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读后感的模式上什么样的?举个例子:《乌塔》的读后感。%>_<%

如题所述

我阅读了《乌塔》。回想、品味着小女孩乌塔的一个个神情,一句句话语,我思绪万千……

乌塔是个12岁的德国小女孩,在这样的年华,他竟能自己挣钱买票,单独一人周游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准备再去希腊——想想她的年龄,才12岁呀!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为这次欧洲之旅准备了三年,路线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个小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唉,真是令我们汗颜呀!

最能引起我们共鸣的,还是她与文中“我”的一番交谈。她那热情轻快的谈兴,将这酷热的时光笼罩上了一种神秘的光彩。乌塔的话语,无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礼仪、敏捷、独立感,与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她问起中国孩子是否也这样旅游,那随和的语气却使作者怎么也说不出话来。当“我”说家长很爱孩子,会带他们出去玩,却不放心让孩子单独出远门时,自以为找到了一个绝妙的理由,却受到了乌塔的强烈反驳:“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单独出门?”我只能苦笑着承认自己的回答不合逻辑;当我告诉乌塔中国的风俗情况,并说孩子们仍能找到快乐,乌塔仍是坚持:“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看到这里,我真想畅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将喷涌的想法!

对于乌塔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这正是中国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啊!在中国,人们常说到“爱护”这个词,久而久之,“爱护”就演变成“爱=保护”。殊不知,爱的方式数不胜数,如若保护过度,便无意中充当了母鸡一角,把小孩子们孕育在狭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国,“爱”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让孩子像小鹰一样,翱翔在雷鸣电闪的天穹下,搏击在风雨交加的大地上。简单地说,在中国,则与外国截然相反,“爱”在大多数家长眼中被视为“呵护”。其次,有些家长过于偏重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下一代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孩子“刻”成了对历史、环境、回报、感恩等一无所知的语数化人类。“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电视、书本,它们无疑是工具。而人,却要“扑”在死的工具上,并懒洋洋地向载体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识——可能成功吗?想获得真正的心之美丽,除亲历亲为,自身实践,别无他法!

我并不是说爱孩子就不要管他们,也不是在反对中华民族的一贯风格,而是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护”与“独立”都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过度则反。亲爱的爸爸妈妈,虽然中国的这种现状不得完全颠覆,但是,孩子要长大,可不能让下一代的花朵成长在温室里啊!亲爱的爸爸妈妈,爱孩子,就回应一下孩子的心声吧!锻炼我们的真正才能,我们才会告别童年,打拼天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1
乌塔是个12岁的德国小女孩,在这样的年华,他竟能自己挣钱买票,单独一人周游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准备再去希腊——想想她的年龄,才12岁呀!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为这次欧洲之旅准备了三年,路线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个小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唉,真是令我们汗颜呀!

最能引起我们共鸣的,还是她与文中“我”的一番交谈。她那热情轻快的谈兴,将这酷热的时光笼罩上了一种神秘的光彩。乌塔的话语,无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礼仪、敏捷、独立感,与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她问起中国孩子是否也这样旅游,那随和的语气却使作者怎么也说不出话来。当“我”说家长很爱孩子,会带他们出去玩,却不放心让孩子单独出远门时,自以为找到了一个绝妙的理由,却受到了乌塔的强烈反驳:“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单独出门?”我只能苦笑着承认自己的回答不合逻辑;当我告诉乌塔中国的风俗情况,并说孩子们仍能找到快乐,乌塔仍是坚持:“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看到这里,我真想畅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将喷涌的想法!

对于乌塔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这正是中国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啊!在中国,人们常说到“爱护”这个词,久而久之,“爱护”就演变成“爱=保护”。殊不知,爱的方式数不胜数,如若保护过度,便无意中充当了母鸡一角,把小孩子们孕育在狭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国,“爱”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让孩子像小鹰一样,翱翔在雷鸣电闪的天穹下,搏击在风雨交加的大地上。简单地说,在中国,则与外国截然相反,“爱”在大多数家长眼中被视为“呵护”。其次,有些家长过于偏重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下一代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孩子“刻”成了对历史、环境、回报、感恩等一无所知的语数化人类。“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电视、书本,它们无疑是工具。而人,却要“扑”在死的工具上,并懒洋洋地向载体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识——可能成功吗?想获得真正的心之美丽,除亲历亲为,自身实践,别无他法!

我并不是说爱孩子就不要管他们,也不是在反对中华民族的一贯风格,而是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护”与“独立”都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过度则反。亲爱的爸爸妈妈,虽然中国的这种现状不得完全颠覆,但是,孩子要长大,可不能让下一代的花朵成长在温室里啊!亲爱的爸爸妈妈,爱孩子,就回应一下孩子的心声吧!锻炼我们的真正才能,我们才会告别童年,打拼天下!
第2个回答  2010-12-15
《乌塔》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在父母的支持下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她很自然地问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爱,善于交朋友,很热情,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而中国小孩恰恰相反,不要说见到陌生人,就是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招呼,让人觉得中国小孩很不礼貌。我还感受到乌塔的独立性很强,居然敢独自一人游欧洲,并把这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一件事,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当我独自一人下太白岩时,爸爸总是不放心,在小路旁看了又看,并且让哥哥在山下接我。哎,不就是下个太白岩嘛!爸爸就那么放心不下,假如我也去游历欧洲,那爸爸妈妈不知有多担心。然而外国的父母总是把锻炼儿女的独立性放在第一位,给他们学习独立生活的机会,真令人羡慕。

我还从“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个周末去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读出了乌塔很细心,也很了不起。说她细心,是因为乌塔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看了许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每个细节都想得很周到。说她了不起,是因为她自已挣钱游欧洲,想想看游历欧洲需要那么多钱,她却要自己辛辛苦苦地挣,真是个了不起的小女孩儿!

读完《乌塔》这篇文章后,使我十分羡慕乌塔,羡慕她独自一人游欧洲多自在呀!而我——中国小孩就连独自一人游重庆、北京都没有想过,更别说欧洲了,就是想过父母也只会说让你扫兴的两个字,那就是“不行。”我多么希望中国的家长也能像外国家长一样锻炼我们的独立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