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洼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1.“司”姓的起源是

1、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元命苞》。

2、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见《左传》。

3、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见《通志-氏族略》。

4、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赐为官族,其支庶子孙遂为司姓。见《尚友录》。

5、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为氏,姓司寇氏,后改为单姓司。见《世本》

6、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2.毛坦厂镇的历史沿革

上古时,皋陶(陶读“摇”)部落就曾在此活动。

西周时,毛坦厂镇曾是古六国伯爵级贵族的封地,当年周天子巡游天下,就曾到过离毛坦厂不远处的钓鱼台一带,上世纪80年代,在毛坦厂镇西部的汪家冲曾发掘出一座周代墓葬,并出土了数件青铜礼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孙膑、伍子胥等,都曾在毛坦厂附近有过活动,在镇西南的青山堰,文物考古人员曾于上世纪90年代发掘出数座战国木椁墓,如今镇南也还保留有汉代的房屋遗址。有资料表明,最迟在春秋时期,毛坦厂地区已经是大山深处一个人丁兴旺的地方了。

元朝末年,随着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穷苦百姓的反抗此起彼伏,当时,毛坦厂周边的皇姑寨、响锣寨、鸡鸣岭、三尖寨和抱儿岭等地,都成了农民起义军的营地,毛坦厂一带不仅成了义军与元朝军队相互撕杀、角力的地方,也成了朱元璋与陈友谅这两支义军相互逐鹿天下的战场。

自明朝以来,这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

民间传说鸡鸣岭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交战到此时,正好天亮,朱元璋怎么也砍不下陈友谅的头,朱元璋没有办法大喊一声:我为人雄,你去做鬼雄,此时,陈友谅才跌下马来死于该地。这儿就成都市鸡鸣岭。正是这一时期,百姓离乡背井,四处流离,加上瘟疫横行,这一带被称为“茅滩场”,意思是这儿因土地被大量抛荒,成了人烟稀少、茅草丛生的荒凉之地。

朱元璋是从马背上夺得天下的,当政后对养马一事,给予了很高的关注。便积极推行“马政”。他认为马匹拥有量的多少,是国家富强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他大力倡导在全国各“水草丰旷之地”养马。由于安徽是朱元璋的老家,他对安徽境内的养马业便显得尤其重视,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在内地养马计有十四监所,其中在安徽境内有五监三十三群。”“茅滩场”由于水草丰茂,逃难的百姓们纷纷从外地回来了,他们大量为朝廷喂养军马,以代税粮,不久这一带又渐渐繁荣了起来。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茅滩场”被人们根据谐音,改称为了“毛坦厂”,并从此定名。

3.莱芜有几个镇叫什么杨庄镇有几个村叫什么

莱芜有5个街道、14个镇、1个乡,101个管理区,1070个村(居)委会,1282个自然村。

寨里镇位于莱城区西部。辖寨里东、寨里西、寨里南、前枯河、后枯河、贾庄、公家庄、郗渔池、大渔池、东渔池、戴渔池、公王庄、前裴王、后裴王、北峪、金井、方家庄、张家埠、宋家埠、孔家埠、薛家埠、北庵、和平、唐王许、周王许、韩王许、边王许、魏王许、苏家坡、小下、宜山、吴家洼、燕家汶、王家诖、周家洼、郝家沟、太平街、赵官庄、涝坡、刘大下、王大下、曹大下、陈大下、水北东街、水北西街、卞官庄、王围子、大高庄48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

4.有谁知道轩辕皇帝的传说,或关于轩辕的传说,说详细点,谢谢

轩辕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土是黄色,能生成物,故称黄帝。

他战蚩尤,降神龙,统一了中原部落,建立了部落联盟;又和臣民一道做衣冠,造舟车,务桑蚕;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发明指南车等,普天之下国泰民安。黄帝深受人民拥戴,在天下享有极高的威望。

轩辕黄帝见天下太平,也心满意足,渐渐便不理政事,而是注重于调剂身体,娱乐耳目。结果弄得他面色憔悴,头昏眼花,情乱神迷。

时间一长,社会混乱不堪,他如坐针毡,忧虑不安。虽竭尽全力挽救残局,然而仍制止不了混乱的局面。

这时,轩辕听说崆峒山上住着一位道术高明的仙人广成子,他非常钦佩,于是就带上文武官员前来问道。第一次广成仙为了试验他是否心诚,就把上山的路全部变成了悬崖绝壁。

轩辕黄帝无法上山,只好带着兵马全部退下,耐心等了三个月,后因天气变寒,粮草将尽,只得回到宫里。又过了三个月,到了春暖花开之际,轩辕黄帝第二次带上人马又前来问道。

这一次广成子没有难为他,轩辕见到了广成仙。他双膝跪虔城地说:“我听说先生您明达‘至道’,请问‘至道’的精粹。

我想摄取天地的精华,使五谷丰登,来养活百姓;我又掌管阴阳奉阴的变化来顺应万物。您说我该怎么办?”广成仙听了他的话,便严肃地回答道:“你要问的东西乃是万物的本质;你要掌管的东西,只是万物的残渣。

从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待凝聚就下雨,飞鸟不待季候就迂翔,草木不待枯黄就凋落,日月的光辉越来越暗。你这样的人,心境这般浅陋,又怎能谈‘至道’呢?” 黄帝听了广成仙的严厉指教,退回宫中,反复思考。

于是,他抛弃政事,走出宫殿,辞去随从,筑一间陋室,铺上白茅,独居三个月。对广成仙说的话思索品味,觉得自己没有治理好天下,就想掌管天下,改变阴阳变化,一则是由于骄狂,二则是由于孤陋寡闻。

于是他怀着一定要亲聆“至道”的决心,第三次又去崆峒山请教广成子。 来到广子的住处,见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从下方匍匐过去,再次叩头拜礼后问道:“听说先生明达‘至道’,请问怎样修身才能长久?“广成子听后,立时坐直身体说:“问得好,来,我告诉你‘至道’。

持守你内在的虚静,弃绝你外在的纷扰;如果追求智巧,形神便容易败坏。如此,我帮你达到异常光明的境界上,到达‘至阳’的根源;帮你进入极度深远的门径中,到达‘至阴’的根源。

天地各司其职,阴阳各居其所,谨慎守护你自身,万物就会自然茂盛。我持守‘ 至道’的纯一而把握‘至道’的和谐,所以我修身一千二百年了,我的形体却还没有衰老。”

黄帝听了广成仙修身一千二百年的经历,深为感动,他当即说:“大仙可说与天合一了,真是了不起啊!” 广成仙听了黄帝的赞赏,又说:“来!我告诉你。‘至道’没有穷尽,但人们都以为存在终结;‘至道’深不可测,但人们都以为可以究极。

得到我的‘ 道’,在上可以为皇,在下可以为王,丧失我的‘道’,在上只能显露光芒,在下只能附于泥土。万物都生于土而复归于土,所以我将离开你,进入无穷的门径,以遨游无极的广野。

我与日月同光,我与天地合一,迎我而来的人,泯然无迹,背我而去的人,昏然无知,人不免于死,唯我独存啊!” 黄帝两次问道,得到广成仙的指教,最后才领悟了最高的道理,一心投入到治理国家的事务中去,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他以顺其自然的方法,使天下实现了大治。轩辕黄帝活了110岁。

在他谢世前,他派人开采铜矿,并在荆山下铸造铜鼎,当铜鼎铸成那天,天上游下一条巨龙,垂着龙髯,来迎接黄帝上天。当时他的群臣们不忍离开黄帝,有的抓住龙髯,有的抓住他的靴子和衣服,结果龙髯拔断了,衣靴拉掉了,黄帝还是乘龙升天而去。

现在陕西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葬的是他的衣冠。 黄帝黄城的传说 战胜蚩尤回来,黄帝就在中部建都,修了一座“黄城”。

这黄城的大小,说出来人都要惊奇,四、五千年前就有这样大的城?的确,它南北相连方方七十里,都用一丈八尺厚的城墙围起来。中宫(也称“九龙宫”)在桥山顶上,金色的宫殿巍峨壮观,连成一片;东宫在东五里的周家?,与中宫遥遥相望;西宫在西二十里的故城,清静宜人,是另一番景象;正宫居南城,距桥山二里,高高的梳妆楼像一个女人站在那里,嫘祖在楼上梳妆打扮,一斜眼,就能看到中宫;南面的原上是校场坪,士兵的喊杀声时时传来;印台山是黄帝放玉玺大印的地方……单说这桥山顶上的中宫就这样的气派: 它是九间宫殿式房子相套而成,据说只有九根柱子九个梁,就撑起了这么大的建筑。

东三间中三间西三间相通;中间三间是议事厅,朝王台修得很高,九盘金龙上下左右围了一圈,中间是黄帝的虎皮宝座,那“九龙朝凤”的九个龙头就在议事厅朝王台前;西三间是文官,东三间是武官,后土、仓颉、雷公、岐伯在西,仓颉手执兽毛笔,在兽皮背面记录;力牧、应龙、女魃在东,顶盔冠甲。黄帝高坐在宝座中,和大家商议大事。

黄帝在这里为天下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他命大挠造历,雷公、岐伯作《内经》,伶伦作乐,嫘祖养蚕,还采来首山的铜,在这里铸鼎……人们至今还流传着赞颂黄帝功绩。

5.下关区的历史沿革

下关得名于始明朝。1368年(明洪武元年)在龙江置征税机构,称龙江关(今鲜鱼巷附近);1429年(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设立上新河关,专征船舶税。

春秋战国时期,下关区境,先属吴后属越。自周始,区域全部或部分先后属金陵邑、江乘县、相武县、秣陵县、建邺县、建康县、琅琊郡、蒋州江宁县、金陵县、上元县、江宁县。

下关建区始于1933年(民国22年),南京划设8个行政区,下关为第七区,始称南京市第七区。1938年(民国27年)伪南京自治委员会置下关为第五区。1945年(民国34年),国民 *** 恢复南京市 *** 建置,第五区改称第七区。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6月2日第七区(下关)人民 *** 成立。1950年6月15日,南京市区划调整,第七区改称第六区。1955年8月,第六区更名下关区,以境内清初所改明代“龙江关”而命名“下关”。

1955年9月,下关区设立三汊河、宝善街、二板桥、商埠街、热河路、车站、四所村、宝塔桥8个街道和三汊河水上办事处。1957年9月,宝善街街道更名为中山桥街道,撤销商埠街街道,全区辖三汊河、二板桥、中山桥、热河路、车站、四所村、宝塔桥7个街道。

1958年11月,原燕子矶区的燕子矶镇、迈皋桥乡、小市镇划归下关区。1961年6月,小市镇、迈皋桥乡、燕子矶镇划归鼓楼区。

1967年3月更名为东方红区。1973年11月恢复下关区名称至今。

1984年,划出定淮门外秦淮河滩地,划进原属栖霞区的迈皋桥公社金陵大队、大桥大队和小市镇的水关桥地段和建宁路地段,又划进原属鼓楼区的多伦路、黄土山、盐仓桥3个地段,下关区辖区进一步扩大。

1984年11月,成立兴中门街道。1987年底,8个街道调整合并为热河南路(三汊河、二板桥街道合并)、中山桥(热河路街道并入)、车站、建宁路(四所村街道和兴中门街道部分合并)、宝塔桥5个街道。

1995年,将雨花台区江东镇中保村北半部分和栖霞区的小市镇、迈皋桥镇的五塘村归下关区管辖。4月,栖霞区的小市镇、迈皋桥镇的五塘村和中保村一部分划入下关区,形成新的区界:东以窑上村十字街为界与栖霞区相连,东南与玄武区接壤,南以定淮门大街为界与鼓楼区毗邻,西、北均以长江中心线为界与浦口区相望。1996年1月,撤销小市镇,成立小市街道。

1996年,下关区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含流动人口)。辖6个街道:热河南路街道、中山桥街道、车站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区 *** 驻南埠街17号。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下关区(辖6个街道)总人口365433人,其中:中山桥街道42405人、热河南路街道61877人、车站街道38024人、建宁路街道50369人、宝塔桥街道72761人、小市街道99997人。

2002年3月,撤销车站街道、中山桥街道,合并设立阅江楼街道;撤销小市街道,设立小市街道、幕府山街道。调整后,下关区辖6个街道:阅江楼街道、热河南路街道、幕府山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驻地阅江楼街道。

2009年末,下关区总面积28平方千米、总人口30.65万人。

2010年,全区总面积30.9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总面积24.29平方千米,长江水域面积约6.62平方千米。

2012年8月,将幕府山街道原张王庙社区的孙家洼路以南划入小市街道;将幕府山街道原白云新寓社区的五塘村1号划入宝塔桥街道;将小市街道河路道社区的汽轮五村(托管)、汽轮七村,安怀新村社区的军犬队家属区、绿苑小区、防化大队小区、一干所、北崮戎院、安怀村455号小区、军械弹药修理所家属区、总装试验场宿舍、六干所、南汽宿舍及安怀东路以北散居划入幕府山街道。

2013年3月根据国务院、江苏省 *** 批复同意的方案,撤销鼓楼区、下关区,以原两区所辖区域设立新的鼓楼区。 名称由来 有关下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代初年,那时下关还叫做龙江关。明洪武元年在龙江置征税机构,称龙江关(今鲜鱼巷龙江桥附近),后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设立上新河关,专征船舶税。到了清代,因地处上下游的关系,人们俗称地处上游的上新河关为上关,地处下游的龙江关为下关,下关由此而得名。

6.固原的历史遗迹有哪些呢

历史遗迹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古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早已不闻,瓦亭古城也早已隐没,惟留下斑驳的古迹供人凭吊:秦长城壮迹蜿蜒百里,雄风犹在;始建于北朝,兴盛于唐代的须弥山石窟规模宏大,造像精美,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被誉为“宁夏敦煌”。

目前保存完整的是雕凿于唐代(公元849年)的巨大坐佛像了。仰望大佛,无论刮风下雨,他千年来一直以慈祥的微笑面感化众生;此外,固原的六盘山也十分著名。

它既是战略要地,又是避暑盛地。1935年10月, *** 率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清平乐•;六盘山》,1961年9月又亲笔书写了这首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不仅诗句气贯古今,而且书法也是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堪称一绝。

同时,六盘山上自然风光也是饶有特色,“六盘鸟道”、“盘山晓翠”、“美高苍松”也早已名声在外,美不胜收。 固原主要旅游景点:泾源旅游区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火石寨 ·战国秦长城 ·安西王府 ·沙沟拱北 ·百泉故址 ·隆德城 ·秦汉萧关 ·唐制胜关 ·无量山石窟 ·北象山 ·北联灵湫 ·固原城 ·须弥山石窟 ·盐湖 ·堡子山 ·云雾山草原 ·朝那湫渊 ·东岳山·固原 *** 寺 ·西安州古城 ·璎珞宝塔 ·朝那城 ·二十里铺拱北 ·灯盏山 ·天都山石窟。

固原古城,民风淳朴,历史底蕴深厚,多姿的 *** 建筑与多彩的民族风情让这座古城在西北边塞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旅游景点六盘山旅游区 又称陇山,地处宁夏南部,位于西安、银川、兰州三省会(首府)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心。

主峰在宁夏固原、隆德两区县境内,海拔2928米。山体大致为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曲折险峻。

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山的东南垂有老龙潭胜迹,为泾水源头之一。

泾源旅游区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腹地的马尾巴梁,它水势洪大,湍湍急流,在六盘山脉中可谓是最大的一条河。泾河以清澈著称,奔流千里与混浊的渭河相汇,仍能见到它清澈的一半,"泾渭分明"、"泾清渭浊"的成语由此而生。

六盘山造就了泾河,泾河孕育了六盘山在泾河发源地绵延数百里的范围内,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百花争妍,鸟雀嘤嘤,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须弥山石窟 别名圆光寺石窟,坐落在宁夏 *** 自治区固原县西北30公里处须弥山南麓。

须弥山是红色砂岩构成的山地,山势雄伟而壮观,现有20多个保存较为完整的石窟。须弥山石窟遗存的石窟,反映了我国从北朝中期到隋、唐以来各朝代的佛教石刻艺术,是丝绸之路北线的珍贵文化遗存,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朝那城 秦、汉时期朝那县治古城遗址,位于彭阳县城西15公里处的古城镇境内。地处茹河与任山河交汇处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东濒店洼水库,西临朝那湫,北依罗家山,四野群峰环抱,形仅龙腾虎跃。

城区良田千顷,乃河水库北干渠穿城而过,渠水潺潺,绿树成荫,蝶飞蜂舞,美丽如画。朝那城,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为通往长安的战略要地,今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城境,阳春桃红柳绿,盛夏碧波如海,金秋红叶满目,隆冬青松苍翠。朝那古城断垣残墙,古朴浑厚;新建的商贸大楼与庭院民宅相映成趣;宽阔的沥清公路与僻巷小径并存;繁华的街市与恬静的农舍别具一格;幽静肃穆的东山 *** 寺与书声琅琅的古城中、小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构成一幅古朴优雅的画卷。

盐湖 盐湖在海原县城西部偏北,四面为群山环抱,海原--靖远公路横穿东西。盐湖为唐代十八盐池之一--河地,西夏人称之为碱隈川,盐湖东南缘有北宋定戒堡(今名东堡子)和明代于盐池城(今名老城),现属海原县盐池乡盐池村。

盐湖位于盐池盆地中心,海拔1980米,总土地面积950调。其四周为西华山和甘肃省靖远县黄家洼山所环抱,山中泉涧,溪流尽入湖中,天降雨雪之水汇集盐池,虽经百代而不枯竭。

盐湖四周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芒硝、氯化钠等矿物质,极易溶于水,并向洼地中心运移富积。其流域面积52平方公里,地下水排汇于地表,形成内陆湖泊--盐湖。

1920年冬,海原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致使盐湖以西的唐家坡一带的石块垒田埂出现严重错位,错位距离有1.5米,方向为北西50度;干盐池盐湖也因地震而地势被抬高,并向北移动了1000多米。 火石寨 火石寨,在宁夏南部的西吉县境内,由于它的山峦呈现暗红色,尤其在绿树的掩映下,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

每当春夏时节,满山遍野花草丛生,色彩斑斓,蜂恋蝶舞,生机盎然。在稀疏的林木间,还生长着一簇簇箭竹,为北方山水增添几分南国姿色。

在火石寨方圆百里之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其中著名的有扫竹岭、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为奇特。火石寨不但有令人神迷的自然景观,还有十多处石窟建筑,它是和须弥山石窟一脉相承的。

禅佛寺石窟位于西吉县火寨乡蝉窑村,因其与固原县须弥山相连,又称"须弥山禅佛寺",为唐朝佛教禅宗派流传圣地。 石窟凿造在一座尖顶宝塔式的石峰上,石峰。

7.卢氏家族族谱字辈

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

北宋初,后周忠臣卢琰,为保柴荣血脉,将其子柴熙诲收在膝下,取名为卢璇。还有,唐时,三原(今属陕西)有闾氏,讹为迁徙分布 卢氏的发源地有多处,而以地为氏立姓最早的是在今天的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地。

秦时,齐国的卢邑也很出名。自田氏代齐,卢氏便散居燕秦之间,其后卢姓主要在河北省境涿郡(治今北京西南)一带繁衍,其中以涿郡的范阳最为旺盛。

至汉时,又有卢绾,原从山东迁入江苏丰县,其后裔世居涿郡。同时,有卢氏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

此外,战国后期,卢蒲氏改为单姓卢氏后,繁衍于今河北大兴县一带,以后属涿郡。至三国魏时,涿郡改为范阳郡,卢氏便以范阳称,俗称"范阳卢氏"。

之后,范阳卢氏历代显赫,一举成为"四海大姓"之一,世称"崔卢王谢",其社会地位高于皇族。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卢氏大族有随晋室南迁;又有一支卢氏迁居东北,后成为辽西卢氏大族。唐代,卢姓在北方的繁衍区域更广,其中以河南繁衍最为著称,南迁主要繁衍于江西、江苏、四川、福建等地。

卢姓于唐末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但卢姓仍以居北方居多,故历代卢姓名人也多出自北方,尤以河北最为突出。可见,历史上卢氏是我国。

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卢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