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管理

如题所述

一、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分析

通过对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分析,得出实证权重后概率法和实证权重指数叠加法两种方法对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合理。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本文选择相对保守的实证权重指数叠加法作为风险区划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图7-28,见彩页),同时以实证权重后概率法作为补充。

通过对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区划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大约占整个衢江区面积的1/3,主要的行政区域为:北部地区的灰坪、太真、庙前、双桥和上方镇的大部分;南部地区的岭头、洋口、举村和湖南镇、坑口、长驻、大洲镇的南部小部分地区。这些区域地形地貌主要为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地,降雨量也相对较高,存在的地质灾害危害主要为滑坡、泥石流和崩塌。这些区域是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重点区域。

二、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一)衢江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人口密度表7-37可以看出北部地区灰坪、太真、双桥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而北部地区主要位于地质灾害风险性较大的区域,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1)衢江区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制定一些有利于这些乡镇人口外流的政策,以减少地质灾害风险性较大的区域的相对人口密度。

(2)详细勘查该区域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育及分布情况,同时详细勘查该区域那些建在泥石流隐患沟口、滑坡隐患点及附近的居住人口状况,对这些人口状况和房屋进行统计和登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居住在这些隐患点附近的居民采取搬迁策略,达到降低地质灾害风险的目的。

表7-37 衢江区各个乡镇建筑面积上人口密度表

注:该人口密度是指乡镇人口数与乡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深灰色表示整个乡镇位于高风险区,浅灰色表示部分位于较高风险区。

(3)加强该区域内人口密集区及活动频繁区气象水文的观测与监测,在该地段建立和增加气象降雨的观测设施,加强对局部降雨的监测与预报能力,提高对该地段地质灾害的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同时建立一套相对系统的应急减灾体系,达到地质灾害高威胁期降低其风险的目的。

(4)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对该区域内人口较集中且人类活动较频繁地区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地段进行防护,如采取减少物源、改变排水径流方式、加固坡脚等措施。

(5)对该区域内居民开展地质灾害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他们对地质灾害形成条件、过程及产生的危害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身对地质灾害的识别和预防能力;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从最大限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二)衢江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安全

图7-29(见彩页)为衢江区主要道路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西北部和东南部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区域存在着一定道路及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分布情况,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1)对位于地质灾害风险较高区域内的道路段、通讯设施基座分布位置等基础设施,采取详查方式摸清其所处位置的地质灾害类型、威胁程度等隐患情况。

(2)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对详查出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地段及位置进行防护,如采取减少物源、改变排水径流方式、加固坡脚等措施。

(3)加强该区域内气象水文的观测与监测,在该存在基础设施地段建立和增加气象降雨的观测设施,加强对局部降雨的监测与预报能力,提高对该地段地质灾害的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同时建立一套相对系统的应急减灾体系,达到地质灾害高威胁期降低其风险的目的。

(三)衢江区土地利用方向

通过对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区划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结合土地利用方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在制定衢江区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时,充分与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相结合;在兼顾本地区资源制约情况下,尽量减少对南部和北部地质灾害风险程度较大的区域规划较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活动。

(2)在土地利用方向上,优先开发和发展衢江区中部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较低的区域,同时将衢江区东南部和西北部地质灾害风险程度较大的区域作为发展旅游和生态用地。

(3)制定一系列的引导性政策,将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较大区域内的经济繁荣区的经济重心迁移,达到在该区域内减少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最终以降低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度。

(4)若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较大区域内不得不开展大规模工程活动,在进行充分的工程勘查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建议建立专门的气象监测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机制。

三、结论

(1)本次研究是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为研究区,将地质灾害的危险预测与灾害损失分析和概率风险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在预测灾害发展状态的前提下,对其可能带来的灾害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和预测,根据确定的风险评估级别进行了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并展开了相应的对地质灾害风险的管理研究。

(2)本次研究采取了基于统计学的Bayesian方法的数据驱动权重模型(weights of evidence modeling)。数据驱动权重模拟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滑坡历史分布数据,建立滑坡分布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统计关系,即根据在各影响因子不同类别中滑坡分布的统计情况来确定各影响因子对滑坡灾害的贡献率(权重)大小。与专家知识模型相比,权重的确定更加科学和可靠,避免了专家的主观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最后,利用另一时期的滑坡分布历史数据对评估结果进行检验和成功率预测,使评估结果更加具有可信度。通过对衢江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可以得出:降雨量和坡度因素的影响最大,表明它们对衢江地区的地质灾害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人类活动对衢江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最小。

(3)承灾体易损性包括物质易损性和人口易损性。承灾体易损性不仅取决于承灾体本身的承灾能力,还取决于当地社会抵御滑坡灾害的能力,这包括减灾措施、灾害预报和灾害应急准备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本次研究选取了人口分布密度、房屋建筑物财产价值、通讯基站投资、公路、耕地资产、园地资产、林地资产等承灾体作为易损性评价指标,同时采取主成分和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衢江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进行了评估。

(4)本研究根据对衢江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易损性评估的研究结果,通过交叉运算得到了衢州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性。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滑坡风险性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这些地区滑坡危险性主要受降雨量和坡度因素的影响,滑坡易损性主要是人口分布影响较大,居民点和道路及通讯基站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东南部林地资产较大,这些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这些地区滑坡风险性较高。

(5)在风险管理上,应加强衢江区风险性较高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内的人口密集区及活动频繁区、道路和通讯基站等基础设施周边的气象水文的观测与监测,在这些地段建立和增加气象的观测设施,加强对局部降雨的监测与预报能力,提高对这些地段地质灾害的气象预报预警能力;针对这些地区建立一套相对系统的应急减灾体系,达到降低地质灾害风险的目的;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对危险地段进行防护;在土地利用方向上,应减少对该区域的大型人类工程的投入,将该区域作为发展旅游和生态用地。

图7-2 衢江区地形地貌影像图

图7-7 滑坡影响因子图(a)

图7-7 滑坡影响因子图(b)

图7-8 滑坡影响因子二值权重图

图7-9 滑坡后概率预测图

图7-10 预测二值图

图7-11 通讯基站分布图

图7-12 房屋财产图

图7-13 道路图

图7-14 耕地资产图

图7-15 园地资产图

图7-16 林地资产图

图7-17 人口分布密度图

图7-18 财产易损性

图7-19 人口易损性

图7-20 滑坡易损性

图7-21 滑坡易损性重新分类图

图7-22 滑坡危险性(后概率法)

图7-23 滑坡危险性(指数叠加法)

图7-24 滑坡风险性(后概率法)

图7-25 滑坡风险性(指数叠加法)

图7-26 实证权重后概率法

图7-27 实证权重指数叠加法

图7-28 衢江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实证权重指数叠加法)

图7-29 衢江区交通道路与通讯基站分布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