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怎样做到节能减排

煤矿怎样做到节能减排

煤矿节能减排的实践

2.1、统一思想,认清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强化成本理念,形成全员节能挖潜新局面。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能减排是公司干部职工的共同责任。思想是先导,认识是前提,针对部分员工思想中存在的“大发展就是大花钱”的错误思想和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制定节能减排、节支降耗工作方案,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班前班后会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全员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使节能减排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在公司大力倡导“崇尚节俭,反对浪费”之风,深入开展了“降成本、提煤质”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全矿员工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矿”思想,增强了紧迫感、责任感,在全矿上下形成了“节能减排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矿员工的共识。
为进一步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责任心,充分调动起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公司专门制定下发了《井亭实业公司创新管理考核办法》、《企业内部承包考核管理办法》、《节支降耗、内部挖潜实施意见》等10多个文件,对节能减排、节支降耗的工作要求、工作小组、流程、奖惩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创新的项目、考核范围等进行了重新界定,全体员工“节约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勤俭办矿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同时,公司强化成本理念,形成全员成本管理模式。今年以来,公司把强化成本理念作为全矿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培训、宣传等教育手段以及指标分解落实到个人等多种手段和形式,让员工切实认识到成本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从而让每名员工在思想上树立起效益为先、降耗增效的意识,有效地调动了全员节支降耗、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挖根求源,走好降本“三步曲”
2.2.1,优化巷道设计,严格控制巷道断面,实行“三五三”考核模式。对生产矿井来说,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头戏在井下,而井下的重点首先从巷道设计与施工开始。为此,该矿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井巷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实施意见》。

2.2.1.1在巷道设计方面坚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巷道层位设计能沿煤层布置的巷道,不布置在全岩中,布置在全岩中的巷道,尽可能选择在稳定岩层中进行施工。二是巷道断面设计要满足安全规程有关要求,满足通风需要,并充分考虑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巷道的形状是沿煤层施工的巷道采用(斜)梯形,岩层巷道采用拱形断面。为确保巷道受动压变形后能够正常使用,对有动压影响的巷道,设计巷道断面预留量为100~200mm。三是巷道支护设计原则,巷道支护方式根据巷道的岩性进行设计,支护参数的确定根据巷道服务年限进行选择。总体支护设计原则为:能裸体的不锚喷,能锚喷的不挂网,能挂网锚喷的不架棚。以上三个原则保证了以最低的投入取得了最大的工效。

2.2.1.2在井巷施工方面,坚持“五不支付”。一是对施工区队不按照生产设计给出的中、腰线掘进的,以及擅自“开门施工”的不支付费用。二是施工期间的临时车场位置、长度、宽度,未经生产技术部研究、下达通知后可施工的,不支付费用。三是各类设备峒室和安全峒室不按规定施工的,不支付费用。四是施工区队接到生产科下达的停头通知后,不按规定停止掘进的,对超出部分不支付费用。五是在施工过程中不严格按照规程中的支护方式支护,擅自改变支护方式,不支付支护费用。

2.2.1.3在井巷工程考核与结算方面,坚持“三不结算”。由生产科、工资科、企管科成立质量考核验收组,每旬组织验收一次。一是对井巷工程质量的验收实行百分制考核,并按照质量标准验收单实行现场打分。95分以上为优良(不含95分),90-95分为合格,90分以下为不合格。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不予结算。二是对达到优良品的巷道按正常标准结算;对验收达到合格品的巷道扣减工资和材料费的20%;对于不合格巷道,不予结算进尺任务,、工资、材料费。三是对区队三大员进行考核,达到优良品的施工单位三大员每人奖励1000元,对出现不合格品的施工单位三大员每人罚款1000元,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的费用矿不予结算。

通过“三五三”考核模式的实施,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采用小断面施工,减少了每个作业循环时间,降低了延米材料消耗,提高了全岩掘进单进水平。例如34-1号轨道上山,巷道断面由原来的净断面5.14m2改为4.32m2后,每米材料消耗降低了40.8元,单进水平的工效比原来提高30%以上。

2.2.2小处做精,大处提升,强化做好节电文章。电费支出长期以来一直是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头。该矿结合自身实际,实施了五大环节的节电措施落实。

2.2.2.1更换节能灯具。对全矿地面照明使用的白炽灯全部更换为低功率的节能灯具,并撤除了多余的灯具。对过道照明灯采用了声光控制器,来达到节电目的。据不完全统计:没更换前全矿的总白炽灯数量为4000 盏,总功率240kw;更换后的总节能灯数量为3500盏,总功率70kw,与更换前相比节约功率170kw。每天按3小时明灯时间计算每年节约电费可达10万多元。对井下大巷照明更换为线外线监测节能灯具,自动控制灯的开停,减少了长明灯时间。另外,我们也非常注意一些细微处的节电,譬如,洗煤厂四只场地灯原来平均每日开灯12小时,现已全部拆除停用,当生产时利用厂房及走廊余光照明即可满足要求。经计算,预计9个月可收回买节能灯的资金投入。

2.2.2.2从后勤服务上节电降耗。对职工的生活用水,泵房水泵电机采取变频控制,利用好水塔定时供水参与负荷调整,并严格控制开泵时间。如一台吃水井水泵功率为75KW,另一台水泵功率为37KW,平均每天开10.5个小时,在原基础上每天缩短6小时开泵时间。这样两台水泵每年可节约电费约3.4万元。

2.2.2.3加大生产设备节电技术改造。对采掘头面采用集中供风,控制压风机运行时间,每天节约开风机时间2小时,每年节约电费约21万元。对排水系统进行节电改造后,在-20建静压水池,直接用多级泵向洗煤厂补给洗煤水排水,比从-105泵房供水,每年可节约电费6.5万元。

2.2.2.4优化运输系统进行节电。主要采用顺煤流启动方式,原来采面运煤时,溜子、皮带同时开启,没有煤时,溜子皮带出现空载现象,造成电能浪费。改造后,采面的煤采用顺煤流启动的方式,即工作面出煤时,先开启工作面溜子,当煤距机头50米时,开启下一部溜子或皮带,当皮带或溜子空载10分钟后,停止皮带和溜子运行,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目的。当2个工作面共用运输皮带时,协调2工作面出煤时间,采用集中出煤的方式,减少皮带运行时间。按每天节约空运行时间2小时计算,每年可节约电费36万元。同时,该矿还进行了绞车电控系统改造,由原来的PKJ控制屏串接电阻器控制,改造成PLC变频控制,每年可节约电费约8万元;并更换了干式变压器等高能耗电器设备,与原油浸变压器相比,降低变压器损耗2%,每年可节约电费约45.6万元。另外,还实行了主要上下山实行了架空乘人索道开停制度,严格执行每天停运4小时工作制度,每年可节约电费约6万元。

2.2.2.5安装低压无功就地补偿装置进行节电。对主排风机通过调研自动跟踪无功补偿,对地面变电所高压无功集中自动补偿,提高矿井的整体供电质量和供电系统的稳定,每年节约用电费用可达12.6万元。

通过以上节电措施的落实,每年可节约电费约160多万元。

2.2.3挖内潜,降消耗,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该矿以建设节约型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在采煤区队推行了材料消耗降低10%、掘进区队材料消耗降低20%的目标管理措施。

2.2.3.1严格控制大型材料的使用消耗。对井下使用的皮带、钢丝绳、轨道、钢管等要通过加强管理尽可能延长这些大型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对回撤采掘头面的大型材料,能复用的全部复用。仅此一项,每年节约轨道近100吨,皮带1700m,钢丝绳15吨,钢管10吨,节约总价值近80万元。

2.2.3.2优化采掘爆破参数,尽量降低爆破材料消耗。为降低爆破材料消耗,该矿成立了爆破试验小组,对采掘工作面原设计的爆破参数重新进行优化。同时,严格执行试验后优化的爆破参数及装药量,以最小的装药量达到最佳的爆破效果,从而提高采掘工作面单产单进水平。例如,在采煤工作面,经过大量的实验分析比较,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在装药总量不变,眼距加大的情况下,循环进尺由原来的0.9—1.0m提高到1.1m;同时降低了材料消耗,提高了工效,增加了工作面的循环产量。以某工作面为例:该工作面长120m,平均煤厚1.0m。由原来的炸药用量90kg,雷管用量240发;降低到炸药用量82kg,雷管用量218发;由原来的炸药、雷管吨煤总消耗5.05元/吨;降低到炸药、雷管吨煤总消耗4.1元/吨。这样,吨煤成本相应降低了0.95元/吨。

2.2.3.3加强对钻头、钻杆、三用阀材料的管理。为使井下钻头、钻杆能够充分利用,该矿严格执行了以旧领新制度,区队从供应科领取新钻头、钻杆必须提供95%的旧件,否则供应科不予办理。区队回收的旧钎子交到机电科,由机电科进行加工利用。区队必须及时上交损坏的三用阀,不交旧阀不发新阀,仪表厂要建立台账,修理后的三用阀只能原上交单位使用,特殊情况领用必须经生产副总审批。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上抓管理、抓节约,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2.2.3.4大力开展回收复用活动。该矿积极倡导“省下的就是赚来的”、“节约就是赢利”的经营理念,通过多种有效形式, 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建立了废旧材料回收制度,并建立废旧物资台账,要求各区队必须在其工作地点建立物资回收箱,回收物资根据不同材料进行集中码放,做到不浪费一个螺丝,一个道钉。还专门在井下建立了四个大型废旧物资回收站,主要回收大型设备物资。对井下各单位进行鼓励性收购,对回收上井能使用的所有小材料,一律按原价值的20%进行奖励。

2.3、发挥资源优势,创造潜能效益

2.3.1因地制宜,发挥水资源优势,取之于井下用之于井下。

井亭实业公司现矿井涌水量在530m3/h左右,主要为采空区水、含水层水,水质较好。为减少矿井的排水量,对井下部分采空区,含水层水进行了综合利用,用来作为矿井生产和防尘用水,不用机械设备供水,节省了设备投入、人工费用、电耗及维修费用,这既降低了矿井生产成本,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该矿利用井下四处水源点,形成两个供水系统,第一个系统利用水源自身地压产生的压力向采掘头面供水,总供水流量为100m3/h,供水压力7.2Mpa(三灰水水压)。为矿井生产及防尘的主要供水水源。第二个供水系统利用水平落差产生的压力向下水平工作面供水,另外该矿还充分工作面上部采空区老空水作为矿井的辅助用水水源。

另外,还在-20水平建立了静压水池,将下山水引入蓄水池,此水一部分用于-20修复巷道掘进防尘用水,另一部分用多级泵将水排至地面洗煤厂,作为洗煤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对矿井水进行综合利用,年节约费用达110.9万元。

2.3.2突出效益工程,重点抓好原煤仓的改造和使用。重新改造使用原煤仓是实业公司采取的又一个节能降耗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来,该矿一直以开采16层煤为主。众所周知,由于16层煤粘结指数高,粘性大,使用煤仓放煤是煤炭发运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为更好地使用原煤仓,针对这一课题,该矿积极进行了攻关和探索,多次跑设计院找专家进行优化设计和指导,经多方调研,决定大力改造,把现有资源优势转化成效益工程。该矿共投入20多万元完成了改造工程。自投入运行以来,效果很好,一次性的投入产生的长远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以前该矿采用铲车装煤,按照每年发煤28万吨计算,全年消耗柴油为47411kg,按3.5元/kg折算,年消耗柴油费用约为16.6万元。改造使用后,原煤仓可存煤350吨,按每天放一仓煤计算,每年可节约柴油21440kg,按柴油计划价4.00元/kg结算,每年可节约资金8.6万余元。同时,也减少了使用铲车的磨损和维修费用,此项可节约资金2万余元,每年可产生总的经济效益约10万多元。

2.3.3严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目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按照上级要求,为解决矿井和地方有关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更好地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结合实际,该矿本着“低投资、见效快、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矿井水处理再提高”工程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通过近一年多的扎实工作,“井亭矿井水处理再提高工程”经过枣庄市环境监测站取样化验,外排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要求,部分水质指标可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全面达到了设计和预期目标。通过对矿井水的深度处理,减少了对周围环境和水质的污染,保证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2.4、开源节流并重,抓好“三余”综合利用

在“三余”利用方面,该矿主要在锅炉的燃煤节约、炉渣、余汽的综合利用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工作的出发点首先建立在实用、有效的基础上。矿内现运行4台锅炉,每昼夜耗煤量为34吨,消耗量很大。该矿在确保冬季供暖的前提下,积极探求节煤的方法。一是适时调节燃煤厚薄度,气温高时烧厚煤层,可长时间的保持温度;气温低时,烧薄煤层,便于迅速提高锅炉温度。二是对锅炉的炉渣由司炉工挑选,成块的焦炭继续使用,对筛选出细碎的粉煤渣用于气温高和压炉使用。三是对原煤进行侵湿后使用,不至于落地和形成浓烟。四是对原煤中的矸石事先挑拣,以免出现和原煤混烧时燃烧不透,温度升高慢的现象。通过这些方法,现在每昼夜仅用煤31.6吨,比原来节约2.4吨,按供暖120天、吨煤450元计算,整个冬季供暖锅炉可节约12.96万元。

在炉渣的利用上,该矿将排弃的炉渣剩余热量首先控制在700—800大卡/公斤以内,经对炉渣的筛选后,分别再利用。将含煤粉的炉渣作为辅助燃料使用,不含煤粉的一部分出售,另一部分用于井下铺轨道,切实做到了物尽其用。
公司在余汽方面,过去澡堂烘干室和更衣室的余汽经常大量喷出跑掉,周围环境雾气冲天,水蒸汽四溅,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浪费。该矿把这项工作列入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专业组进行专项治理,通过把澡堂二楼的暖气包和烘干室的排气管引到地热池的办法,用余汽加热池内水供淋浴用水,使余汽回收使用率达到了10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6
煤炭作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不仅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能源支持,也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煤炭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对煤炭开采和生产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机械设备损耗和能源损耗成为了制约煤矿开采的重要因素。煤矿机电设备的节能降耗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做出努力,技术改造是节能的基础,加强管理也是降耗的关键。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降低设备损耗、节约能源、降低设备磨损是提高煤矿开采效率的有效途径,不但可以减少工矿企业电费支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对国家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资源优化配置极为有利。
那么,如何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降低设备的损耗。中科宇杰和你一起来看下:
(1)优化生产系统,减少设备空运转。合理利用生产时段对皮带等运输设备进行巡查,减少检修时空运行时间,降低用电量。
(2)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功率相当的机械设备,杜绝高耗低效、大马拉小车现象发生。通过合理制定大型设备检修进行时间和生产设备运行管理。
(3)投运无功功率补偿;大量无功电流在电网中会导致线路损耗增大,变压器利用率降低,用户电压跌落。无功补偿是利用技术措施降低线损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有功功率合理分配的同事,做到无功功率的合理分布。针对这一技术特性我公司在受电端安装了无功补偿装置进行无功优化,从而降低了忘了的有功功率损耗,并保持最好的电压水平。这样一来可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损耗,提供功率因数,提高电气设备的有功出力。
(4)采用变频节能装备;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会利用到大量的耗电设备,例如一些水泵、风机等。其实在这些设备中,可以采用中科宇杰的节电系统进行节能,供水系统作为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供水系统的水泵必须要求稳定运行以保持水压恒定,而现今水泵因控制方式相对原始,调节方式落后使供水系统压力波动大,导致耗电大,浪费电能。中科宇杰根据供水系统的现状,自主研发了水泵节电系统,它不仅功能多、噪音低、操作方便简单,还有节约用电等优点。
在现代的节能环保时期,各行各业都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这不单单能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开支,还能对环境改造和对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和贡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1-26
1、如果是高瓦斯矿井或者突出矿井,抽放出来的瓦斯不要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最好合理利用供热、发电等。
2、煤矿有许多大型设备,如主要通风机,这些设备24小时运转,耗电量相当大。通过优化通风线路、减少风阻等方法,合理供风,降低矿井总用风量,降低主扇空耗,达到节电的目的。
3、科学组织井下生产,实行“错峰填谷”,减少高峰时段的用电消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8-07
为了切实实现碳减排目标,“十三五”时期国家应梳理出更加明确的碳减排行动计划,精准施策。中科宇杰通过总结近两年来的调研,结合能源群内人士的讨论,总结了以下十项明确、具体的,可衡量、可落实、可监督,有实际效果的碳减排措施。
一、提高煤炭洗选率
目前中国的原煤入选率为56%左右。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的煤炭洗选率目标为65%以上。2013年9月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17年将原煤入选率达到70%。许多没有洗选的煤炭直接进入发电领域,虽然原料的成本较低,但是给现代发电技术带来了沉重的排放压力和治污成本。根据今后全球气候变化压力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必须从源头抓起,从严抓起,全面提高入选率,并通过强制措施,迫使发电企业使用洗选煤,通过内部调整和政策补贴,消化较高的原料成本,必将为实现高碳能源低碳排放,减少煤炭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程度,带来巨大的整体效益。
二、以节能促减排
目前中国的燃煤供电煤耗大体维持在320克/千瓦时。然而,2014年9月公布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到2020年,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在这一供电煤耗水平上,难以推广诸如CCS或CCUS等碳减排技术措施,因为这些技术应用将大幅回升能耗和投资成本。
三、循环利用
在高耗能工业部门,特别是大型企业,推动各种能源之间的循环利用和余热余能利用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循环利用也一直是一些大型循环经济企业应对目前产业萧条局面的成功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中小企业难以跟从的。为此,需要在今后的五年力,大力推动企业重组,走大型化道路,走园区化道路,走联合节能的道路。只有这样,就能为综合节能和减排带来综合效益。
四、科学发展可再生能源
中国将积极推动绿色店里调度,优先调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高能效、低碳排的化石能源发电。除了继续发展和优化风电和光伏发电外,今后需要总结新能源的发展经验教训,有效推进光热的发、储、输电力、生物质发电潜力以及地热利用。到2020年仅光热发电可形成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五、发展内陆核电
正如本报告所调研分析的,2030年的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的目标需要大力发展核电,并从目前的2%提高到6%的水平。而从未来五年看,沿海核电建设空间已经没有空间,而且地区能源替代也需要将核电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扩展。尤其是向两湖一江等内陆区域发展江有效替代那里的燃煤发电。到2020年全国核电规模达到53GW,超过一般的装机容量江部署于内陆地区。这一清洁能源的替代作用对于碳减排起到最直接的作用。
六、清洁燃料替代
在交通和建筑等能源消耗部门,大力推动无碳动力驱动和低碳绿色建筑。其中,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技术是实现交通领域燃料革命的重大突破。到2015年,国内的电动汽车将难以达到50万辆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但是,随着汽车电池续航能力的突破300公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跟进,将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20年电动汽车达到500万辆有了政策支持的良好环境。2016年制定完成下一阶段载重汽车整车燃油效率标准,2019年实施;再考虑到天然气汽车和甲烷汽车的发展,我们预计到2020年燃油替代可达5000万吨左右。在建筑领域,2015年9月中美气候变化协议要求,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将为建筑节能减排带来巨大的效应。
七、改造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除了交通工具节能减排外,交通道路的改善和交通管理的合理化和智能化,电气化公共交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无形中必然对节能减排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2015年9月,中美气候变化协议要求,到2020年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30%。
八、综合节能和产业化节能
实践证明,合同能源管理不仅已经对高耗能行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且广泛推广于所有能源领域,包括在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因此,可以预计,今后五年合同能源管理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
九、建立用能权、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进市场化节能碳减排
首先是将能源使用产权化和商品化,与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一并,投入市场交易和管理。谁都无权无限制地消耗能源,无限制地索取资源。任何过多过度的索取必将支付累加的成本,相反节能减排,通过上市交易,必将收到应有的合理的市场回报。目前,中国已经向外界宣布,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部门。今后五年,用能权和排污权交易市场也将相应地建立。
十、碳回收利用
碳排放的结果一部分由自然界稀释,或靠森林蓄积来吸纳,一部分需要由人类自身取收集、储存和再利用。因此,今后CCUS更加受人关注。目前,比较认可的做法是在油田开发中将收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油气藏,一方面便于碳保存,另一方面作为驱油增产措施。美国的最佳实践证明,注二氧化碳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可以使现有油田的采收率提高10-15%,而新一代二氧化碳驱油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到30%以上。看来,这一综合利用技术是未来五年我国应该加以试验和推广的重大措施。此外,国家也推动利用二氧化碳提高采水率的示范项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