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师,在学生眼中严厉好,还是不严厉好?

如题所述

回答问题前我还是想说一下。格局打开,一个老师不应该纠结这种问题,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严厉不严厉没有好坏对错,都是服务于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接下来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在学生眼中,老师的形象往往是严厉的。这种形象源于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也是因为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决定的。然而,这种形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严厉并不等于好。严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过于严厉的老师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无法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严厉和好划等号。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的老师呢?我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有爱心: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应该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爱。

2. 有耐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 有责任感: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他们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负责,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他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的人。

4. 有专业知识: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他们应该用自己的知识来教育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5. 有人格魅力: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他们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感、有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的人。他们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来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严厉并不是必要的,甚至可能有害。因为严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过于严厉的老师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无法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于严厉的教学方式,而应该采用更加人性化、更加民主的教学方式。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忽视严厉。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的严厉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严厉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应该用严厉来教育学生,而不是用严厉来惩罚学生。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那就是帮助学生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潜能。我们应该用爱心、耐心、责任感、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来教育学生,而不是用严厉来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好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好的老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6
对于如何在学生眼中建立起适当的权威,不同老师和不同学生的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处理教育问题时,太过严厉或太过宽容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如果老师过于严厉,学生可能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并感到自尊心受挫。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抵触老师的教育方式,并最终提高旷课或退学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老师过于宽容,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规矩和纪律感,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学生较为自由时,能够激发出他们自我探究、自我解决问题之内难题的欲望和天赋,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统筹和管理,就会出现学生流于浮躁和束手无策,浪费了在学校期间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老师在教育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建立适当的教育权威和纪律意识,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根据不同的学生适度调整自己的方式和强度,并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尊重、体贴、友善和有纪律感的学习环境。
第2个回答  2023-08-27
年轻老师的话还是严厉一些更好,如果是班主任,更要严厉一些,起码要有老师的威信,要不然,任何一个学生都可能会挑战老师的权威。
作为一个老师,不管在心中是严厉也好,还是不严厉也好,能让学生尊敬你,你能把课上好,你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让你的教学任务以及其他任务完成的更好,学生能够深入浅出的学会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是个英语老师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3123833/answer/187059277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好的老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知识本身是一种被抽象化的规律或技巧。但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上学习。“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树立威信的决定性因素。威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威,作为教师,应有师长的威严,应该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师;二是信,作为教师,应该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愿意从你那里获得指点和帮助。一位有威信的老师会赢得学生的真心敬佩与爱戴,从而也使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展开;教师也将能够享受到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快乐。 老师爱不爱学生,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知道的。
我是小学老师,我记得刚刚带一年级的时候,没有工作经验,不知道怎样和学生相处,看见一帮七八岁的孩子,有时候他们犯错了都不知道怎么解决,更舍不得训他们。那时候在我们班经常可以看到一群孩子在我身边围着课间一起玩,就连做操回班也是拉着一群孩子。但是时间长了就发现和学生太过亲密了,他们根本“不怕”老师,所以在课堂上也会七嘴八舌的说话,即使有课堂规矩也很难实行下去,班里管理起来很棘手。
在班里上课一段时间后,感觉这样太累了。后来感觉课上立规矩还是很重要的,上课老师还是要有威信的。我一个表妹现在读中学,他们之前的班主任因为休产假,所以现在换了一个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因为他们班英语基础差,所以老师的要求就比较高,像一些书中的阅读就需要背过,单词听写必须全对才可以达标,有错的话就要二次听写,这个老师非常严厉,表妹刚开始因为不适应,还闹过情绪。可是现在她非常喜欢这个班主任,并且觉得她比以前那个班主任好很多。有一次我表妹因为因为早晨起床比较晚,没有吃饭就去学校了,有点低血糖。老师二话不说,给她准备了糖水,还买了早饭,特别温暖。作为老师 课堂上严厉,并不代表课下也要非常严厉,真心爱每一位学生,他们时可以感受到的。
记得之前我上学的时候,年级有一个比较小的老师,和自己的学生就像朋友一样,他们班里的学生都可以自由出入办公室,甚至班里谁谁比较喜欢谁谁,学生们都会和老师说,当时羡慕极了,觉得这样的班真是太民主了。可是到了初三就发现他们班里学习上好像没有太多的精力,更多的心思都被分散出去了。
其实作为一位老师,在课堂上严厉是为了保证课堂效果,课下是可以和学生做朋友的,二者只要区分开就好。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当我们决定做老师的那一刻,就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慢慢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思考,不断前行。
我们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老师,但是我们都曾是学生,我们真正信服的还是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能给我们指引的好老师。
第3个回答  2023-08-27
作为一个老师,在学生眼中,严厉或者不严厉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严厉和关爱,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教学方式。
首先,严厉可以让学生明白纪律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度的严厉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关爱是教育的核心。一个充满关爱的老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心,从而更愿意接受教育和引导。同时,关爱也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学生更愿意向老师请教问题和寻求帮助。
因此,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在严厉和关爱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困惑。通过这种方式,老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第4个回答  2023-08-27

也许在座的各位并非都当过老师,但一定都当过学生。在学生眼里,如果他们可以选择,他们最喜欢的,从来都不是只有严厉与不严厉两个对立选项的老师。

教育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会有唯一的解。很多人(包括提出这种问题的人)显然没有意识到,他们试图寻找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所有的复杂问题,或者说试图寻找一个标准答案,来掩饰内心对自己教育方式的怀疑与忐忑。

我从前在别的答案里面说过,很多棘手的教育场景,并没有不伤害任何人就能完美解决的最优解。而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对每一个个性鲜明的学生和老师而言都是不同的,所以它不可能有一个万能的标准答案让所有人去照抄。

对学生而言,地区(农村/城市)不同、学段(小学/中学)不同、学校(公立/私立)不同;对老师而言,6070后的老师和90后老师的生长环境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思想观念和局限性不同,怎么可能有一个简单粗暴,让所有人认同的答案来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呢?

这个问题如果非要一言以蔽之——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是,有个人魅力,能把控好严厉与不严厉之间的分寸的老师。

和老一辈教师过于注重权威感相同的是,很多年轻老师,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试图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做朋友。

然而这种老师,也很容易被学生气哭,也很容易把控不住课堂,被学生蹬鼻子上脸;比如,我见过很多只会带着学生打游戏的老师,和学生嘻嘻哈哈,称兄道弟;他们也许不知道,即便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内心也有点看不起这种老师。

当这种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地体现出来时,他们上知乎求助,得到了很多回答,告诉他们——老师不能对学生笑;老师一定要严厉,不可以和学生做朋友;得让学生怕你,才能管住班……于是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所以真正有效的教育之路,是任重而道远的;当你决定走上教坛,也许会迷茫,也许会失望,这些都是你作为一个年轻老师要经历的,从理想跌落现实的必由之路;慢慢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反思自己遇到的,在知乎上看到的,在身边听说的那些教育问题,在每一次情绪失控之后,每一次深深的失望之后,不能被情绪牵着走,因为你是老师,是专业技术人员,如果你被情绪左右,你就和学生没区别了。

快速冷静下来以后,你要问自己:我还要继续在教坛上呆几十年,我怎么克服自己的情绪失控?刚才发生这件事,全是学生的问题吗?我自己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吗?如果我不这么做,那我还有哪些选择?从我说的哪句话开始,学生/家长/领导明显不高兴/不满意了?如果我换一种方式表达,会不会好一些?

就这样不断思考,不断前行。慢慢学会在严厉和温柔之间,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

路漫漫,继续修炼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