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蒙古帝国疆域有多大?{具体} 有没有横扫到北非洲?

如题所述

蒙古帝国,是一个历史上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为原大蒙古国的延伸,其也是历史上世界最大的帝国与国家之一,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1,270万平方英里),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含盖了当时疆域内1亿的人口。蒙古帝国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国号大蒙古国,历史上又称为蒙古汗国。[1]据《蒙古秘史》记载,其创始于贝加尔湖南岸,通常认为创建时间约为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始有“成吉思汗”之称号时的1206年。蒙古帝国建立后屡次对外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即先后与西夏、金朝、西辽、花剌子模等敌对,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控制了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东北、华北、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在内的广大地域。然而,蒙古帝国在1260年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走向分裂。1264年忽必烈(即元世祖)击败阿里不哥后夺得汗位后,原属大蒙古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在其所控制领地内(包括今中国大部和蒙古高原)的中国中原建立了元朝,蒙古文则称为“大元国”(Dai �0�0n Ulus)或“大元大蒙古国”(Dai �0�0n Yeke Mongghol Ulus),并随后于1279年灭南宋。自此大蒙古国的法统为元朝所继承。与元朝并存的还有统治了中亚、西亚、东欧等地的四大汗国,[2]后者已经各自分裂出来并处于独立地位,各自为政。除与元朝敌对的窝阔台汗国后来灭亡外,其余三大汗国名义上为元朝的宗藩国,其实际独立地位也为元廷所承认,原“大蒙古国”已不复存在。后四大汗国又陆续分出其他的小汗国。元朝则灭亡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时的1368年,其后明朝长期和四大汗国与其他分裂出来的汗国同时并存,直到16世纪所有大小汗国完全灭亡时。目录[隐藏] 1 成吉思汗时期2 成吉思汗之后的扩张 2.1 欧洲2.2 中东2.3 东亚3 帝国的分裂与四大汗国4 元朝与四大汗国的瓦解5 对后世的影响 5.1 正面的看法5.2 负面的看法5.3 蒙古帝国和黑死病5.4 对各国的影响5.5 其他影响6 蒙古帝国和中国的关系 6.1 元朝包括整个蒙古帝国,为中国的一个朝代6.2 大元帝国(元朝)是中国的一个朝代6.3 中国曾经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7 参见8 参考来源成吉思汗时期 蒙古历史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帝国大元帝国四大汗国- 窝阔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 金帐汗国- 伊儿汗国帖木儿帝国莫卧儿帝国克里米亚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瓦剌准噶尔清朝(外蒙古)中华民国(蒙古地方)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现代蒙古布里亚特蒙古人卡尔梅克蒙古人哈扎拉蒙古人爱马克蒙古人年表查 · 论 · 编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元太祖像 蒙古高原原为金朝的附属地区。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不再臣服于金朝。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7月13日),铁木真获得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蒙古人是鲜卑人的后代,唐朝之后,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10世纪到12世纪,蒙古高原先后臣服于辽朝和金朝,至1200年左右,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及蒙古势力的逐渐强盛,蒙古不再向金朝进贡,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成吉思汗还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作为大蒙古国的成文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3]蒙古帝国的组织是十户、百户、千户、万户、十个万户组成一旗,十旗组成一路,十路组成一州,十州一国。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攻打金朝之属国西夏,迫西夏皇帝李安全臣服。1211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混乱中,金朝皇帝卫绍王完颜永济被杀,新立的皇帝金宣宗宣布迁都开封,蒙古大军占领金国中都城。成吉思汗在此认识辽国谋士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向成吉思汗提出西征大战略,佛教也因此西征再次至中亚弘法。1218年,蒙古为了要消除敌人屈出律,于是出兵灭掉被屈出律篡位的西辽政权。1219年至1222年,由于花剌子模劫杀蒙古的使者及商团,故成吉思汗兼并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攻占多个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统治者摩诃末苏丹逃至里海孤岛病死。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继续西进,在现乌克兰战胜基辅大公,后撤军。1226年病危的成吉思汗再次征西夏,次年西夏末帝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30
没有,它的势力范围曾经到达过欧洲多瑙河流域。帝国本土北至北冰洋,南至缅甸,西至中亚。
第2个回答  2015-06-20
耶律楚材。博极群书。旁通术数释老之说太祖征伐。必令楚材卜之。所言辄验。帝至东印度。驻铁门关。有一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作人言。谓卫曰。汝主宜早还。帝以问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瑞以告陛下。愿承天心以全民命。帝即日班师。时州君郡长吏。生杀任情。孥人妻女。取人货财。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暴贪之风稍戢。太祖南征。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汴梁将下。大将言。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宜屠之。楚材奏曰。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帝犹豫未决。楚材曰。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乃诏止罪完颜氏。余弗问。所全得百四十七万人。时被俘而逃者甚众。有旨。居停逃民。及资给者。灭其家。楚材曰。河南既平。民皆陛下赤子。走复何之。奈何因一俘囚。连死数十百人乎。帝命除其禁。楚材累拜中书令。卒封广宁王。子铸。左丞相。孙十一人。多至大官。
楚材为国救民。正谏不入。则以奇戈厚藏之说。因其所欲而动之。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汴梁免屠。所全百数十万。逃俘免究。所全又不知凡几。不宁惟此。蒙古初入中国。欲尽屠汉人以为牧地。赖楚材谏而止。是吾汉族得存留于天壤间者。楚材力也。其造福庸有量耶。子孙荣显。子孙荣显不能尽其福报。
第3个回答  2013-11-30
没有,最远到达欧洲突尼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