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古斯塔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文/徐聪聪

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同时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个人是自由的,群体在给人自由的同时也限制了个人的自由。

初读《乌合之众》对我来说有些难以理解,虽然读起来没问题,但是理解起来很麻烦。当我耐着性子第二遍读的这时候,在我的脑海里也多了对群体这个词的理解。

内容简介:

《乌合之众》的作者是古斯塔夫·勒庞,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一系列著作中,一本书最为著名。书中描写了在社会变化之下“群体时代”的到来。不仅如此,书中极为细致的写出了集体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影响,引发人们对社会以及心理的思考。

本书大致分为三部分:群众的心理、群众的意见和信念、不用群体的意见及其特点。吕思勉曾说:“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文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进而推进了社会变革。而破碎不堪的文明的分崩离析正式群众作用结果。群众的力量得以凸显。

群体中的个人会慢慢失去个人时候的一些想法、行为等等。人多势众的原则似乎成了他们的一个准则。但是,个性的逐渐消失换来了群体力量的壮大,这种力量远超个人,同时拥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就像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各种群体无疑是主要的力量,另外,每一个王朝也都是一个群体,帝王的命令是人民所必须坚守的准则。 群众的心理是容易被误导的,一旦群体收到一些领导者的暗示或者传染这些情感都会愈演愈烈。

在作者看来,群众都是低能儿,这在现实中也有不少东西可以反映这一观点,自以为也是一个非理智之人,若不太想被掌权者、领导者所愚弄,只能多思考,多充实自己,留一些独处的机会让自己保持丁点的理智。(本句摘取知乎网友)

读后心得:

虽然还是理解不了,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心得的。如果作为一个群体的领袖,行为,风格必须要保持理性,时刻反省自己,因为群众是容易被误导的,一个领袖必须时刻对自己的人民负责,对自己的话、行为负责。

作者批判经典的课堂教育,赶鸭子上架的教学方式是现在应试教育中的基本现象,这种方法的弊端很大,联想到我们的初、高中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就对于我来说,高中三年我过得很懵,学校的每天基本都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感觉每一天都一样,学习索然无味。当然学习并非无用,否则我也不会来到大学吧。但是来了之后,感觉立马就变得不同,我们可以将这两个阶段看成两个不同的群体,大学这个群体多了实习教育,这也是大学对于高中的最大不同吧。一个国家的教育现状即未来,如若继续停留在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考试,那么人才会没落很多,国家发展的动力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这本书对我们认识社会,认识群众,以及对与我们以后在社会的生活有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我读的一个原因。书嘛,多读些还是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