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小古文注释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小古文注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意思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

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就是看淡名利。

明志,就是表明明确的志向。

宁静,就是使自己心里平静、宁静下来做事做人。

致远,就是达成远大的目标 。

不追求名利,不虚伪待人,不谄媚讨好,追求宁静惬意的生活。

面对真实的自己,不要被利益等等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平平淡淡才是真。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18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原句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
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