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做好哪四步就够了呢?

如题所述

1、经常对您的孩子说:“你很聪明”,他(她)就真的很聪明。
2、只要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有出息的,孩子就真的会有,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皮格马利恩效应。
3、任意责骂打骂孩子会使他丧失思考能力。
4、没有笑声的家庭养不出脑筋好的孩子。
5、给孩子一个独处的空间,可养成他们思考的习惯。
6、当孩子解决难题时,不要单单指出他的错误,要承认并夸奖他做对的部分。
7、有人说,孩子成长的历程也是父母们塑造自己的历程,这是不无道理的,父母要习惯于和孩子一起成长。
8、多让孩子动手,可以训练他们的头脑。
9、禁止孩子自言自语,等于迫使孩子放弃思考。
10、父母对孩子的“新发现”,要率直地表示惊奇。
11、让孩子自由行走,有益头脑的发展。
12、“扮演角色”可增进孩子的想象力,同孩子一道游戏吧。
13、如果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他们几乎能学一切东西。
14、孩子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15、发展孩子的天赋,重要的不是你的孩子有多聪明,而是如何聪明
让宝宝更聪明的四点基础:
1、要培养幼儿和父母交谈的习惯,在谈话过程中提高儿童语言的表达能力。
2、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进行探索的兴趣。
3、要教幼儿认字,培养他们喜爱读书的习惯。
4、要给学龄前幼儿准备纸和彩色笔,让孩子画出他感兴趣的事物。 一直以来,不少父母愿意遵从一些已被定论的育儿观念去抚育自己的孩子。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育儿观念也在不断嬗变。以下介绍的五种育儿观就是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而对父母的提示。
古典音乐可提高智商
分析:音乐可以丰富宝宝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多听古典音乐就能提高智商?其实这个结论是源于1993年美国的一项实验,在给学生听或不听莫扎克奏鸣曲的对比测试中,听组的考分要高于不听组而得出的结论,并且由此而被广泛传播开来。于是,专门播放给宝宝甚至胎儿听的古典音乐CD也纷纷出版。让妈妈们都相信,那些高雅音乐是可以提升孩子智力的。
更新版:一项研究显示,让4~6岁的孩子学习一些乐器,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但究竟对孩子的智商有什么帮助,至今还没有定论。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从音乐中获益的话,还是建议在孩子年纪足够大后学习一门乐器。
手语益于孩子早说话  
分析:手语对帮助宝宝更早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有益的。但是专家认为,当父母对宝宝使用手语的时候,同时也在用嘴直接表达。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之间实际上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交流的。这样看来,手语对宝宝语言表达仅仅起到的是一些积极的辅助作用。何况至今尚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早些说话、走路、识字对宝宝漫长的人生有多大的意义。更新版:不应把手语当作育儿的功利性手段,而应作为与宝宝进行亲子沟通的一种形式,在有时间、有精力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做更有利于父母和宝宝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交流。
学步车有助宝宝走路  
分析:一项研究证实,宝宝每使用24小时学步车,会使他独自站立的时间推迟3.3天。而且学步车还有个更大的问题,是孩子容易在移动中发生磕碰或坠楼梯的事件。资料显示,在学步车盛行期间,美国每年有2.5万宝宝因此而发生意外伤害。更新版:由于学步车很容易成为危及幼儿安全的隐患,还是别用它,让宝宝从一开始就学习依靠自己的双脚和双腿站立和行走。
早入幼儿园不利成长
分析:虽然有些研究证实,那些较早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会比那些待在家中的孩子会多出现一些行为方面的问题。但是,两种育儿方式并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尤其是如今的研究表明,当孩子更多地走出家门之后,他们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更新版:其实,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孩子成长中所遭遇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很难用同一标准去量化不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事实证明,在任何一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只要他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鼓励,他们就会过得很开心。所以,不必太过于忧虑孩子是否过早进入幼儿园,而是哪种方式更适合你的家庭,对你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方式。
电视影响宝宝专注力
分析:曾有不少研究项目是围绕宝宝看电视与专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但是结论却大相径庭。
美国的一项在3~4岁期间收看大量电视节目的宝宝中开展的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在7岁时发生了注意力问题;但另一项研究结论却持相反意见,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尽管如此,电视所带来的其它负面影响还是存在。因为宝宝还不能准确地区分电视里的生活和现实中的生活,看电视会占用宝宝很多用来提高身体素质和社交能力的时间。
更新版:不必绝对禁止宝宝看电视,如一些动画片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一定教益的。但是最佳方法,应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进行一些电视以外的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等。 名词解读:意志盲区
宝宝有强烈的表达自己意愿的冲动,可是干什么都没有长性,既要参与,又不能坚持;或与家长的意志相违背,甚至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便是出现了“意志盲区”。

行为描述
在一次联欢会上,一位妈咪与我聊了起来,她询问一些有关育儿的知识,从她的谈话中得知,她的儿子两岁了,人小主意大,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又常常添乱,或者对妈咪的任何命令都以“不要”来抗拒,玩什么都没有常性,她问这个年龄的孩子究竟应当怎么管?
心理学分析
1.意志是宝贝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意志是人的三大心理过程之一,是人独有的心理现象,也是宝贝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人的性格特征和意志力形成于3岁前,此时,宝贝的意志增强,开始有小小的逆反心理,有时会对所有的指令都说“不”,对说教并不买账。到了2岁前后,宝贝学习的欲望已经比较强,会渴望表达自由意志,很有“参与”意识,但因精细运动能力还相当不足,语言表达又相当贫乏,所以常常只能给父母添乱。
2.意志是培养独立性的重要环节
独立是宝贝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从宝贝1岁开始,意志力的显现就时有发生,在2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2岁左右,宝贝的行为表现往往较为混乱,既有独立的想法,开始形成自己的意志,又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在宝贝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拒绝父母的要求、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从父母身边跑开等等。其实,这并非宝贝非要跟父母对着干,而是他意志力迅速成长的具体表现。
3.意志发展与心理的社会性同步发展
意志总是表现在活动之中,不管宝贝是在饿了的时候寻求喂养,还是在饱了的时候拒绝喂食,也无论是宝贝愿意并容忍玩具被其他小朋友玩,还是能将弄坏了的玩具耐心地修复好,都有意志贯穿在动机和行为抑制的过程中。在早期阶段,宝贝的意志发展与他心理的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是同步的。宝贝的性格特征在3岁之前已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定改变,但这种变化似乎不太明显。因此,我们常说“三岁看老”。
4.意志表现是发展自我的必然步骤
在1岁左右,宝贝不良举止可能是因受挫而致。一开始,宝贝的意志可能相当顽强,当他慢慢变得更加独立时,便极力要尝试着表现他的意志,不久,他将不再接受家长对他生活的全部控制,他将向家长的意愿提出挑战,强烈地坚持自己的意见。比如,宝贝可能不喜欢吃妈咪为他选择的饭菜,不喜欢妈咪给他准备的衣服,父母说什么,他都要说“不”等等。宝贝意志力发展的过程是行动的目的性由不明确到逐渐明确的过程,但如果缺乏足够的坚持性和自制力,就会导致宝贝的承受能力比较差,甚至有可能经不起一点儿挫折。
养育策略
1.及时予以鼓励
如果宝贝想要做点什么,父母应帮助他去实现他的意愿,千万不要挫伤他的自尊心,更不要求全责备。过多地限制会挫伤宝贝的自尊心,让他变得顺从和依赖,缺乏自立能力。及时地祝贺宝贝点滴的成功和向他的善意表示道谢,都会使他信心倍增。
2.为宝贝树立恰当的样板
想让宝贝充满自信,父母自己首先也须充满自信。如果父母本身不自信,他的行为就会传递给宝贝一个错误的信息: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对还是错。因此,父母一定要为宝贝树立自信的样板。
3.积极加以引导
2-3岁宝贝往往喜欢模仿父母去干些自己干不了的事情,这时,父母应加以引导,帮助他建立是非观,并讲清他之所以干不了和不能干的道理。还可以转移宝贝的注意力,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防止他在做这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产生挫败感。父母要为宝贝的发展尽一臂之力,对他的反抗行为既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一味地满足容易造成宝贝任性和执拗,过多地限制则会导致宝贝变得过分依赖和缺乏自信。
4.倾听宝贝的心思
亲人给宝贝更多的关爱是他信心的来源和支持。被包围在关爱氛围中的宝贝,往往比那些缺乏关爱的宝贝更具自信心。只有通过耐心地倾听,父母才能真正发现宝贝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快速有效地解决他面临的问题。而每次宝贝心结的迎刃而解都可能最大程度地帮助他恢复自信心,获得被给予关爱的温暖。
5.加强抑制锻炼
过分顺从宝贝的意志不是好做法。父母应该给宝贝定一个大致的规矩范围,在范围之内,他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权,但是范围之外,他必须受到约束。这样既可以保护宝贝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又不使他过分放纵,造成自我中心。抑制锻炼必不可少,妈咪要有意识地培养宝贝的承受力。承受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可以从平常的游戏开始训练。在和宝贝做游戏的时候,要告诉他只要游戏就有输赢,并且严格按照商定的游戏规则游戏。游戏时,父母不要老是让着、迁就宝贝,适当让他尝试失败没什么不好。平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在宝贝面前称赞其他小朋友,让他明白优秀的人不止他一个,别人也有优点,他需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并从中教会宝贝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接纳他人,如何学会承担失败,克服困难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1

1、孩子需要吃牛羊肉来预防贫血
牛羊肉含有易吸收的铁,因此,孩子适当地吃一些是有好处的。但是,很多家庭是天生的素食者或者不吃牛羊肉,何况,这类肉比较硬,小孩也难以咀嚼。
因此,初学走路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吃强化谷类食品和面包、干果(如葡萄干)、菠菜、糖蜜、大豆、扁豆、鸡蛋、鱼以及家禽肉来满足身体对各种矿物质的需要。10岁以下的儿童每天至少应摄入10毫克的铁,这个数量很容易达到,一杯奶酪(含铁约8毫克)和两小袋葡萄干(含铁约2毫克)就行。
2、孩子不吃蔬菜就得不到必需的维生素
孩子不吃蔬菜就得不到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却仍然很健康。原因是他们喜欢吃水果。在孩子慢慢学习接受青菜、菠菜之类的绿色蔬菜过程中,水果是很好的营养替代品。
如果孩子不吃胡萝卜,为了补充可能会缺乏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父母不妨给他吃一些杏或哈密瓜;草莓或橙子可以代替菠菜用来满足孩子对叶酸的需要。香蕉可以代替马铃薯作为钾的来源;柑橘类水果可以代替甘蓝满足维生素C的需求。
但是,不论如何,蔬菜和水果毕竟无法完全互相替代。所以,父母一定要不断地为孩子提供蔬菜,让他尝试并接受蔬菜。这非常重要。
3、为了预防肥胖,限制孩子的脂肪摄入量
对于婴儿和刚学走路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和身体成长极其迅速,每天所需要热量的40%是从脂肪中摄取的。
因此,大部分专家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要喝全脂牛奶,而不是脱脂牛奶。大一些的孩子仍然需要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必需脂肪酸,以利于皮肤健康正常成长、性激素的分泌以及维生素的吸收。但在2岁后,每天从脂肪中获取30%左右的热量就足够了。
4、果汁是健康的解渴饮料
100%的纯果汁肯定比汽水更有营养,但它并不是孩子渴时要喝的最佳的饮料。相反,父母必须要限制孩子的果汁摄入量,因为喝太多果汁会降低孩子对营养更为丰富的食物的食欲。此外,由于果汁含糖多,过量饮用可能会损坏孩子的牙齿或者引起胃部不适 。 1、经常亲吻宝宝的嘴巴
害处:我们能理解父母喜爱宝宝的心情,但是宝贝们的免疫系统和抵抗力都还有待完善,这样的“亲密接触”很容易将大人身上的细菌传染给宝宝(如口腔中的微生菌就会通过这样的途径被传染到宝宝身上),导致宝宝生病。
改变方法:情感交流的方式个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给宝宝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用亲吻额头、小手代替亲吻嘴巴,更要避免让其他来探视的人随意亲吻宝宝的嘴巴和脸颊。
2、用嘴巴吸奶嘴尝试牛奶的温度
害处:用昵哺奶瓶喂奶时,有的父母因为无法把握温度,就直接吸一口来判定,实际上这样做会让大人口腔中的细菌依附到奶嘴上,然后再进入宝宝的身体。如有的家长有蛀牙,而宝宝也有蛀牙,就是这种不良习惯导致的。
改变方法:如果对牛奶的温度没有把握,可以将奶瓶倒过来,将牛奶滴几滴在手臂的内侧,如果感觉不烫也不凉,说明温度比较合适,可以给宝宝喝。
3、细小物品到处放
害处:有的家长本身喜欢随手乱丢东西,总忘记将物品归回原位,如硬币等比较小的物品随手乱放,一个不注意不是被好奇的宝宝给吞了下去,就是丢在地上的物品绊倒了还走不稳的宝宝。
改变方法:尽量做到将物品回归原处,硬币、药丸等容易让宝宝误吞误食的物品,一定要放在宝宝看不见的地方,地板、床上等宝宝经常活动的地方也要收拾干净。
4、家中乱拉线
害处:如今家中的电器很多,有电器就少不了电线、插座各类物品,家中风扇的电线、网线、洗衣机的电线横七竖八到处散落,对已经会走的宝宝是很大的威胁,一不小心就会绊倒,而且一旦什么都不懂的宝宝去触摸电线、插座,就十分危险。
改变方法:插座装在宝宝摸不到的高度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各种接线可以买一些线盒将电线绕起来固定住,既节省空间,让家中看起来清爽,也不会危害到宝宝。
5、宝宝的内衣常常换新
害处:有些家长对此很不理解:“我爱宝宝才从里到外都给他买了许多新衣服,怎么也不对了?”宝宝的皮肤很娇嫩,而再合格的贴身衣服,也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且柔软度不够,既可能擦伤宝宝的皮肤,所含的化学成分也会危害宝宝的健康。
改变方法:贴身衣物选择时材质很重要,而且不要常常换新的,如果有亲友小孩穿过的也可以拿来用,因为里面所含的甲醛等化学成分,经过长期的洗涤已经基本不在了,而且更柔软舒适,虽然不是新的,可是对宝宝的成长更有利。
6、图方便只用一次性纸尿裤
害处:纸尿裤用完就扔,方便又省事。但纸尿裤主要由纤维素、聚丙烯酯高性能吸附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少量的弹性物质和黏胶组成,透气性并没有那么好,如果纸尿裤湿了又没有更换,会伤害到皮肤,让宝宝的小屁屁变得红红的,而摩擦时也会损伤宝宝的皮肤,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皮疹,也就是俗称的尿布疹。
改变方法:夜间可以给宝宝用纸尿裤,但白天最好还是给宝宝准备一些布尿裤,虽然麻烦点,但对宝宝好。如果用纸尿裤,也要随时注意更换。
7、大肆给孩子进补
害处:孩子还不会吃饭的时候,给孩子补钙、补铁、补锌……孩子会吃饭了又开始大鱼大肉的伺候,实际上,给孩子“多”的,不一定对孩子好。如过量补钙,孩子吸收、消化不了,反而会造成钙沉积,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出现肾结石、胆道或者泌尿系统结石,而大鱼大肉的结果是导致肥胖儿。可见,大量进补的副作用反而会害了孩子。
改变方法:对婴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会吃辅食的孩子来说,营养均衡、荤素搭配才有利孩子成长。如果真的担心孩子缺少某些元素,也一定要经过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8、将孩子扔在床上不看管
害处:有些父母将不会走的孩子放在床上就走开了,以为宽大的床很安全,但实际上,却常常发生婴幼儿跌伤的事件。
改变方法:如果实在要离开一会,也尽量将孩子放在有栏杆的婴儿床或者手推车上,并且尽快回来,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太久。
9、长期给孩子坐手推车、学步车
害处:有的父母比较喜欢偷懒,因此总是让孩子坐在学步车或者手推车里面,但是这会让孩子失去许多练习运动能力的机会,也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学步车不仅限制孩子的自由,而且对孩子腿型的发展也不利,同时会伤害男宝宝的生殖器。而且学步车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很容易出事故。
改变方法:让孩子有爬行、学走路的机会。虽然这样可能会花费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能让宝宝的人生之路更加完整。
10、抱着孩子入睡
害处:有些家长很爱孩子,或者冬天怕冻着孩子,睡觉的时候也紧紧搂着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呼吸不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婴儿猝死。大人熟睡的时候也会因为翻身等动作压到孩子,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而且这样的睡法会同时干扰家长和孩子的睡眠。
改变方法:尤其是冬天,婴儿猝死的很大原因就是不佳的睡眠方式造成的,因此家长可以在大床边按一张婴儿床,既方便照顾孩子,也不易出现意外 。 从宝宝降临妈妈肚子里那天起,妈妈就对宝宝充满无限疼爱。然而当宝宝出生后,换尿布、宝宝啼哭……一系列繁琐的事情往往把妈妈弄得筋疲力尽,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妈妈也或多或少会对宝宝出言不逊。然而妈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责骂,在宝宝心中却可能留下深深的伤痕,所以妈妈出口前一定要三思。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避免以下6种最常见的牢骚:
否定宝宝人格
“烦!”妈妈正在做家务或手上有活的时候,宝宝还是缠着不放,妈妈会不耐烦地说:“烦死了,自己去玩。”妈妈可能没在意,宝宝却“哇”地一声哭出来了。 “笨!”“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也不会。”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宝宝应该也要会,否则就“笨”。
“没用!”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也有的妈妈会笑着对别人说:“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没用,不会叫人。”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心里。
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需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影响小孩对妈妈的信赖
“我才不要你!”有时妈妈故意要宝宝手上的东西,可宝宝不愿意给,过一会儿宝宝要妈妈抱,妈妈就会故作生气地说:“我才不要你呢。”如果经常这样,宝宝会很伤心。
“把你送给别人!”“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这类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为什么不爱他(她)。
“不用再回来了!”宝宝被妈妈骂了几句,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妈妈追到家门口,生气地对着宝宝喊:“你给我回来,不回来是吧,那以后就不要回来了。”这类话听多了,宝宝会产生心理阴影,以后可能真的要离家出走。
宝宝有时候是需要小小的惩罚纠正不良习惯或错误,但妈妈的惩罚不能让宝宝对妈妈是否爱自己产生怀疑,只要让宝宝知道他的行为是不对的就可以了。
吓唬宝宝,导致他不安
叫医生来打针!”“宝宝再不听话就叫医生来打针。”“快躲到妈妈这里来,医生打针来了。”无论是责怪宝宝还是和宝宝玩,妈妈让宝宝听话的厉害办法就是医生打针,因为所有的宝宝都怕打针时的疼痛。妈妈经常用这种方法教育宝宝,必然使他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告诉老师!” 宝宝对老师很敬重,更不敢像对妈妈一样对老师撒娇。妈妈喜欢利用宝宝这一害怕心理对宝宝施压,出口就是:“不好好看书,明天告诉你的老师,看他(她)到时候怎样惩罚你。” “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 警察叔叔抓坏人,这是妈妈从小教给宝宝的概念。宝宝怕被警察叔叔带走也就是怕自己是个坏孩子。孩子一做错事,妈妈就说“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别人面前不敢抬头。
宝宝做错事情,妈妈应及时帮助他纠正,并对纠错行为表示赞赏。
不顾小孩的能力,过分要求
“快一点!”“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其实宝宝动作慢不是他的错,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快,也不知道怎样快,最关键的是平时妈妈的教导,怎样让宝宝有一个时间观念。
“再做好一点!” 在宝宝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经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妈妈眼里,还是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宝宝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希望再做好一点,而没有顾及宝宝的心情。
“连这个也不会!” 宝宝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成人会的东西宝宝不一定要会。不要妈妈觉得很简单的事情,见宝宝不会就说:“这么大了,连这个都不会。”说多了,宝宝会的事情他也不敢做了。
妈妈用时间去了解宝宝的能力,让宝宝做之前,把事情与宝宝的能力进行对照,如果宝宝能做而不做,妈妈应进行劝导;如果超出宝宝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勉强,小心适得其反。
*与兄弟姐妹、同龄朋友进行比较
“某某都会,你怎么就不会!” 宝宝是妈妈的希望,也是妈妈的荣耀。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宝宝比别人孩子强,所以遇到宝宝比别人差,经常对宝宝出气:“你和别人一样大,为什么别人会,你怎么就不会。好好跟别人学学,不要老想着玩。”
掌握孩子的个性与特点,并非别人会的东西,宝宝就一定要会,根据宝宝的特点培养他的能力。
*不顾宝宝需求下命令
“不准!”“不准吃饭时说话。”“不准抱着玩具睡觉”……太多的“不准”容易限制宝宝个性的发展。也许同样的问题换个方式解决,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马上停止!”“哭,还哭,马上给我停止。”“叫你不要玩电脑,还要玩,马上停止,睡觉去。”妈妈烦了,就希望宝宝立即能够达到自己的意愿,这时往往出言比较凶,有的妈妈甚至拼命用手拉开宝宝的手,导致宝宝认为妈妈野蛮。
妈妈须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宝宝,转移宝宝的视线或爱好,给宝宝一个调整时间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