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是否应该出国留学呢?

如题所述

首先,我想引用一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为《雅思词根词缀+联想记忆法》这本书写的序言,作为本文的引子,来引出我们今天的话题。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人,生活在没有任何选择的痛苦中,思想和生活都被禁锢在一个点上,谁要想离开那个点,就会受到惩罚。人们感到生命和灵魂都不属于自己,也不敢属于自己。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生活依然没有太多的选择,但人们已经可以开始梦想,梦想自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尽管梦想还不够大胆,因为太多数人根本就不敢梦想出国,但我们可以梦想着自己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民变成大学生。尽管大学毕业后,工作仍然要服从国家分配,但生命的很大一部分已经开始属于自己,灵魂也开始从内心深处复活。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人,生活中开始出现了更多的选择。90年代的中学生,,仍然只有高考一条路可以选择,但大学生则有了很多的选择。可以选择由国家分配工作,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还可以选择读研究生,或者选择出国留学。 21世纪,人们的眼界更为开放,牛津,剑桥,悉尼大学等名校,在遥远的国度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的却如此,现在出国留学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狂潮,根据一些留学中介机构估计,近年来内地学生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在升大学之前出国。上海和成都都做过关于中学生出国意向的调查,调查显示有接近半数的学生希望在高中就出国学习,而且有超过六成的父母支持孩子的这种选择在。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培训的学生中,以出国留学为目的的中学生已经占到了全部学生的三分之一。那么,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高中生该做何选择呢,下面我就阐述以下个人的观点... 首先讲一下出国留学的益处,也就是为什么出国留学会吸引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国际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这个大圈子自己另谋发展。同样,教育也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全球的教育资源很充裕,我们为什么不拿来为我们所用呢,要知道,中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的教育资源是匮乏的,我指的并不是高等院校,学习机会的多少,而是教学质量的高低。还有我们不能不提到的就是,在中国,高考基本上还是所有中国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唯一机会,因此“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局面仍未有所改变,就拿我们这里来说,山东省又是个高考大省,从去年才刚刚摆脱高考总人数第一的帽子,但今年人数起码也有80万,但实际招生呢??只有40万,也就是说,那40万考生是没有大学可上的!很严峻的问题,而选择出国留学,避开高考这个独木桥,也不失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且为了满足高考的需要,中国采取的教育模式完全就是应试教育,虽然现在提倡什么素质教育,但治标不治本,你不从根本上取消高考提倡什么都是没用的,因为成绩说明一切,对很多人来说,高考就决定了命运,而且是一次定成败。而外国相对来讲就有比较宽松的环境,你可以自由安排一些很重要的考试,如果没有通过还可以继续准备考试。因此应试教育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我们本国的创造性人才,而现在世界,包括中国需要的正是这些人才。出国留学对这些创造性人才还有国际化人才培养都是很有效的。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是有很深的哲理的,你读的书再多,懂得知识再丰富,没有很好的去实践运用,对社会对个人是没有一点价值的,出国留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了解一些我们以前所未知的东西,了解外国的文化历史对我们知识的丰富以及个人人格的塑造是很有益的。孙中山十四岁出国,宋庆龄十五岁出国,周恩来十八岁出国,邓小平十六岁出国,这些人都是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他们在国外所接受的仅仅是知识吗,我想不然... 总结一下,出国留学,益大于弊,但至于早晚的问题,我认为,高中毕业正和适,因为,事物都有两面性,出国留学并不是那么完美的,这就是我将要谈的关于出国留学的弊端。 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是无懈可击的,我们在中国接受幼儿园到高中教育的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在世界范围来看是名列前茅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们获得了大量的知识。而高考也的确算是一个公平的考试,他很好的反应出了你的能力,选拔了优秀的人才,因此我的观点是,出国还是应该考虑的,至少是有能力的家庭,但又有多少有能力的家庭呢,我们虽说现在出国热,但每年也不过有100多万人出国啊,而中国呢,拥有13亿人口。这才占多少比例呢?有能力的家庭,选择出国是很正确的,但是,我推荐是接受完高中教育之后,出国读大学。但出国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无论是经济上,还是个人学习上,还是社交方面,你都要承受很大压力,而且你背井离乡,承受压力的只能是自己,不堪重负的有很多,学了几年就被遣返回来了,成了“留学垃圾”所以不是所有人都应该选择出国留学的,外国也不是那么完美的天堂,至少不是对每一个人。 以上分析了一下出国留学的利与弊,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