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怎样一个人

如题所述

随着一首“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大侠霍元甲忽然就在电视上风靡全国,一直走到了人的心里,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记忆。他和他的徒弟陈真等人,在中华积贫积弱,受到侮辱欺凌的时候,勇敢的站了出来,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功夫为人们树立的站起来的信心。

我们大家心目中的霍元甲是一个大侠,是一位民族英雄。在八国联军侵华之际,誓要用自己的一身武艺来挽救中华民族,雪“东亚病夫”之耻。

而实际上,历史中真实的霍元甲也不会让大家失望。或许没有电影电视剧中那么完美,那么所向无敌,却也是一位真正有能力的爱国武术家。

霍元甲出生于清末天津静海的一个镖局家庭,从小体弱,却还是努力练武继承了家传绝学“迷踪拳”,家中境况不算好,他在年轻的时候时常挑柴去天津售卖。28岁的时候在码头上当装卸工人,之后去了药店当帮工,并慢慢升为了掌柜。

在药店中,他听药店老板讲述了很多中外故事,爱国的种子在心中萌发,同时也让他大开眼界,明白了很多道理。

因为他在家乡有些名声,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更是在比斗中打赢了挑战者,渐渐有了威名。

在1901年,霍元甲打败了扬言“打遍中国无敌手”的俄国大力士,1909年吓跑了讽刺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英国马戏团工作者,而后又在1910年打败了上门挑战的日本柔道队。在当时的环境下,霍元甲勇敢地站了出来,并打败了外国人,让国人信心大振,纷纷想要习武强国。

所以在“精武体操会”成立的时候,被邀请前往主教武术。孙中山先生赞赏他“以武保国强种”的精神,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纪念霍元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霍元甲是近代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他还创办了精武协会。他父亲也是功夫拳师。是一位出生于武术世家的大师。

小时候父亲不让他学武术,担心他玷污了霍家声誉

霍元甲的祖籍是河北省东广县安乐屯,但他的居住地是静海区小南河村。霍元甲的父亲年轻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拳师,但霍元甲年轻时没有跟随父亲学习拳击,因为他的父亲担心霍元甲学习武术会损害霍氏家族的声誉。

虽然霍元甲没有跟随父亲学习武术,但他自己的志向却很高。当他父亲教他弟弟的时候,他偷偷地学习了武术,并学习了父亲教的所有拳术技巧。霍元甲一直在住所外独自练习拳术,但后来被父亲发现并受到惩罚,但他并没有气馁或放弃。

霍元甲的妻子很穷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都有霍元甲的婚外情情节。事实上,霍元甲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没有情人。霍元甲的妻子姓王,是邻村一位真正的农妇。妻子一生勤俭节约,当嫁给霍元甲时,她只继承了一间土坯房。和电视剧里面描绘的王氏家财万贯根本不一样。

婚后,霍元甲和他的妻子靠种植几十亩的盐碱地勉强糊口。在他的业余时间,他挑着木柴到天津卖钱。1896年,霍元甲投奔天津的一个“步法”行当(其实是个黑社会组织),在那里当搬运工谋生,这个地方软弱的晚清政府不敢管理。其实他可以用他的武术来攫取更多的权力和金钱。然而霍元甲不仅不使用武力,而且还悄悄地为人民免去了许多额外的费用。霍元甲常常用嘴说“免了”,这成了当时许多天津人的口头禅。

霍元甲三大真实情况,电视剧剧情骗了我们!

首先,霍元甲并非生来就虚弱多病;第二,霍元甲并没有真正与西方的大力神对手过;第三,霍元甲确实死于毒药。

在电视剧《霍元甲》中,霍元甲穿着一件白袍,一脸病怏怏的书生气息。事实上,霍元甲有着强健的体魄和爆发力,是一位武术天才。当地人称他为“黄面虎”。他曾经背着400斤柴火在天津走了20多里。

霍元甲战胜傲慢的西方大力神都是每部关于霍元甲的重要剧情。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霍元甲并没有和西方人比划过。不是霍元甲不愿意,而是外国人害怕霍元甲。

霍元甲吓跑了俄罗斯大力士,打断了日本柔道高手的手臂

在历史上,霍元甲曾经有两次面对外国人的机会,他都主动挑战外国人。第一次是1901年,当时一位俄罗斯铁腕人物在天津设立了一个挑战圈,声称自己要打遍中国高手。结果,霍元甲一跳上场内向他挑战,就吓跑了这位俄罗斯大力士!

在吓跑俄罗斯大力士后,上海三元里的一个柔道馆从日本挑选了10名顶尖选手来挑战霍元甲。霍元甲的徒弟刘振生,独自一人连续赢了五场比赛。日本柔道领队向霍元甲猛扑过去。结果,霍元甲把他推下了台阶,在打斗中摔断了日本柔道首领的手臂。

死于日本有毒的西药

对方从此与霍元甲为敌。后来,霍元甲服用日本西药治慢性咳嗽,一个月后,即1910年9月14日去世。当时喝剩下的药液被送往医院检查,发现是一种慢性肺部腐烂的毒药。

20世纪80年代,霍元甲的后人动迁霍元甲的陵墓,动坟时发现霍元甲的骨头全被熏黑了,再次证明霍元甲是死于毒药。

第2个回答  2018-05-24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生于天津静海县。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5-21
武功高强,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