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胺膦和草甘膦的区别?

如题所述

草铵膦和草甘膦有啥区别: 草甘膦是甘氨酸类,作用机理——抑制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蛋白质合成受阻;草铵膦是膦酸类,作用机理——积铵触杀,抑制谷氨酰胺合成,
2、草甘膦甘是内吸传导灭生;草铵膦铵是半内吸或内吸很弱无传导的触杀灭生
3、草甘膦一般要7-10天见效;草铵膦一股为3天(正常气温),
4、若药液飘移,草甘膦甘会杀灭作物、作物绝收;草铵膦只在接触部位产生药斑,对作物生长没有影响,
5、草甘膦一般不能用于浅根或根系暴露在外的作物如蔬菜、香菜、胡椒、葡萄、木瓜等;草铵膦铵可以用在所有作物(只要不喷到作物上即可,行间施药要加装盖或罩),
6、对抗性恶性杂草如牛筋草、小飞蓬等,草甘膦无效;草铵膦特效,
7、草甘膦甘一般药后20-30天才可播种移栽;草铵膦在1-4天即可播种移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4
草甘膦与草铵膦区别


传导方式不同:草甘膦属于内吸传导灭生性除草剂,而草胺膦属于半内吸或者内吸很弱无传导的触杀灭生性除草剂。除草效果不同:草甘膦一般在使用后7-10天见效,在正常气温下,草胺膦一般3天见效。除草范围不同:草甘膦对牛筋草、小飞蓬等恶性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差,而草胺膦对牛筋草和小飞蓬的防除效果较好。
从作用方式方面对比
草甘膦和草铵膦的作用方式是有不小区别的,草甘膦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内吸除草,先被植物吸收,然后随着植物体内体液的运输传输到根系,最终根系死亡植株整体死亡。
草铵膦它的除草作用方式主要是触杀,植物接触到草铵膦以后,叶片会在很短时间内出现中毒症状,最终植株整体死亡。有一定的内吸作用,对根系的作用不强。
第2个回答  2019-06-14
1、作用方式不同
草甘膦是甘氨酸类,作用机理——抑制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蛋白质合成受阻;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通过茎叶传导到地下部,对深根杂草的地下组织破坏力强,能达到一般农业机械无法达到的深度。
草胺膦是膦酸类,作用机理——积铵触杀,抑制谷氨酰胺合成。草铵膦为膦酸类非选择性传导型除草剂,通过抑制谷氨酸合成酶这一植物的重要解毒酶作用,导致植物体内氮代谢紊乱,铵过量积累,叶绿体解体,从而使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最终导致杂草死亡。
2、传导方式不一样
草甘膦是内吸传导灭生;
草胺膦是半内吸或内吸很弱无传导的触杀灭生。
3、除草效果不一样
草甘膦一般要7~10天见效;
草胺膦一股为3天(正常气温)。
从除草速度、除草效果、控制杂草再生时期等方面看,草铵膦的田间表现都很优异,随着草甘膦、百草枯的抗性杂草越来越严重,农民会因草铵膦卓越的防效及良好的环保性能而很易接受。对生态要求更安全的茶园、农场、绿色食品基地等,对草铵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4、除草范围不同
草甘膦对160多种杂草有防除作用,包括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植物,但它对部分多年恶性杂草防除效果不理想。对抗性恶性杂草如牛筋草、小飞蓬等,草甘膦效果不是很明显;草甘膦一般不能用于浅根或根系暴露在外的作物如香菜、胡椒、葡萄、木瓜等;
草铵膦为广谱、触杀型、灭生型、非残留除草剂,使用范围很广,草胺膦可以用在所有作物(只要不喷到作物上即可,行间施药要加装盖或罩)。采用杂草茎叶定向喷雾处理,几乎可以用于宽型种植的果树、中耕作物、蔬菜和非耕地的杂草防除;能快速杀死100种以上的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特别是对耐受草甘膦的部分恶性杂草如牛筋草、马齿笕、小飞蓬等效果非常好,成为禾本科与阔叶杂草的克星。
5、安全性能不同
草甘膦一般药后20~30天才可播种移栽;草甘膦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使用不当会给农作物到来安全隐患,特别是用其防除田埂或果园杂草时,最易出现漂移留害,或者在使用后不及时清洗喷雾器械,结果在喷施其他农药时,将含有残留草甘膦的药剂喷施到其他作物上,同样造成药害发生,特别是在水稻上产生药害,轻者可造成稻叶失绿引起严重生长障碍,重者提早枯死,或不抽穗,或成畸形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