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在资源勘查中的作用和地位

如题所述

地球物理勘探在20世纪后半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成为地质勘探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在石油、天然气、煤、金属与非金属以及水等资源勘探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球物理勘探是地学研究的一个手段,同时也是地学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

由于在不同找矿阶段的目标物是不同的,因此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的选择,也应与之相适应,才能有效地发挥不同方法的作用。不同地球物理方法由于所利用的物理参数不同,所探测的范围和分辨率也不同,因此,合理选择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布置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大面积区域地球物理调查,主要采用航空物探和重力勘探。我国航空物探始于1959年,主要方法为航空磁测和航空放射性测量。到1999年底,全国航空磁测覆盖面积达1144×104km2,航空放射性测量覆盖面积达300×104km2,并编制了全国1:400万和1:500万航磁和航放图。另外各省区或跨省区还编制了1:50万到1:100万比例尺航磁和航放图,以及对一些找矿远景区编制了1:5万到1:20万的各类航空物探图件。区域重力测量已基本覆盖了我国陆地的大部分,编制了不同比例尺的全国和区域性重力图件(孙文珂等,1992,1997)。

在基础地质研究、填图和矿产预测工作中,根据区域地球物理测量结果得到了许多新的认识和见解。利用1:20万~1:50万的重力和磁测资料,能够清楚地圈定构造线及断裂位置。例如,郯庐断裂、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的界线,都是依据重、磁资料揭示或加以修正的。重、磁资料在圈定与沉积矿产有关的沉积盆地以及研究盆地基底性质和起伏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大比例尺航磁、航电、航放和遥感相结合,对于圈定火成岩体,追索矿化带,指出找矿远景区,个别情况给出普查靶区,都有许多成功的实例。

在矿产普查勘探阶段,物探工作涉及到的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贵金属矿、稀有稀土矿与分散元素矿以及非金属矿,达到40余种,取得的成果十分丰富。

油气普查与勘探的阶段划分,虽然不同国家并不相同,但基本思路是一致的。第一阶段是由大区域勘探结果优选出可能的含油气盆地,然后对这些盆地进行勘探,识别出含油气系统,划分出有利含油气带。这个阶段采用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是重力、航磁、电测深和地震概查,以及少量参数井中的地球物理测井。第二阶段的目的是从有利区带中划分出圈闭,采用的主要物探方法为二维、三维反射地震勘探,以及预探井中的地球物理测井。第三阶段则是对已获得工业油气流的圈闭进行评价勘探,提交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这个阶段的主要物探工作是地震精查,并结合地球物理测井进行油气藏描述。当然,依据油气藏的复杂程度不同,采用的技术方法也不尽相同。

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地球物理勘探在资源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物探人员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部署、数据解释、查证异常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