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一定要进行攻城战吗

如题所述

古代战争一定要进行攻城战吗

战争的目的一般要么是经济的掠夺,要么就是攻取城池实现统治获取长远的利益。

前者掠夺,没有什么比大城能抢得更多的人,毕竟城里都是有钱人,城外村庄乡下虽然田产多,但问题带不走,粮食也储备在城里,所以掠夺城市所获取的利益是远远超过城外的。

后者就不用说了,城市人口远远超过乡间,控制了城市,周边乡镇自然归附,从行政体系上就能最大程度利用一个地区的资源,保证战争的继续。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要攻取。

北方大致可以划分为陇西地区,也就是甘肃、宁夏内蒙之间以及关中六界山以西的地区,(陇右)然后就是关中平原,往东是晋中,其次是河北地区。这几个地区因为地形原因,很容易造成割据,至于河南,因为是平原,所以基本上要么被关中所控,要么为河北所控,山东大致也是如此的情况。

这么划分下来,陇右地区最为重要的地区就是河套平原,在统治序列里政治中心一般为金城(兰州)、平凉之地,银川这都属于重镇,攻克全境可收,是绕不过的。

关中的防守朝西面,其实并不好防御,只要失去了河套,那么基本关中不保,而东向依靠潼关锁住中原,晋中、以及燕地的进攻。所以东边进军关中,潼关是绕不过去的。南面的话,是来自荆襄的威胁,不过少有南方政权能够控荆襄全境,一般也只能控制长江以南部分,极少威胁关中。

晋中地区主要的门户东南是长治,古时称之为上党,北面是大同,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整个晋地最重要的门户,大同一破,晋中即可就完蛋了,毕竟晋地是个盆地。

而河北之地,以北面的威胁比较大,守关之地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下不了山海关,只能绕道进攻大同,绕道威胁北京。本身这一区域割据一般是连着河南山东,安徽一部分,以及江苏一部分的,整个区域防南方,必须依托长江,把淮河流域握在手中,而东向防关中,对峙潼关。这些重镇被攻克后,政治中心北京、洛阳、基本没有什么防御依托,围城断粮就能拿下。

南方相对于北方,其实更容易割据,但南方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南最为发达,但也是最容易攻克的地区,一旦东南失守,那么其他地区就很容易被拿下。

历来南北对峙,主要两个战场,西边是荆襄战场,也就是如今的湖北地区,另外一个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的地区,江淮战场。北方攻南,拿不下这两个战场的重镇,是无法抵达长江,攻克南方。但只要其中一个战场突破,那么很容易就能直抵南方政治中心南京,东南一失去,以东南的经济力量,以及依托长江,攻克长江一线的城市,就很容易把除了蜀中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攻克。

最后来说一说四川,蜀中之地,易守难攻,也十分容易割据,但当全国趋于统一的时候,这个“易守难攻”就完全不存在了。

依托山川险阻建立重镇,以及交通枢纽的大城,还有各个区域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这些都是战争中必须攻克的区域。

当然战争并不一定要攻城,如果统帅有能力引诱敌军主力进行野战,一鼓作气将主力歼灭,那么攻城战就变成围城战,没有援军围住断粮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