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层构造

如题所述

主要是燕山运动造成的褶皱和断裂。嵩山西北坡发育的少林期重力滑动构造,虽然也属盖层构造,但独具特色,将专门论述。

嵩山地区主要沉积盖层包括五佛山群至三叠系的沉积地层。其中有四个假整合界面,表明盖层沉积过程中曾有过地壳的整体升降运动,但没有造成地层的褶皱。直至三叠纪以后的燕山运动(时限约205~266Ma)才使沉积盖层发生整体褶皱和断裂,具有较强的造山性质。盖层构造主体近东西向展布,以横跨型式覆盖在基底构造之上,呈现出高架立交的构造格架图像。

1.盖层褶皱构造

嵩山-双尖岭大背斜 分布于伊川县三尖岭、登封市玉寨山、嵩山、五指岭至新密市尖山一线,东西延伸长约110km,南北宽约15km。西部在伊川县石佛寺一带近于圈闭,被老第三系覆盖,东部在新密市白寨以东没入第四系之下。背斜东段分别被五指岭断层和唐窑—中岳庙断层错断。背斜北翼为五佛山群、寒武系、中奥陶统、上石炭统—三叠系,地层发育完整,岩层倾向5°~15°,倾角5°~25°,再向北即构成涉村-府店向斜的南翼。背斜南翼受近东西向断层切割,地层出露不完整,仅东段南翼地层大体可与北翼对应,岩层倾向南,倾角10°~30°。自中岳庙以西,受龙头—太后庙等断层切割破坏,零星出露寒武系—三叠系地层,岩层倾向南,倾角15°~40°,个别断块岩层倾角达60°。西端在石佛寺一带仅有古生代地层残留,岩层倾向215°~250°,倾角19°~46°。背斜核部为登封岩群、新太古代片麻岩及嵩山群等。

颍阳-东金店-卢店大向斜 分布于上述大背斜之南部,受唐窑—中岳庙等北西向断层切割,东段向北西推移约3km。总长约70km,轴向近东西向。向斜北翼即上述大背斜南翼,地层出露零星。向斜南翼出露下古生界—三叠系,在西段还有马鞍山组和罗圈组。东端岩层倾向北或北西,倾角5°~15°;中段岩层倾向北东0°~25°,倾角15°~25°;西段岩层倾向北西325°~350°,倾角20°~30°。向斜槽部主要为二叠系和三叠系,但因新生代地层覆盖而出露不完整。向斜槽部有向东翘起,向西倾伏趋势。向斜东段卢店地区发育重力滑动构造,对煤矿的普查有重要影响。

2.盖层断裂构造

可分为三组。近东西向断裂形成较早,规模较大,与褶皱有成因联系;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发生较晚,对褶皱和早期断裂有明显的错断。

近东西向断裂带包括:

大背斜南翼断裂带 断续出露于洛阳市龙门、伊川县石佛寺、登封市君召东月湾、太后庙、大王庄北、中岳庙龙头、新密市寨脖一带,延伸60km以上。君召—吕店一段为新第三系覆盖,对新生代地层有控制作用,据少数露头推测,该地段三叠系延长群直接与新太古代接触。西北段石佛寺—龙门一带,寒武系—二叠系与新太古代片麻岩呈断层接触,断层走向转为北西向展布。月湾—太后庙一段,寒武系与罗汉洞组及石秤岩体断层接触,断面倾向144°,倾角41°,破碎带宽20余米,其中有马鞍山组砾岩、砂岩断块(图12-5a)。登封城南断层南侧为二叠系,北侧为罗汉洞组,断面倾向160°,倾角44°,断裂带内有早古生代灰岩断片或巨大角砾块(图12-5b)。中岳庙附近,该断裂被北西向的唐窑—中岳庙断层切割错移。再向东在寨脖以东被五指岭断层切割。龙头—寨脖一带由三条断裂组成,断面倾向南或南东,倾角55°~70°,北侧为五指岭组或马鞍山组,南侧为寒武系。据断层上下盘地层位移关系及断层擦痕判断,其性质为正断层。

图12-5 用湾村及周家岭一带君召—太后庙断裂特征(据马杏垣等,1981)

大向斜南翼断裂带 分为东西两段。西段西起摩天寨北坡,东至西白栗坪西南的南窑一带,近东西延伸约25km,断面倾向北,南盘(下盘)为登封岩群和马鞍山组,向东切割寒武系;北盘(上盘)为古生代地层,断距300~500m。东段西起东白栗坪北的魏村,向东延经磨平寨北、双庙沟、尧坡山西、大冶北的寨根一带,至新密市南吴村被五指岭断裂截断,长约25km。断层带走向北东(东),断续出露,断面倾向北西,倾角46°左右。断层北盘(上盘)为二叠—三叠系,断层南盘(下盘)为寒武系、中奥陶统等,推测断距200m。据地层关系分析,该断层带为正断层。

芦店重力滑动构造即是由大背斜南翼断层和大向斜南翼断层共同作用形成的。

北西向断裂组包括:

五指岭断层 分布于登封、巩义两市交界的五指岭西南侧,南东段在花家岭以东没入第四系,往北经北阴潭、塔水磨、庙凹至巩义市老井沟。出露长20km,呈3100方向延伸,切割大背斜和大向斜。断面倾向南西,倾角80°左右,破碎带宽10~100m。断层切割嵩山群、马鞍山组及古生界,五指岭西坡嵩山群与古生代地层呈走向断接,据此推测断层东侧地层至少向北西方向推移4~7km,并破坏了大背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花家岭东南,据钻探及物探资料分析,断层仍向东南延伸,总长度在90km以上,是嵩山地区影响很大的平推正断层。

唐窑-中岳庙断层 出露在唐窑、龙山头北、崇福宫、申半坡及中岳庙一带,向东南没入第四系,再向南东经五渡村至告城南与魏家窑—尧坡山断层相交,总长40km以上。断层走向315°,倾向南西,倾角65°~80°。断层切割新太古代片麻岩、嵩山群,五佛山群及古生代地层,破碎带宽100~200m。东南段切割大向斜,使芦店盆地向北西方向位移3km左右,西北段两盘地层相对错移2km左右,为较有影响的平推正断层。

此外,北西向较大断层还有送表—郭沟正断层,断面倾向180°~190°,倾角60°~70°,长约40km,下盘主要为登封岩群,上盘为古生代地层。北东向断裂组规模较小,常错断上述断裂,为平移断层性质。

区内新生代盖层也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旧有断裂活动形成新生代盆地,控制盆地内的沉积作用,并使第三纪地层产生坳折、掀斜和断层。如颍阳-东金店向斜槽部的第三纪沉积即受盆缘老断层复活控制,沉积层由边缘向中心碎屑物变细,产生原始倾斜,盆缘岩层倾角可达20°左右,中心则平缓。又如登封城南老龙窝等地,喜马拉雅运动使老第三系与三叠系或二叠系呈断层接触,断面向盆内倾斜,属正断层性质。由此可见,喜马拉雅运动在区内是有影响的,但构造形式主要是沿袭老断裂发生差异性上升,造成拱曲和断裂,构造线方向仍以近东西向为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