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公的人越来越多?

如题所述

自1992 年中国刚开始搞市场经济的下海潮到现在考公热;这些年属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在中国完成的时期,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劳动者的无产化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在 90 年初“下海创业”的人面对的几乎一片空白的市场。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在当时已经接近于被完全摧毁的状态,给私营资本的发展留下了充分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基本上是给你个位子就基本能发财的时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私营资本经过激烈竞争后在各行各业都已经形成了大的垄断巨头。垄断资本也完成了社会的渗透,任何一个细分行业中,都有垄断资本的身影。以互联网行业为例,近些年的任何一次互联网创业风口还是网约车大战、还是共享单车风口,最后的结果都是被腾讯、阿里等垄断资本巨头收割。随着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对市场的瓜分,“创业”几乎变成一条走不通的道路。 普通小资本根本无力与大型垄断资本对抗,而疫情本身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大量依靠自己劳动来生活的小资产阶级和依靠小型资本的被雇佣者,在大垄断资本的挤压下破产,沦为了工人阶级的一份子,工农阶层在市场经济被吞没,被迫背井离乡出来打工。淘宝、京东等线 上商城和华联、沃尔玛等大型超市,挤垮了各种小超市、小商店、实体小店,而大学的扩招和不受约束的资本的肆虐。

而与第三产业互联网等体制外相比,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并不高。但稳定和福利好,考公热不是回到传统观念,而是基于现实和利益的选择。

考公热的风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在资本的渗透中,部分保留了计划经济时代福利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成为了唯一能逃避资本剥削的孤岛。是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对仍然保留着一点计划经济残余的非雇佣化的的向往。

但同时,社会福利的“孤岛”化也意味着本来大多数劳动者都应该享有的社会福利变成了一小部分“体制”内人士才能享受的“特权”。 优秀的人才不去到劳动市场上把自己出卖给资本,反而妄图逃回到“体制”来逃避资本剥削, 这也是资本无法容忍的现象。

而在资本主义中市场经济需要的是一个统一而不是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它要把所有人都变成无差别地、在市场上“自由”出卖自己的雇佣劳动力。他们需要一个不用负担任何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廉价政府”,因为只有这样的“廉价政府”才能减轻资本家们 身上的“税负”。

而注意这里的“廉价政府”不是指马克思在《外兰西内战》的构想,即用尽可能少的行政成本,实现最优化的行政管理。马克思认为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限制自己的开支,即精简政府机构,缩小其规模,尽可能减少管理范围,尽可能少用官吏,尽可能少干预公民社会方面的事务”。

而是马克思的是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提出批判19世纪资产阶级学者的“廉价政府”的想法,第一个雏形来自亚当·斯密,后来西方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其中一个要素,就是有效性,即管理的效率,它既包括管理机构合理设置、管理程序科学,指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和任用高级技术人员。

而国家的功能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统治阶级是国家的背后力量。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出这套“廉价政府”的目的即在于此,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难以有能力策划产于生产,而花钱雇佣技术精英作为智囊团,而把依靠财富分配权和决定权的高级技术精英捆绑在自己利益链上,使他们作为工人贵族,一旦他们进入工人阶级群体并讲技术知识传播开来,那就不能在掌控生产指导权,必然会威胁现有资本主义体系。

西方资本国家是政府对标公司的智囊团,他们负责策划权和执行权但没有决定权,而包含各个群体的议会选票才是股东的想法,尽管劳工阶级时而让对面妥协,但是整体还是支配阶级主导。

而苏联是一种情况,高级技术份子和特权集团合谋,策划的智囊和决策的掌权者是同一个存在一个即集决定,分配与策划三权于一身,兼备智囊和掌权者新特权阶级诞生。工人长期以来只能投票选择在这些技术精英提供方案之间做选择,工人逐渐丧失民主意识,技术精英便成功诱骗并夺取工人的民主权力,夺取了方案决定权和分配权,最终,生产资料所有权也改变了,苏联后来也取消了工会自由罢工权,工会也成了负辟资本主义的工具。

80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多次机构精简工作,政府也在内部裁减了大量的公务员。最终目的就是提高行政活动的技术含量,减少环节和渠道,从而减轻财政开支负担。其最重要的就是减少行政成本从而降轻对资本税收压力。

而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中仍然残存的“孤岛”以后肯定为资本攻击的对象。干掉最后的“孤岛”,也是以后所要完成的任务。

事业单位的改革完成程度如何?!我们在高校中可以明显看到变化,几乎所有的 985 高校和部分 211 高校都已经完成了人事改革,“非升即走”已经成为高校的普遍规则。青年教师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科研任务,那就要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像九十年代打破工人的铁饭碗一样,事业单位知识分子的铁饭碗也被打破了。 “事业单位”之后,紧接着就是“公务员”。基层公务员的无产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前几年公务员的涨工资只是一个信号和开始。公务员涨工资是以削减各种福利和补贴为代价的,是要使货币工资变成公务员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的方向是 使公务员的养老、医疗等福利都与市场并轨,提高货币工资只是为了减少“并轨”阻力的赎买政策。削减完福利之后,下一步就是公务员的雇佣化改革,深圳等地的聘任制公务员只是 一个试水。

当然,这种变革肯定不会像九十年代对待国企工人那样简单粗暴,但是可以肯定,这个过程迟早要完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5
考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小伙伴们对考公的热情却是一年比一年“高涨”,甚至有的人大学毕业后在家全心备考。

有关的数据研究表明“目前本科毕业大学生约有 60% 的人选择考研,高校毕业生中约 80% 的人选择考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编,但其实考公成功概率并不高。”

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到小伙伴们对考公的钟爱,那么为何大家的考公热情一年比一年要高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01、当下就业压力大,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不容易

最近两三年受到yi情、经济危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个行业都不好过。一些公司、工厂被迫裁员,严重的直接面临倒闭的风险。公司的自身发展都遭受限制,经营成了问题,哪还有能力去招聘员工。

在这种大背景下,考公不失为一个选择。而且大多数考公的同学其实都抱着这样的一种心理:反正就是试试,也不一定考得上,就几十块钱的事,考得上说明运气好。鉴于此,考公的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长。

02、公职较为稳定,“旱涝保收”

不可否认,公职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是确实是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你如果在其它的地方工作,那可能会面临着被裁员或者公司倒闭的风险。但是在公职行业,只要你好好工作,不出什么大的差错,那么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担心失业的。

我的发小有一个在某大厂工作,还有一个是县城的公务员。在大厂工作的发小收入要比县城工作的发小收入高出不少,两人都是贷款买的房子。一个是在上海,另一个是在小县城。今年上海的发小被裁员裁掉了,现在房子都被迫要转手了,可是在县城工作的那个发小过得还是比较稳定舒适的。

03、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使得教培行业的一些工作人员不得不转行从事其它的行业。而对于他们毫无疑问考公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自己比较擅长,另一方面也符合他们的自身诉求,工作稳定且不用奔波。

04、招录公平,工作更受人尊重

虽然这个社会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但是考公肯定是相对公平的。不看家境、资源,更多是凭靠自身的能力去在笔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面试中出色的发挥。

而且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一般会更受大众的尊敬,不能说别人一定会高看你一眼,但是正常是不会轻视你的。而且如果男性从事这个行业的话,在择偶方面也是比较占优势的。尤其在老一辈人的眼中,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社会只有两种职业“公职和其他职业”。

综合分析来看,大家也就不难得知为什么考公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涨了。不过在这里我也提醒小伙伴们,虽然考公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真能考上的人很少,我们还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拟定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