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万物生长》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最后也真是李玉导演不想让青春片都变成悲剧,导演让秋水和柳青在五年后还能相遇。但是当片尾响起"常常责怪自己 当初不应该 常常后悔 没能把你留下来"还没听出是什么歌,以为片尾会放片中秋水提到的那张小满送给他的磁带老柴的悲怆呢,直到到了高潮"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才长噢一生,是这首歌啊!

走出电影院跟同伴说,这个电影让我最感动的两个地方是:1,秋水和柳青在实验室喝着用酒精调的酒,都以为他们会在那里过一个美妙的夜晚的时候,他俩却不欢而散,秋水说的话让我最是感动,他说"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也许是那点廉价的自尊,但是我不得不说我爱上了一个我不认同的人",这让我想到自己,想到朋友,想到许多人。无论你是个多有原则的人,当爱情来的时候,打破自己的所有规则你也会在所不惜。

2,秋水和白露分开后,秋水说"我总说自己是个痴情的人,可到头来发现那个始乱终弃的人也是我"这让我想到生活中事儿,朋友问我"是不是爱情到最后都会消磨殆尽"我也不知怎么的就先笑了一下,然后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至于白露和秋水,我认为可能真的不是对的人吧,两个人都是爱的,这毋庸置疑,但是他们两个绝对不是一不小心才走到分手的那一步的。就像秋水约架清华男时两拨人打了整整一天,最后都哭了,都想到了自己伤心的事,我想秋水伤心的事一定包括白露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无时无刻的关心和"管理"可殊不知秋水是个骚柔的浪漫主义青年,他爱她可是更爱自由,如果白露在,也肯定包括白露觉得自己无时无刻的都在想着秋水,恨不得把他们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记录下来,是因为自己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但是太爱秋水了,所以才想用自己的行动和身体来爱。

小满是个好姑娘,一定会有人讲为什么小满打了那么多次电话为什么不能有一次告诉秋水她得病了呢。我认为首先她是爱的,不然不会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着秋水,其次她是自尊的,因为她一次次的打给秋水还不告诉他,是因为他不愿意秋水见她是因为怜悯。所以没多少爱可以重来,哪怕自己已经生命垂危。看到一篇微博上新京报用了一整版"小满,我想你了",其实每个人想起他的"小满"都是美好的,无论结局有多么悲伤,尽管秋水的小满是被处长接走这种剧情,秋水在跟柳青讲爱情故事时,首先说的也是"我跟你讲讲我的初恋吧,她叫小满……"讲的时候也是美好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我觉得后句是整个句子的关键,五年秋水等了,等的送走了共和国无数名医的宿管大爷走了,等的身边所有人都结了婚,等的大学女友的孩子已经一岁了。五年柳青等了,等的自己的万种风情已经少了许多姿色。所以这句歌词这样写才更有道理,"有多少人愿意等待才会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此外电影的名字也是我想看这个电影的原因,万物生长,刚看到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萨顶顶唱的高晓松写的歌词的《万物生》,看完电影,也没看到太多照应名字的东西,也许是那颗开满花的树,也许是那个从小就知道看胸的小孩,也许是待了整个青春的医学院,也许是从青涩到成熟的秋水,也许是用尽万种风情的柳青,也许是青春,也许是爱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1

最让我感动的应该是在悲剧的现实中总还留有那么一丝希望。

人在绝望时对于出现在眼前的任何一丝可能的希望都不会放手,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而在经历过艰险罪恶后的温暖善良更值得珍视,就像我们常说的那个寓言故事,我们忍受不了一个善良的人做一点点出格的事,却在一个恶人做出一点点善举之后报以极大的赞誉。

万物生长改编自冯唐的同名小说,小说全篇充斥着青少年喜爱的那种淡淡的忧伤与看破世俗之后的豁然,导演在征得冯唐同意后改编成电影,细节刻画,认真拍摄,影片全片充斥的带有历史感的色调,让人无端联想到华丽之下的糜烂,罪恶,以秋水为代表的医学生每天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这种典型的大学颓废唤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之后却在颓废的同时遇见了柳青,关于成长,不断犯错,却又从不后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