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各是怎样的?

如题。

1、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工人被资本家雇佣后,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的剥削;资本家获得大量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

扩展资料:

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

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具体表现形式。

人类历史上从总体上讲,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将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5种生产关系。

作为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关系,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它将逐渐成长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动物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的社会关系,它决定着思想的社会关系,即通过动物的意识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建制生产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4
1、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工人被资本家雇佣后,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的剥削;资本家获得大量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
3、封建社会是地主租块土地给农民,让他们播种,之后农民按时交税。但农民个人有土地对他们不利,于是出现了资本主义,仅是农业工人到农业资本家的农场干活,之后拿工资离开,并不拥有土地,他们之间成为雇佣关系。
4、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一个阶段。资本主义就是资本归个人私有和雇佣关系。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赚取生产要素创造的利润。以资本家拥有资本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扩展资料: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2、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
3、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强制地使劳动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促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主义社会
第2个回答  2019-05-01
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工人被资本家雇佣后,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的剥削;资本家获得大量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
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上的物质资料谋得方式。是继奴隶制生产方式之后的又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生产方式。土地主要由地主所有,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地主肆意剥削、压迫人民,农民还要缴纳高昂的地税,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扩展资料:
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两极世界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形态学视角研究分析世界历史结构基础上认为,从两极世界进程的总体上看,自然实践(生产力)的先进性程度决定了社会实践(生产关系)的统一范围;
从每代进程及每代进程内部宏观的整合上看,东西方在社会实践上和自然实践上呈交互促进关系;从每代进程内部整合的微观机制上看,一国的社会实践变革和自然实践变革要受到每代两极世界秩序的大格局决定;
社会实践越来越先进,社会实践差别越来越小直到社会实践消亡;自然实践越来越先进,自然实践差别越来越小;两极进程中间环节越来越少,周期越来越短,地理上越来越整合;秩序断裂带条数越来越少,断裂层次越来越低,断裂带逐渐长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建制生产关系
第3个回答  2019-04-02
1.资本家学术上指:占有生产资料,使用雇佣劳动力,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人.资本家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并有一定发展后才出现的,因为他们使用的是"雇佣劳动力",剥削的主要是工人而非地主所剥削的农民.而且地主一般只有土地.
  2.封建制度下,从劳动力方面:农民被土地束缚,无法从事其他行业,使劳动力减少.市场方面:封建传统的自然经济,自己自足,大大阻碍统一的市场的形成.资本方面:竞争少,使得生产力发展缓慢.思想方面:封建思想"重农抑商"是很明显的.
  3."是由于商品经济的产生所以相应的资本主义萌芽就跟着产出了吗?"
是的
  由个体农业推动手工业发展,后来形成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逐步萌芽.
  也可以说是"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兴起.
  4.资: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或社会制度.
  封:在封建制度下,地主阶级霸占有的土地出租给农民,剥削农民.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形成,如工场手工业等
  6.定义不同,见"4."
  基本矛盾不同:封--广大农民VS地主阶级
  资--无产阶级VS资产阶级,社会化生产VS资本主义生产资料个人占有制
  特点不同:封--维护封建剥削和等级制度,宣扬封建道德(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3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社会形态的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于生产力,但是又反作用于生产力。正是因为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不能满足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才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取代的。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农民有人身自由,但没有土地,只能租用地主的土地劳动并交一定的收入作为租金,这里最大的地主阶级就是皇帝.这也是社会生产力决定的,在封建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绝对主导的地位,决定了土地成为社会经济中最具决定性的生产资料,拥有土地的地主阶级因此占据了统治地位,农名没有土地,虽然名义上是自由的,但是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这里土地不再是经济的决定性因素,是很多的生产资料中的一种,资本家拥有资金等一切的生产资料,而破产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活,这里他们转化为工人阶级,而资本家就从工人阶级的劳动中获取剩余价值。 由于生产力的急剧发展,使社会逐渐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土地不再是决定性的生产资料,地主的统治地位也就随之动摇,取代地主阶级的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资本这一资源,因此也就掌握了生产所需的除了劳动力以外的生产资料,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中,资本是可以和所有的资源相互转化的。与资产阶级相对的是工人阶级,他们除了劳动力什么都没有,因此只能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缺少劳动力的资产阶级,从而使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212591.html?si=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