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墓中两个重达30近的金砖为何让专家连连摇头?

如题所述

清末著名官员李鸿章在许多人眼中都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说他是个居功甚伟的好人,可他签过的卖国性质的不平等条约并不少;可若说他是个坏人,那洋务运动、北伐战争中他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在他死后,有人将他的坟墓掘开,在里面发现了两块金砖,但是拿去鉴定之后,鉴定人员却连连摇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来仔细了解一下这起掘墓事件的始末。

事件发生在民国时期,当时李鸿章因为签订过几个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遭受了巨大损失和羞辱,所以人们普遍都对此人唾弃不已。于是便有人去把他坟墓挖开,准备用他的尸首泄恨。

结果在挖开他的坟墓之后却发现里面只有两副棺材,里面分别是李鸿章和他的妻子,除此之外竟然只有几枚金币随葬,显得寒酸不已。掘墓者失望之余继续寻找值钱的东西,终于在二人棺内发现了两块金砖,虽说也不是很名贵,但好歹值点钱,结果在拿去贩卖之时却被鉴定人员指出这只是两块镀了金的铜砖。

人们无奈之余却到底也没放过李鸿章的尸首,并将其拉在车后游街,被拖得四分五裂。李鸿章也曾是一国重臣,死后下葬寒酸不说,尸首不仅没有安息还得到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其次再来说说李鸿章为何墓穴看起来如此“寒酸”。

其实李鸿章自己也知道,那些他签过的不平等条约就是催命符,在百姓眼中,他就是个没有尊严的卖国求荣之人,就算他死了,那些国人对自己的仇视也不会少半分。那么若是他在下葬之时再奢华一些,恐怕自己本来就不好的名声就更差了。

另外,人在死后一切就都是身外之物了,去世后再奢华也没有什么意义,主张洋务运动、思想得到一定开放的李鸿章一定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或许是作为当朝重臣下葬也要有一定排面,于是他就将两块铜砖镀金作为随葬。据说他墓中的金币摆放也是有讲究的,这可能也是他作为重臣所需要的排面吧。

最后谈谈李鸿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很多人对他的了解都局限于其签订过多条不平等条约导致国家尊严尽失,但实际上,李鸿章只是奉命签字,真正对此拥有话语权的只有慈禧等人。而且在签字的时候,他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去为母国争取利益和尊严。他去签字其实只是为慈禧他们背锅了,条约的签订是必然事件,就算换个人,条约也是一定会签订的,而且条件可能会更苛刻。

李鸿章实际上还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大臣,他在洋务运动中主张增强清朝军事力量,更新武器设备;在甲午战争和北伐战争中也都贡献了不小的力量。在军事方面,他的贡献是不容质疑的。所以李鸿章也算是比较冤,生前就因为签订条约遭百姓唾骂,最后更是在签完《辛丑条约》之后身亡,而死后他还不得安息,尸首都被游街并摧毁。

可见在分析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要结合他的贡献和缺陷以及时代背景,不能仅凭一方面因素就对他下定论,李鸿章就是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