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起到多大影响?

如题所述

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会最终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孩子很难从父母学习具体知识,而父母的为人处事之道会容易影响孩子的未来。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性格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核心因素,若是父母亲都很开朗活泼,那么孩子就不会特别内向胆小。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件,是父母施加影响的做好事例。

孩子心爱的玩具不小心弄坏了,性格开朗的父母会说:“哦,没关系,我们尝试修修好,实在修不好,等到儿童节再买一个新的吧,你又可以多个新玩具哦!”这时父母表达的意图是——坏了可以修理,若实在无法修理,按就买个新玩具。

试想,有个新玩具的喜悦已替代料玩具坏掉的伤心。让孩子在面对现实的状况中女里去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把“坏事变成好事”。虽说有写阿Q精神,但上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沉浸在悲痛和伤心之中,对于事情的解决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随着孩子慢慢地成长,在社会生活中接触范围的扩大,他的性格逐渐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性格为混合型,性格再开朗的孩子也有内向的时候,而较早的孩子在处理事情时也会表现出冷静的一面。在孩子性格形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乐观开朗,那么你就要用你的行为和方式去施加影响。

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尊重遗传的性格特点,所以不要强行调整,要在接纳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即使孩子是你不喜欢的内向型,也要去积极发现和感受这种性格中的优势,因为热河一种性格都是各有利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4

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响? 底下有个答案,我记忆至今。 “20多岁时,当我发现,我抱怨的内容、语气、神态,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样的时候,我感到深深的无奈。” 另一个回答者说: 父母从小就斤斤计较,对自己哭穷。 她以为自己家里揭不开锅,突然有一天,父母却告诉她,家里买了新房。 在这种假装很穷的环境里,她过得非常压抑,还很自卑。 成年后,和男友吃饭,她说,“这杯西瓜汁很好喝”,男友开玩笑地回答:“15块一杯呢。”她竟然以为男友计较请客的钱,愤怒地摔出钱包。 是的。父母的三观,从来都是一个家庭的三观,它会彼此传染,会对孩子言传身教。 每一个孩子,在成年后,都会或多或少变成你的样子。 成都的“摔狗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成都姑娘小吴的狗狗走丢,被一个30多岁的女子领走。这名中年女子,始终不肯还狗,最后干脆把狗狗从六楼摔死。 但真可怕的事情,不是摔狗,而是警察走进家门,发现她5岁的女儿,一脸漠然地在喝水。 丝毫没有对母亲摔狗的害怕,没有对小动物的怜悯。 这个5岁小女孩,将来又会变成什么样? 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但如果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很难说,她将来就会成为一个足够善良的人。 智商是一种天赋,品行却很可能是一种遗传。 你三观正确理性,成年后的孩子,才会善良且强大,温柔且独立。 虽然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但好的父母,一定是上进的,一定是内心强大、不断精进、用力生活的。 如果你自己都在混日子,你有什么底气,要求孩子有抱负?

如果你自己轻易就被生活打垮,你又怎能要求,孩子不放弃? 优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观。 董卿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什么样的人。未来,在他真正懂得的时候,他会对你有爱,也有尊敬。 不要去做那个浑浑噩噩的人,因为那是你对孩子的误导;不要去做那个每天无所事事的人,你的放纵,也是对孩子的伤害。 一切肆无忌惮的背后,藏着习惯性的力量。而在一切习惯性的动作背后,孩子成为最直接的参与者。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她在用眼睛注视,用耳朵倾听,用行为模仿。 所有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当有一天发现从孩子口中说出一句话,是那么似曾相识,不正是自己曾经说的吗,才会明白为人父母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 父母三观对孩子的影响不管后来怎么改变,依然会有来自原生家庭三观洗礼与植入。正如哲学家卢梭所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三流的父母,培养不出一流的孩子。努力的父母,才能让孩子出类拔萃。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让孩子独自起跑,而是你们共同上进,彼此成就

第2个回答  2020-09-18

不夸张地说,父母每一个瞬间的言谈举止,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观念形成,可能你在某个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便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最深的记忆。

有一位妈妈,当她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时,幼儿园老师对她说:“你家孩子有多动症,在凳子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建议带他去医院看看”。回家时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这位妈妈当时就鼻酸了,但还是告诉儿子:“老师今天表扬你了,说宝宝你原来在凳子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真棒,进步非常大”。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的吃了两碗饭,并且没让她喂。上小学后,老师在家长会上点名说道:“全班50名同学,你家儿子排49名,我怀疑他智力有问题,最好带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家路上她忍不住流下泪来”。

然而回到家却认真对着儿子说:“宝贝,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只要你能细心一些,就能超越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名第25名。”她看到儿子暗淡的眼睛里瞬间亮起了光芒,笑容也舒展开来。第二天,儿子上学不仅没迟到,而且比平时还要早许多。

上了初中,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按照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回家后她看着儿子认真说道:“班主任对你非常欣赏,他说只要你努力,考上重点高中不是问题”。拥有这样一个温柔积极的高情商妈妈的结果是,儿子心里始终充满爱和阳光,健康地长大,最后顺利考入了清华大学。

所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所有的语言、行为、情绪都能够在孩子身上得到最真实直接的体现。故谨言慎行,言传身教,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是对现在的父母最好的忠告和建议。

第3个回答  2020-09-19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其绝大多数都受到了父母正面的影响,也唯有称职的父母才能产生这种作用。而决定父母是否称职其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夫妻双方的感情稳定和谐,这样才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如果父母的感情不好,天天吵架斗气,甚至是大打出手。孩子生活在这个的家庭氛围中,会感到压抑、焦虑、恐惧等等,久而久之就会在心中留下阴影,会极大的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所谓三观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般说来,父母的感情不好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价值观和人生观。至于世界观则可以通过学习后期的学习来塑造,受父母感情的影响不大。

  每一个一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社会以及教育对他们的影响之外,父母对他们正面的教育或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则最为重要,甚至远远大于前两者。

  要知道,在一个人未成年之前,与其朝夕相伴的就是他们的父母。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疑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而这种烙印大多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无形中形成的。

  比如父母对婚姻和家庭的态度、对感情的态度、对亲情的态度,这些都会在平时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中体现出来。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和价值的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慢慢的受到了影响。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爱”的滋润,真正的“爱”唯有来源于感情和谐美好的父母,如果他们的感情不好,是无法刻意营造出那种“爱”的氛围的,哪怕夫妻在心底都十分爱孩子。

  如果孩子因为父母的感情不好而缺少了必要的“爱”,那么他的健康成长就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养分。这种养分的缺少的程度视父母感情不好的程度而决定,如同那些有着家暴或者父母某一方在道德上有重大过失的家庭,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阴影,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矫正,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情感!无论是哪一种情感,最能够打动人心、滋润人心。尤其是父母和谐且温馨的情感世界,能够传导出一种正面的精神能量,会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一个三观皆正的有出息的孩子。

  

第4个回答  2020-09-19

父母的三观对于孩子的影响超级大,因为父母总会拿他们认为对的事情来要求孩子怎么做。并且告诉孩子这就是对的,所以很多孩子小时候听着父母的三观而长大,甚至原原本本的把父母的三观变成了自己的三观。但是父母的三观不一定就是对的啊,如果是正确的三观当然很好,可是有很多的父母在看待事情的时候也并不是正确的。所以在孩子以后看待相同事情的时候就会有同样的看法,这样真的非常的糟糕。


在我很小的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家里穷,能不买的就别买,能省着的就省。在我上学那会,别的同学的都在夸自己买了什么衣服,问我好不好看的时候,我竟然觉得他们是在炫耀。也因此对他们恶语相向,所以很多的朋友都离我而去了。我当时候也并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对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爱美,我也开始想要给自己花钱。所以我自己赚钱自己花,当我买到喜欢的好看的衣服的时候我也会找我的好朋友问问怎么样。也是那个时候我才明白,我的三观可能在小时候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觉得每个人必须要节约,都不可以大手大脚花钱,后来才明白,谁选择怎么样过生活是自己的事情,旁人是没有权利管的。并且她们把我当成了朋友才会给我看的。


现在我知道很多的事情,我开始爱上了读书。因为读书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的知识,更多的我想把自己以前有些不正确的思想拨乱反正。小时候的我们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很容易跟着大人的一些话就跑偏。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总说一些负能量的话,对于以后孩子的人际关系处理中非常的不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