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历史教育的功能和本质

如题所述

“在‘历史教育’、 ‘历史教师’、 ‘历史教师通过教育作用于中学生’,三者关系中,先天性地将历史教师居于了‘主导’地位。”[1] 历史教师的思想、思维、情感决定了历史课的效果。历史教师只有把握了义务阶段历史教育的本质,才能把握初中历史教育的方向。
那么,历史教育的功能和本质是什么?应该持什么样的观念去教?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是进行初中历史教育的国家标准,提出了最基本的、所有初中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历史课标的法规地位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确立以课标为依据的教育思想去指导教学。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课要“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志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充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指出:要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从而突出、强化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性和公民意识。“历史教学‘恰到好处’的境界,就在于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 [2]。 “历史教育主要涉及人类的信仰,文化的选择、传承和发展等精神领域。一个人从小到大,由散漫的行为而成熟为具有良好的生活技能,精湛知识和高尚理想的社会成员。不消说,这个生长过程,需要人类已有的文明去滋养。学校的历史教育若能够有效率、有质量地承担这一任务(本该如此),这个生长的过程不仅充满智识,而且会支配一个人的人生选择和信念,这便是我们通常赋予历史学科的发展观念。”[3] “历史教育的学科本质是发展学生的人格”,即“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25
  1、历史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把握义务阶段历史教育的本质,树立人文主义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2、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地,通过积累、整合、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
  (1)历史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
  (2)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的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
  (3)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历史教师只有把握了义务阶段历史教育的本质,树立人文主义价值观和公民意识,才能用人文主义价值观统领教育教学工作,用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指导教学,以培养合格、健全的公民为己任;才能把握初中历史教育的方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只是对历史知识反复强化,把教师、学生都变成“抓分”机器的现状。
  历史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关注自己的专业化成长,要有“专业的信念,专业意识,专业操守,专业的态度,专业的道德,专业的情感,专业的品质等” ,把自己的人生、思想、情感融入课堂,教会学生感受、思考、生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2个回答  2016-04-20
首先,历史教育的功能是:让受教育者明白什么事历史,以便今后能够运用的生活中;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通过自身对于历史的解读(然而这种解读的本质在于教育者有着怎样的思想境界和推演能力),传达给受众的意识形态。

其次,提升教育者的素质是提升教育功能和本质的关键。

最后,有教无类和不耻下问的心态则是最终决定能否有效完成教和学的基本态度。

希望可以帮到你。
第3个回答  2016-04-05
学历史的目的我认为是以历史为镜,知得失,明是非。历史是前人的经历,从历史中得出人类的努力的方向,方法,是现在处事的参考。现在的历史教育出现偏差,只是让人记忆那年有什么事,而不是让人思考从这件事上我得到了什么。所以我们空有5000的历史,却始终在犯同样的低级错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