他们的采样返回基本可以肯定会晚于我们载人登月。印度目前火箭技术上比我们落后大约一代,运力上大约是3倍;五到十年之后技术差距或拉大到两代,运力差距拉大到10倍。
2、月球车重量相差5倍。
其实我们的火星车重量甚至达到他们月球车的10倍。体量差距摆在这里,技术水平、探测能力和科学成果上显然都不可能在一个档次上。比如说嫦娥3号登月已经10年,虽然玉兔号早早就停止工作,但嫦娥3号的登月器至今还在工作,它携带的天文望远镜至今每天还要发回5000多张星图。而月船3号的登月器和巡视器最终都只工作了10天左右。
这个差距不能简单归结为火箭的运力差距(嫦娥3号和月船3号的火箭运力差距大约只有40%),而是要归为各个方面的综合差距。
3、登月技术相差一代。
实际上印度登月的地点不是月球的南极。登月地点在月球南纬69度,这个纬度在地球上刚刚进入南极圈,但是距离月球南极圈还远得很。由于登月点附近没有永夜区,因此它在理论上就不可能找到水冰,但是有可能找到水冰可能存在过的痕迹。不过到了现在印度也没说发现了什么像样的成果,按照印度的调性,基本可以说是没啥像样的成果了。
也就是说,光看登月器的配置和登月地点,其实从一开始,懂行的人就没指望它能干啥,只是印度人喜欢吹它的重大意义。比如从一开始他们就高调宣称要找到水,但从结果看,他们果然找不到啥有用的东西。
登月技术差一代,指的是印度采用了光学成像二维避障技术,比我们的激光雷达三维成像避障技术差了一代。但有一说一,他们的技术是比日本要先进的,而俄罗斯就根本没有同类技术。
4、深空测控能力聊胜于无。
本次登月旅程惊心动魄,期间发生了多次变轨失误,高度错误而且还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整个飞行过程中变轨次数超过了计划。最终登月成功其实不是依靠精确的操作,而是依靠携带了大量的燃料。更显而易见的是落月时拍的“视频”差距巨大。嫦娥号的落月过程都拍有视频传回,包括落在月背的嫦娥4号,通过鹊桥转发的帧率都有每秒10帧左右,经过补帧处理之后看起来十分流畅。而月船3号的落月视频基本上就是PPT了,这说明月船3号的数据传输能力是非常弱的。以上问题的原因都可以归结到测控能力不足。目前印度的测控主要依赖国外,自身能力聊胜于无。而且也看不到他们要大幅度提高测控能力的计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