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的狗什么意思 巴别塔之犬作品赏析

如题所述

经常听见别人用 巴普洛夫的狗这个梗,但是不知道的朋友总是一脸懵逼,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顺便赏析一下巴别塔之犬这个作品吧。

一、巴普洛夫的狗什么意思

巴普洛夫的狗用来形容一个人反应不经大脑思考,如意识形态的先入为主、对逻辑思辨的抗拒。

巴甫洛夫发现并开辟了一条通往认知学的道路,让研究人员研究动物如何学习时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所有这些都要归功于流口水的狗狗。著名的心态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每次给狗送食物以前打开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

斯金纳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它的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在这种反应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与偶然成功,情景与反应动作之间建立了联系,形成了条件反射。在这种反应过程中,有机体的行为作为获得奖赏的工具或手段。故称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实验表明: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后人称这种反射为经典性条件反射。两种刺激物必须经过多次的结合,中性刺激物成为条件刺激物的信号后,这种反射才会形成。

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有着共同的规律,二者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消退后又可以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都存在泛化和分化。

两种条件反射也有不同之处: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强化是跟刺激有关,还是跟反应有关。两者的反应的方式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包含有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

所以大家平时用巴甫洛夫的狗这个梗是什么意思,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反应不经大脑思考,如意识形态的先入为主、对逻辑思辨的抗拒。

很多人提起巴普洛夫的狗这个梗,一般就能想到巴甫洛夫定律,又叫条件反射定律。巴甫洛夫俄罗斯和苏联生理学家,正是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

巴甫洛夫通过一系列在狗身上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无条件反应的概念。比如将食物放进狗嘴里时出现的唾液反应,是一种大脑反应;是存在于脊柱或者下脑中枢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之间的一种直接连接。对比而言,条件反射,比如听到铃声或者其它在以前都是中性刺激的声音时出现唾液现象,是由条件形成过程中在大脑皮层里建立起来的新反射通道的结果。

二、巴别塔之犬作品赏析

《巴别塔之犬》是美国女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2003年。

该作讲述,语言学家保罗的妻子露茜从后院的苹果树上摔下摔死了,唯一的现场目击者是家里的狗罗丽。保罗怀疑露茜不是死于意外而是自杀。为了解妻子临死前的事实真相,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教罗丽说话以了解那天的情景。

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婉约,将这部小说编织得具有可读性,令读者可以得到不同的阅读体验。学说话的狗、古老的神话、鬼魅的精灵,营造出奇特的氛围。帕克丝特深刻描写了这个丧偶男人的情感,他无法前行又只能停在原地悲伤地忆及过往。他对妻子的思念与不解,显现出作者企图探索爱的界线的野心。

该作品一面市,便压倒畅销书《追风筝的人》,迅速登上亚马逊、《纽约时报》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部爱情悬疑小说以象征语言分野、表达困境的“巴别塔”作为基调。

《巴别塔之犬》故事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神秘离奇的氛围中,一个女人从苹果树上坠地身亡,是意外还是自杀?无人知晓,唯一的目击者,就是她的爱犬“罗丽”。女人的丈夫是一位语言学家,因为思念妻子却无从得知她真正的死因,竟异想天开地打算教爱犬“罗丽”说话,让它道出事情的真相。也就在教“罗丽”说话的期间,语言学家逐渐开启了和妻子之间的记忆之盒……至此,语言学家才渐渐拼贴出妻子的样貌。

主人公保罗所要面对的不是如何让他家的狗开口说话的难题,而是他和妻子间幸福生活下潜藏着的观念鸿沟。他们彼此相爱,但并不能互相理解,对于生活习惯和爱好的争端从未停止。保罗深爱妻子露西,因为她带给他惊喜和快乐,但他忽略了在快乐表面下露西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在断断续续讲述自己过去的时候,露西渴望抚慰,然而保罗没有给;在露西冲着像自己的面具发火时,露西渴望理解,但保罗没有给;最后虽然罗丽并没有开口说话,但保罗的回忆让自己明白了妻子的内心,从而知道了为妻子为什么自杀,并且原谅了妻子。

《巴别塔之犬》是一部畅销小说,作者无论在情节设置还是细节安排上都颇费心机。小说按照两条线索来进行,一条是保罗寻找妻子死因的过程,另一条是从保罗与露西认识开始循序进行,两条线在保罗了解露西的死因时交会。保罗寻找答案的过程有点像侦探小说的情节,而重述两人交往过程的篇章则是一段哀伤的爱情故事。

两个人的职业都充满了暗示,保罗是语言学家,却忽略了与妻子的语言交流;露西作为一个制作面具的人,她的内心世界似乎总是隐藏在假面的背后。保罗和露西的爱情开始于去迪斯尼乐园的路上,在狂欢节后走向死亡。小说开始时,武士坦林和仙女皇后的传说,最终成了露西留给保罗的线索。

从文学质素上,难说《巴别塔之犬》有多么好,两段时空穿插的写法并不鲜见,人物寥寥,笔触亦未见惊艳。或许作者身为女性之故,她对日常事物与平凡生活中细节的用心把握,对身处婚恋的男女思绪的到位捉摸,都显示出润物无声的细腻与潜移默化的文字杀伤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