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国将怎样?(组图)

如题所述

  实际上与过去30年相比,未来10年会有一些因素推动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首先,世界经济未来可能会进入低速增长时期,这预示着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不可持续,必须进行调整,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就成了必然选择。其次,中国剩余劳动力不再充沛,工资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使得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要求更为迫切。再次,中国的人口红利将逐渐开始消失。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76亿,占比达13%。人口老龄化会使得赡养老人成本上升、储蓄下降,投资驱动型经济将难以维持,同时也促使劳动力供给越来越弱,工资水平会进入持续上升阶段。  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9%。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2002年的第六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二位,2011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置。  但同时,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依然严重,2011年投资率48%,创下历史新高,消费率33%,创下历史新低;又比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43%,从业人员只占33%,这两个比例都很低;此外,城乡一体化机制有待完善,城乡差别依然很大。  《大预测》作者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对中美经济做出了颇为大胆的预测:2030年,中国的贸易额将会是美国的2倍;中国的人均GDP在2015年达到1.7万美元;2030年,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将占世界GDP的近四分之一,而美国只占12%;中国的未来将会向上获得一个更高的收入水平,同时向下达到一个更低的贸易水平;虽然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会出现相对下降,但世界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会由美国主导,而中国会是一个与美国非常接近的竞争对手。  萨勃拉曼尼亚表示,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最发达国家的约58%时,增长放缓就会出现,中国增长放缓到来的那一时刻将会是2023年(前提是中国一直保持9%的增长速度)。而在未来20年时间里,人口老龄化、高比例的制造业以及低估汇率政策,将使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下滑3.5个百分点,而不是其他经济学家所预测的2个百分点的下滑,作者认为他对这一点的预测可能性是100%。他还分析认为,主导地位的获得不需要中国继续维持当前的增长率,中国维持一个低得多的增长率仍然可以获得主导地位。  自2005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幅度超过30%,人民币“走出去”也是当前中国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萨勃拉曼尼亚则对此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即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就必须满足其他国家人们的需求:人民币必须从中国流向世界,或通过经常性账户,或通过资本账户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性。总而言之,中国在很多方面都与一个真正的储备货币大国相距甚远。  作者还认为,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要想与中国处理好关系,“应该让中国习惯多边主义的存在,而不会感到困扰和不便。在未来几十年,也就是中国有可能转型为经济主导国的这段时期里,将多边主义确立为一个常规、合理的国际关系准则,让有朝一日上升为主导国家的中国意识到一旦脱离了多边主义,就会在名誉上和物质上造成严重的后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5
肯定是明显的衰落了。到时经济增长率将低于美国(这几年经济增长逐步下滑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赶超美国的关键时刻,后劲不足,然后看着美国重新拉开与我们的差距,并且越来越远。政治有可能动荡(眼见不能超过美国,民心失望,政府也无法再用经济增长来彰显制度优势),台海可能发生战争(台湾要独,大陆要统,美国敢于在大陆民心不稳时干涉台海)。2030将是中国风起云涌的大变动时代的开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