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有宦官干政,皇帝为何不用宫女来替代太监?

如题所述

男女授受不亲宫女陪伴不太合适,而且太监是陪伴皇帝时间最长、深受皇帝信任的人。

文武官员、皇后和妃嫔们不得不礼貌地称他为行政长官和公职人员,他们的话对皇帝来说是有点影响的,所以连皇帝的亲属都不敢得罪太监。一般来说,照顾和服务他人的工作是由女孩完成的女孩天生比男孩娇嫩。结果,他们能很快察觉到周围的变化,并为男孩想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对人的照顾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好。

那么为什么古代帝王周围不仅有宫女,还有很多太监呢?在古代皇宫并没有选择太监来满足太监的需要。事实上,最早的太监是因为刑法而成为太监的,周朝以来我国刑法种类繁多,其中墨刑是刻在人的脸上,宫刑是割人的生殖器官,宫刑是割人的鼻子,割人的脚的刑法会在人身上留下清晰的印记。

因此为了让这些人活下来,当时政府组织这些人进入皇宫,而被皇宫处罚的人都在皇宫值班所以在第一宫,只有受罚的罪犯才是太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宫刑逐渐成为人们进宫时必须接受的一种刑罚。但后来太监逐渐成为皇宫必备的人才,与宫女相比,太监更方便君主身边经常有一个管家他是一个称职的太监管家,负责安排君主的一切事务不仅照顾君主的日常生活,而且给予指示。

在皇宫里,这些太监可以帮助皇帝检查整个皇宫中的任何变化。如果这些太监离开皇宫,君主就从来没有担心过他们的忠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在古代太监不管要在宫内走动侍奉,还有去宫外出差,比如宣个旨,带个口信什么的,采办各类物资,遇上战争有的时候还要代替皇上去督查战况等,宦官的作用除了维持权力稳定的需要之外,在日常的行政工作中也比女人更具有优势,他们绝对的忠诚可以保证政令不折不扣地被执行,没有女性的生理期因此就很适合随军和出远门,也就不会产生女人那么多的禁忌和避讳。

身体的特征也比较的明显,无法冒充。其实在古代的医疗水平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太监净身的难度远远小于对女性做绝育手术的难度。没有绝育的女人就可能依附其他的势力对皇权产生直接的威胁。

因此古代宫女出宫嫁人也并不是因为皇帝的仁慈,也不是因为宫女老的没法动,真正的原因是防止宫女与皇权阶层产生太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会影响皇室乃至皇帝本人的判断,而女人又有生育的能力这样的情况下就极其容易依附其他家族威胁皇权和官僚体系。

因此到了一定年限没有被纳入后宫的宫女都是要一律被清退,不断的轮换,从而避免宫女乱政。

“太监”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辽,本来是政府高级职位的名称,并不一定由宦官担任。至明朝时,宫廷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俱由宦官出任。

低阶宦官名“少监”、“中监”,高阶宦官是“太监”,于是“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后来成了对宦官的统称。

我们现在或许明白了太监存在的意义,历朝历代的规矩制定者真的不是弱智,他们充分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将规章制度制定得滴水不漏,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皇室权力的稳定与延续。

第2个回答  2019-09-24
虽然皇帝身边通常都有很多宫女陪伴着他,但皇帝的贴身侍奉者却是太监,原来之所以历朝历代的皇族要选择太监来贴身侍奉自己,首先是因为皇家要保持皇族血脉的纯正和贞洁。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有宠幸宫女的案例,这样一来就会打乱纯正的皇家血脉。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在皇帝的身上发生,他们就选择太监来侍奉皇帝。
第3个回答  2019-09-17
古人对女性有某种偏见,让宫女干杂活可以,却不愿意将其他的事情交给女人干,这也是古代对女权压制的一种体现,
第4个回答  2019-09-20
在最开始的皇宫之中,只有受了刑罚的犯人才是阉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宫刑渐渐成为了男子入宫必须要受的一种刑罚。不过后来太监渐渐成为了后宫当中必须的人才,比起宫女,太监行事要方便很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