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要怎样才能学好

如题所述

:必修4哲学教材是很抽象的,需要个人的理解和思考
你看到材料想不到这些内容。其实你答题思路就不是很好,做题是不应该是根据材料想原理,而是根据原理和方法论去套材料
一般情况下,题目会告诉你用哪个部分的原理(比如告诉你,用唯物论部分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这时候你就要想到所有的唯物论原理,然后看材料,哪些和原理有点像)
你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这些部分这些问题高不太清楚,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复杂,你说联系观,就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材料提到某事对某事有**样的影响就回答联系的普遍性的内容;客观性一般在选择题出现,还有矛盾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主次方面,考来考去,就是这些东西。提到某事的性质就是主次方面,提到有两个不同矛盾就是主次矛盾·······
选择题所有选项好像都模棱两可,这是因为你对知识点还是不理解,真正理解了,至少可以排除一些选项

对于哲学要不要背,这个问题,我给出的答案是:只有原理和方法论稍微记忆一下,其余根本不要背,背了也没用。你不理解还是不会做题
知识点抽象和记原理好像没多大关系吧
不要求和书本一模一样,比如矛盾的特殊性,书本用一段话来描述,你把那段背下来,你不活活累死啊。我记就是一句话,“矛盾具有特殊性,因而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再看一下那段话,稍微理解一下意思,考试大体组织一下。考试是踩点得分,只要你点答到了,就有分数拿。
总之,必修4这套教材,是高中政治里对记忆要求最低的

首先第一个问题:高中政治应该怎么学?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文科学习=读背教材,历史政治就是靠记忆就可以考好,即所谓的“背多分”。

我在这里要打破这个传统观点。我认为光背书是不可能学好高中的文科的。我们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的最直接目的就是高考。虽说中国的高考有其死板的地方,但它绝非像明朝的八股文一样。高考题目还是非常灵活多变的。而你读背教材获得的知识却是非常死的,非常直白的,根本无法应付灵活多变的试题。这就和数学一样,虽然你能记住全部的公式,但你未必能考好分数。

学习书固然要背,但请不要忽视另外一点,那就是做题。做题远远比背书要重要。但是做题往往容易被同学忽视掉。比如很多同学就非常不乐意做主观题,一遇到主观题就空在哪儿,不愿意思考,等老师报答案,然后就抄一下。这是不行的。曾经有位经济学家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有回报,必须有付出学习也一样,你平时都不愿意思考主观题,你怎么能奢求考试时候遇到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平时写作业遇到主观题要愿意思考,愿意去做,争取把他做好,(同时你也要有你的答题思路,也就是说你要能够说清楚,你这么回答的理由,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是怎么做这条题目的)然后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不要光顾记答案,听讲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老师的思路和你的思路有什么区别,哪些是你没有想到的,哪些是你想错了的,为什么你没有想到,为什么会想错,要这样不停追问自己,不懂的难以理解的要去问老师。同时你也要根据老师提供的答案,摸索答题规律。

第二个问题政治必修4的答题技巧

下面我就稍微跟你们说一下我总结到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

题型:根据材料选择材料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以2008年四川省高考题为例:

(20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D)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这种问题的答题技巧就是6个字:排错排异扣题

所谓排错,就是剔除选项中与书本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不符的

排错就是剔除与选项中明显与材料无关的

扣题就是紧扣材料寻找与材料联系最密切的选项

对于这道高考题选到D答案应该是很容易的

首先第一个A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符,“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而书本上的第一个原理就是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A排除

B选项与书本“规律客观性“原理不符

C选项与材料就是无关的的,材料中说的就是自然没有的人造物,材料也并不是要说明这个问题

再来看D是不是扣题“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首先说法是对的,然后根据材料理解,人创造了自然界没有的东西,但是人不能能凭空创造还是要根据原有的物质创造,那就是改变了物质的具体形态

方法1找辩点2正确合理的地方肯定,不足的补充3错误的否定4总结答案

以海南高考题为例:

(2008海南卷23)(10分)辨析题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1寻找辩题

“只要敢想你就行:想是什么?是意识。行是成功的意思

那么就是说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成功

首先要肯定正确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成功;对应原理就是: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其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不一定会成功的还要尊重客观规律:对应的就是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尊重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

再次如果不尊重规律怎办······这就要否定(不尊重规律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结果必然失败······)

最后写个总结性的话,那么这个问题的思路就搞清了。下面就是组织答案:

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4分)。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2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3分)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1分)

说实话,还难的这个答案组织的不是很扣书本,但实际上阅卷你只要答到点就行了。也就是清晰的思路

材料分析题以09年江苏高考题为例:

35.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

(1)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首先拿到题目不看材料,先看问题:一般题目中会说用某一部分知识回答问题,比如这题叫你用认识论答题,这无形就减少了难度。因为你凭借这个就可以缩小答题范围。(拿到题目先把原理王旁边一列,然后看材料)

然后到材料中找关键词:

1最初被认为是猪流感 ,后来发现是三种病毒,说明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同时人们对他的认识是权威机构研究发现的,那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原来的观点是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人们为了控制疫情研制疫苗,那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这样这道题答完了

总结:1根据题目要求,照出提问指向,回忆可能会涉及到的原理2根据材料的意思(材料中往往有关键词,有时候会体现很明显的意思。比如这道题,意思就很明显关键还是要读懂材料,也要理解原理)寻找适合的原理。

——以上回答均系本人原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2
作为过来人(刚高中毕业,比较有切身体会),同时本人因为转学,有整整一学期自学的经历,期末哲学还考了年级前三.
说点通俗易懂的哈~
刚接触这样一个完全盲目的学科,理不清是比较正常的.别急.一步步来.
一.书本是基础.学好哲学,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建议你最好认真体会高二政治教材里的每一句话(这样说真的一点不过分)包括前言,都应该仔细阅读,清晰明了哲学研究什么,大致了解一下分的几个派别,我们将学到什么,以前怎样切实运用.学习的时候,最好提前预习,简单看看下一章节内容,分析一下前后联系,并结合一下参考书.(推荐<教材全析>)其实上课听都并不是非常重要,但老师讲的关键部分,一定要认真领悟弄懂.
二.选好参考书.我不知道你们学校是否要统一发给你们带讲解的参考资料.如果没有发,或者内容过于基础,建议你选一本带精析(最好是每一课时单独讲解的,比较细一点)的参考书(我以前高二的时候用<黄冈兵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利用空余时间认真阅读并重点勾画,一定要思考.不可简单背诉了事.做好上面每一道选择题,问答题可先自己理一下思路,分哪几点.再结合答案完善.
三.一定要多练题.哲学总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现在考试通常引用材料组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多做一些,见得多了,才能让你的思维更符合"哲学"原理,从而心理上才会"踏实".另外哲学问题通常也引用一些名人的诗词,切题设问.这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并且熟记做过的一些典型题.也许会重复引用,但不可照搬答案.因为设问不同,答案也有可能不同.问答题部分也应适当动笔,多写写,考试的时候才不会乱了阵角,不知如何下手.
四.课后看书.还是那句话,教材是基础.当天的内容当天消化,记忆效果才最好.每一节(通常三课时),每一课(通常分三节)都应在一定时间愉通过看教材加深印象.复习工作是渗透到日常的,不再是临时磨枪可以解决问题的.
五.构建框架,形成清晰的结构.一般一个哲学原理对应一个方法论.几个小的哲学原理又由一个大的哲学观点引申出来.只有在课后,自己亲自分析思考,并结合老师的讲解,理清思路,才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框架.比如矛盾的观点一课.就很典型地需要运用这种方法.

希望我的建议,能为你提供一点帮助~
祝愿你早日走上哲学"轨道".
第2个回答  2011-01-31
作为一名过来人,现在想想哲学的学习是有技巧的。
你只要听我的来做,保证没问题,前提是要做到。
1、打好基础,理解记忆,烂熟于心,先死后活。就是说记忆概念、原理时要联系实际,将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2、做题。做要做经典题,不是一看就会的,特别是老师强调的那些。反复看几遍。量变到一定程度才有质变的。一定要做题,做精,做细。
3、列提纲(这是最重要的)。我就是靠这个打遍哲学无敌手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定要把哲学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运用自如。
我说的有点粗,如果还想知道得更细的话直接找我好了。
第3个回答  2010-12-12
我想你主要是问主观题吧! 主观题还是蛮好答的,以下是个人经验:做主观题的前提是你对书本知识很熟悉,这样才能答好,我的意思是要理解好知识点,不是死记,重在理解,当你看到题时,第一看他的要求,(比如用哲学的认识论回答)然后要找关键句(某地积极推行改革,取的……,就可以联想到创新的作用,世界是可以改造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再然后呢就是就是认真梳理,那个观点为重?建议都写上(在时间容许的情况下),然后就分要点一个个的写,注意要和材料联系起来,先写书上知识点(建议书本原话)再结合材料,可以把材料的词用书本知识代替, 事实上这就是“从一般到个别”,还有每个要点都要分开来,因为啥hi按点给分的!!! 我以前很喜欢研究参考答案!看看人家是怎样答得!这点很有用,要更多的经验到网上搜下吧,祝你能把它学好!希望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2-11
高中的哲学只是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粗浅知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首先要把原理搞懂,譬如什么叫做质量互变,理解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结合实际,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哲学还是太抽象了,要尽量结合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例子来理解,遇到一个好老师就能学得很快了,譬如说我,哈哈,不过我只教硕士。整理要根据原理之间的联系,譬如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和矛盾原理、质量互变原理是相关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唯心主义是相对的,等等。
相似回答