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教育方针采用哪几条根本措施?

如题所述

根据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方针,政府在教育改革中采取了两项根本性措施。

(1)聘用外国专家任教,派遣留学生。明治维新改革的方针之一是文明开化,其内涵是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法律、政治、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知识,取消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明治政府在坚持教育行政领导权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到国内任教,以解燃眉之急。据统计,当时外聘的专家数量,文部省仅次于工部省,先后请进外籍教授750余人。东京大学创办时理学院15名教授中有12名外籍教师,医学院18名教授中有11名外籍教师。美国人斯克特因有师范学校的教学经验,在日本师范学校创立后受聘前来任教,在他的指导下,模仿美国师范教育,传授教学方法。单纯靠外国专家并非长久之计,明治政府另一个应急措施是向国外派遣留学生。1870年派出115名,1871年派出281名,1872年派出356名……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因缺乏审查,资质反而下降。达官贵人子弟竞相出国,想快些学成,回国充任大官,但“归国而堪任事者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明治政府采取了果断措施。1873年底,文部省把国外官费留学生全部召回,经考试后分配工作。1875年,文部省开始选派经严格选拔的留学生。从1880年起,这批留学生陆续回国,解聘外籍教师的工作同时开始。到1889年基本解聘完毕,教育工作基本由本国人担任。

(2)改革传统的封建教育,发展国民教育。明治初期,日本国力微弱,人财两缺,明治政府除抓住严格选派留学生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外,更着重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把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国民教育上。

1872年文部省颁布《学制令》,废除了原来的藩学、寺子屋,建立八年制新式小学,分上、下两级各为四年。儿童6岁入学,接受八年制义务教育。文部省在推行学制令时,特别重视小学校建设,把它列为重点。对此,文部省是这样说明的:“欲期社会文明、人有才艺,只好求之于小学教育的广泛普及和完善,故当今着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把力量投在小学上”。《学制令》序中提出一个口号:“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各府县遵照文部省的这个方针,分别发布告示,奖励设立小学,鼓励儿童就学。各府县在劝诱就学上采取了种种办法,如有的县在各学校、学区之间就学生入学率的高低展开竞赛;有的县令亲自到各校巡视褒赏优等生;有的府县,命令警察强迫学龄儿童上学,规定除休假日外,平时上午8时前到午后3时,不论在学校以外的任何场所,如发现学龄儿童无事而游逛者,立即强行送去学校。《学制》规定,办学以征收学费为原则,按学生家庭的贫富程度划分等级,月额5角和2.5角不等。这个数额在当时已不算低(当时地方米价2元~3元钱一石),学生家长经济负担较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